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溫室效應?

2007-05-06 1:42 am
可否解釋一下?

回答 (8)

2007-05-06 1:49 am
✔ 最佳答案
何謂‘溫室效應’

圖片參考: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grnhse.gif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於一類名為溫室氣體所引致,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 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圖一)。但受到溫室氣體的 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 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圖片參考: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radbal.jpg


圖一簡略地說明地球大氣層的長期輻射平衡情況。太陽總輻射量(240瓦每平 方米)和紅外線的釋放量應要均等。其中約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陽輻射會被反射而餘下的會被地球表面所吸收。此外,大氣 層的溫室氣體和雲團吸收及再次釋放出紅外線輻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約33℃。
溫室效應’增強後的影響
i)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圖片參考: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warming.gif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 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 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 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 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ii) 海平面升高




圖片參考: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oast.gif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 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i) 經濟的影響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例如:加速沿岸沙灘被海水的沖蝕、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遠的內陸地方。

ii) 農業的影響

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可會影響大氣環流,繼 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佈與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於未能清楚了解‘全球變暖’對各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以致對植物生態所 產生的轉變亦未能確定。

iii) 海洋生態的影響

沿岸沼澤地區消失肯定會令魚類,尤其是貝殼類的數量減少。河口水質變鹹可會減少淡水魚的品種數目,相反該地區海洋魚類的 品種也可能相對增多。至於整體海洋生態所受的影響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環的影響

全球降雨量可能會增加。但是,地區性降雨量的改變則仍未知道。某些地區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2007-05-06 2:06 am
生態危機-地球暖化與森林砍伐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環境急劇惡化,其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不斷,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最為嚴重。以下將剖析影響大自然生態最為嚴重的殺手-地球暖化與森林砍伐,以及澳洲當局對此生態危機如何因應之道。



何謂地球暖化?


是指全球氣溫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而上升,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引起。二氧化碳會吸收太陽中的長波輻射,增加地球的溫度。如家中的門窗都關起來,而你在裡面呼吸時將吐出二氧化碳,隨著呼出量的增加,其濃度相對增加,慢慢地,你便會感覺到室內空氣有點悶,這種「悶」就如同造成地球暖化現象的溫室效應一樣,換句話說,地球就如同你的家,門窗就如同大片的森林與植物,在地球上的工廠、動物與交通工具(凡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事情)都會排出二氧化碳,若是地球內的空氣欠缺循環,那麼你就會感覺到地球慢慢地變得「溫暖」了。



可能的形成原因
十八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之後,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速度過快,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中,人類為了繼續追尋經濟發展,而犧牲地球的天然資源。經過多年研究,形成地球暖化的原因如下:



(一)溫室效應與森林砍伐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學燃料:
大規模砍伐森林,取得耕地;在取得這些能源、資源的過程中,破壞了原本大自然所形成之微妙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氧的循環」受到了破壞,原本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後,再將新鮮的氧氣釋放回空氣中。



(二)空氣污染:

人類的工業生產也會排出大量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如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主要以燃燒達成,因為燃燒會需要氧氣,並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太陽中的長波輻射被吸收而造成溫室效應。



(三)可能造成的危害:

學者專家預測,全球溫度的上升,將造成兩極氣溫增高,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可能使得海平面上升0.2到1.4
公尺左右,許多城市將因陸地變成茫茫大海而被淹沒,海岸線60公里以內約占全世界1/3的人口,將深受其害。中緯度地區可能因受到聖嬰現象而面臨旱災或沙塵暴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不毛之地的沙漠。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所有的地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常鬧水荒的南方發展中國家地區將會遭遇更多的熱帶颱 風、乾旱和嚴重的沙漠化,農業產量下降,還可能出現飢荒和流行性疫病;更多如颶風、洪災及旱災等。



如何防止地球持續暖化:

透過取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平衡,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繼續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開發,將可減緩地球暖化的發生。具體的做法有:

1. 減少能源的浪費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隨手關燈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將可有效節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2. 植樹與造林,為地球開扇窗:
阻止目前所有森林的濫墾濫伐,並執行有計畫的造林,大量種植樹木,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3.研發乾淨能源來取代:

