容易記的成語故事

2007-05-06 5:36 am
你地可唔可以提供兩個容易記的成語故事俾我 緊急用!

回答 (2)

2007-05-06 5:39 am
✔ 最佳答案
守株待兔
韓非《韓非子‧五蠹》



古時宋國有一位農夫,他的田裏種有樹。一天耕田時,他看見一隻兔子奔過來,一頭撞到樹幹上死了。農夫以為此後兔子會自動送上門來,從此就不再耕作,整天只守在樹幹旁邊,以求得到更多的兔子。可是,以後再也沒有兔子撞到樹幹上,農夫的行徑卻在宋國被傳為笑柄。

愚公移山
列禦寇《列子‧湯問》



愚公年近九十,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出路,於是他決心率領子孫三人挖掉這兩座山。有人笑他不自量力,他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增高,為甚麼挖不平呢?”那人無言以對。當山神和海神聽了之後,擔心他們最終會毀了山、填了海,便向天帝稟報。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感動,便派人背走兩座山。自此,南北間就沒有阻礙交通的大山了。
2007-05-06 5:50 am
口蜜腹劍
司馬光《資治通鑑》
李林甫為唐玄宗時的宰相,他善於逢迎,因而取得玄宗及其親信的歡心。他生性陰險,對於才能比自己高或是深得皇帝寵信的人,他都設法加害,至於那些威脅到他的權位或文學之士,更不在話下。可是,他往往表面上稱揚別人,暗地裏卻要陷害別人,因此世人都說他口中有蜜,腹中藏劍。

一丘之貉
<<<臭味相投、物以類聚>>>
說明
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其中並含有鄙視的意思。或者比喻彼此低劣相等,沒什麼差別。
故事
漢朝時有一個人叫做楊惲,家世極好,從小就受到好的教育,尚未成年就已名聞朝廷。宣帝時,因有功於國家,而被封為平通侯,他平常為人正直、公正不阿,因此頗得滿朝文武百官的敬重。
然而,楊惲年少得志,難免表現出一副驕傲自大的模樣,於是就和宣帝最信任的老臣太僕長樂意見不合,經常有所衝突。那時候剛好發生匈奴的國王單于被殺,楊惲聽到了這件事情,就發表議論,說:「從古到今的君主大都信任小人,不肯聽忠臣的治國策略,真可說是『一丘之貉』啊!」
太僕長樂就把楊惲所說的這番話,告訴了宣帝,而且又力油添醋地渲染,宣帝聽了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將楊惲革職了。
後來就根據楊惲所說的這句話,而把凡是臭味相投,不務正事,專門在做壞事的人,都稱為「一丘之貉」。
<<<土崩瓦解、土崩魚爛>>>
說明
形容事情徹底失敗,而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漢高祖劉邦在未取得王位之前,原本只是一個泗水亭的亭長。有一次沛縣縣令命他把一批老百姓押解到驪山做苦工,不料半途老百姓一個個的逃走,眼看已無法交差了,於是劉邦心一棋,乾脆把其他的百姓也放了,自己就和他們一起逃到芒、陽二縣的山裡去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義軍紛紛起來抗秦,沛縣縣令也想起義反抗秦朝,於是部下蕭何和曹參就建議他說:「你自己是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要起兵反抗恐怕人民不服,不如徵召得到人民擁護的劉邦來幫忙,事情會比較好辦。」
沛縣縣令本來答應了,可是當他看到劉邦率領一百多個部屬來投靠時,因為害怕自己的勢力比不上劉邦,於是又反悔了,最後沛縣縣令被殺,眾人就推擁劉邦為沛縣縣令。可是劉邦卻很謙虛的說:「到在天下的情勢緊張,各位千萬要慎選領袖才是,要不然打仗來可能會『一敗塗地』,我的能力有限,恐怕不是最佳人選。」
但是劉邦最後還是擔任了沛縣縣令的職務,後人引用他所說的這句話,而將事情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稱為「一敗塗地」。

一飯千金
<<<一飯之恩、知恩圖報>>>
說明
形容受心恩惠,雖然微小,日後也要力圖報答,千萬不可忘記。
故事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得力大將,他在早年不得志的時候,生活非常貧困,雖然靠打漁為生,但卻常常三餐不繼。幸好河邊有一位洗衣的老婦人,看他可憐,常常給他一碗飯吃。
韓信對這位替人洗衣維生的老婦人非常感激的說:「老奶奶!將來只要我能出人頭地,一定好好報答您。」
老婦人聽了,卻一臉不高興地說:「我是同情你的遭遇,哪在乎你日後會不會記得這件事。」
果然,韓信在輔助漢高祖得到天下後,立刻想起從前那位洗衣的老婦人,就派人送了酒菜和黃金千兩去答謝她。這就是「一飯千金」的故事來源。

一鳴驚人
<<<一飛沖天、脫穎而出>>>
說明
形容一個平凡的人,突然有了驚人的成就或表現。
故事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刪登上王位時,整天沈迷於酒色,不聽大臣的規勸,而且下令:「誰再敢囉唆,就宰了他。」結果弄得國家積弱不振,內憂外患不斷。大臣申無畏眼看再這樣下去,國家一定會滅亡,就想要去勸諫楚莊王,後來,怹總算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第二天,上朝去見莊王說:「我有一個很難解的謎語,想請大王來猜猜看。」
莊王果然被引出興趣來了,就說:「好!說來聽聽。」
申無畏回答說:「大王的宮殿裡有一隻大鳥,我看牠蹲伏在那裡已經三年了,既不飛翔也不鳴叫,大王您猜猜牠是隻什麼鳥呢?」
莊王一聽,心裡當然明白這是在暗指他,他沈思了一會兒,內心突然覺得很慚愧,就對申無畏說:「我可以告訴你,你說的這隻大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
從此以後,莊王果然痛改前非,努力整頓朝政,訓練軍隊,沒多久便把楚國治理得很,強盛,後來楚莊王還成為諸侯的霸主。

一暴十寒
<<<虎頭蛇尾、「一日打魚,三日曬網。」>>>
說明
本意是說,將一棵植物曝曬一天,然後又將它寒凍十天。後來比喻求學或做事斷斷續續,不能持久。
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辯士,由於當時政治混亂,他為了宣揚孔子的儒家思想,於是周遊列國,勸導各國的君王能夠行仁道,謀天下的太平。
有一次,孟子到了齊國,他看到齊王昏庸無能,專用小人,朝令夕改,不能為人民謀福利,於是就義正嚴辭地說:「國君您實在太不明智了,就算是天底下有很容易生長的植物,但您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一天,然後又把它於在陰暗的地方凍了十天,不去理它,我看它也是無法存活下去的。國君您的心中雖然存有善心,但是我一走就沒人提醒您,那些小人們又趁隙而入,您如何發揚仁道呢?」孟子對齊王的行為實在太痛心疾首了。
孟子中的原文本來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後人為了使用方便,就把它縮簡為「一暴十寒」,用來比喻做事不能持之以恆,只有三分鐘熱度。

一箭雙鵰
<<<一石兩鳥、一舉兩得>>>
說明
比喻做一件事情,卻能得到兩種效果。
故事
南北朝時代,北周宣帝時有個叫長孫晟的人,他的武功和才能都很高超,所以很得宣帝的賞識。有一次皇上派他出使到突厥去,突厥國王早就耳聞他的武藝和才能,今日一見,果然名符其實,也非常喜歡,便留他在突厥住一陣子。
有一天,長孫晟和突厥國王出去打獵,忽然聽到一群鵰鳥的叫聲,抬頭一看,原來天空有兩隻鵰正在拼命地搶一塊肉,突厥王一時興起,拿起兩支箭要長孫晟分別將兩隻鵰射下來。
只見長孫晟掉轉馬頭,搭箭拉弓,「咻」的一聲,一箭射出,空中的兩隻鵰立刻應聲落地,於是大夥喝采說:「長孫晟真是個勇士!」
突厥王也驚喜地拍他的肩膀說:「你能一箭而射中雙鵰,實在了不起!」
因為長孫晟只用一支箭便能射下兩隻鵰,於是後來的人就根據這個典故,引申出「一箭隻鵰」這句成語。

一諾千金
<<<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說明
形容一個人說話很有信用,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能做到。
故事
秦末漢初有一個人名叫季布,他高風亮節,頗有劍俠之氣,而且為人最講信用,凡是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設法做到。他原是項羽的部下,驍勇善戰,常把劉邦打敗,因此劉邦非常痛恨他。
項羽失敗自殺之後,劉邦就到處追緝季布,一心想殺掉季布,後來由於藤公的遊說才使劉邦撤消追緝令,並封季布為郎中。
漢文帝即位後,季布被任命為河東太守。當時有一個叫做曹復生的同鄉,專門結交權貴,來誇耀自己的地位。他聽說季布做了大官,於是連忙趕來求見季布。季布一向瞧不起曹復生的為人,因此一見面就露出不屑的神情,想要讓曹復生知難而退,沒想到曹復生竟厚著臉皮:「我聽楚國人說:『季布的一諾勝過黃金千金。』……。」
季布聽到他這麼說很不好意圖,只好勉強接見他了。
由於這個典故而引申出「一諾千金」這句成語。後來讚美一個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就用「一諾千金」來形容。

九牛一毛
<<<滄海一粟>>>
說明
比喻整體中極微小的部分,就是十分微薄的意思。
故事
漢武帝時候的大將軍李陵,平日在戰場上非常勇猛,曾經為漢朝建立很大的功勞,但最後卻也免不了失敗的命運,當瀚海一戰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傳回朝廷,武帝非常生氣。所有的大臣都指責李陵的不忠,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說:「李將軍只帶了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大軍圍困了十幾天,最後因糧食不足,無法作戰,這怎麼能怪他呢?」
武帝這時正氣在頭上,聽到司馬遷為李陵說話,非常震怒,立刻就把司馬遷關進大牢裡,而且讓他遭受了最殘酷的刑罰。
司馬遷受刑後,本來打算自殺,但仔細一想,如果這樣莫名其妙的死去,就像「九牛之一毛」一樣,不但得不到同情,更會惹人恥笑。
於是司馬遷就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友任少卿,表明自己的心意,後來的人就是根據信上「九牛之一毛」這句話,創出了「九牛一毛」的成語。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7: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5000051KK052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