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不需經由燃燒產生能源的方式,能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2007-05-06 1:57 am
地球的大氣是由氮、氧及一些微量氣體組成。太陽輻射進入地球時,大氣層幾乎可以讓它穿透過去 ; 地球也放出長波輻射,但地球的長波輻射卻會遭到大氣層中某些微量氣體的選擇吸收。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後,有都分會再反射回到地球,因而使得大氣保存了部分輻射能,於是造成地球的溫度比其輻射平衡時的溫度高 , 大氣中因為有這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長波輻射,並能夠保存部分輻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溫度升高,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ct) ; 會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

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效應氣體有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大氣中若溫室效應氣體含量增加,則大氣的溫室效應即會增強,當然大氣保存的能量也隨著增加,因而會造成溫度上升。

溫室效應主要會造成下述現象:
1.地球表面溫度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全球氣候轉變
4.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5.動物大遷移
6.受高濃度臭氧影響地區擴大
參考: 網頁
2007-05-06 1:51 am
何謂‘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於一類名為溫室氣體所引致,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 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圖一)。但受到溫室氣體的 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 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一 簡略地說明地球大氣層的長期輻射平衡情況。太陽總輻射量(240瓦每平 方米)和紅外線的釋放量應要均等。其中約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陽輻射會被反射而餘下的會被地球表面所吸收。此外,大氣 層的溫室氣體和雲團吸收及再次釋放出紅外線輻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約33℃。
溫室氣體種類

溫室氣體佔大氣層不足1%。其總濃度需視乎各‘源’和‘匯’的平衡結果。‘源’是指某些化學或物理過程使到溫室氣體濃 度增加,相反‘匯’是令其減少。人類的活動可直接影響各種溫室氣體的‘源’和‘匯’而因此改變了其濃度。

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 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氣層中的水氣(H2O)雖然是‘天然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認為它 的成份並不直接受人類活動所影響。表一顯示了一些溫室氣體的特性。



‘全球變暖潛能’(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各種溫室氣體對地球的能量平衡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幫助決策者能量度各種溫室氣體對地球變暖的影響,‘跨政府氣候轉變 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1990年的報告中引入‘全球變暖潛能’的概念。‘全球變暖潛能’ 是反映溫室氣體的相對強度,其定義是指某一單位質量的溫室氣體在一定時間內相對於CO2的累積輻射力*。表二列出 ‘跨政府氣候轉變委員會’報告內一些溫室氣體的‘全球變暖潛能’。對氣候轉變的影響來說,‘全球變暖潛能’的指數已考慮到 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存留時間與及其吸收輻射的能力。在計算‘全球變暖潛能’的時候,是需要明瞭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 演變情況(通常不太了解)和它們在大氣層的餘量所產生的輻射力(比較清楚知道)。因此,‘全球變暖潛能’含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以CO2作為相對比較,一般約在±35%。

*輻射力的定義是由 於太陽或紅外線輻射份量的轉變而引致對流層頂部的平均輻射改變。輻射力影響了地球吸收和釋放輻射的平衡。正值的輻射力會使地球 表面變暖,負值的輻射力使地球表面變涼。



溫室氣體濃度的轉變
i) 二氧化碳(CO2)

夏威夷的冒納羅亞觀象台在1958年已開始對大氣層CO2濃度作仔細量度。表二顯示CO2在大氣層中 的每年平均濃度由1958年約315ppmv(百萬份之一體積)升至1997年約363ppmv。冒納羅亞觀象台的數據亦反映了每年在北半球因為植 物呼吸作用而產生的週期變化:CO2濃度在秋冬季時增加而在春夏季時減少。與北半球比較,這種隨著植物生長及凋萎 的CO2濃度週年變化在南半球的出現時間是剛剛相反,而且變化幅度較小,這種現象在赤度附近地區則完全看不到。
二. 大氣層CO2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表示1974年5月 以前的數據,取自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表示1974年5月以後的數據,取自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表示每月平均值的長期趨勢。
ii) 甲烷(CH4)

CH4在大氣層中的增長速度已在近十年減少下來,尤其在1991至1992年間有明顯的下降,但在1993年後期亦有 些增長。1980至1990的平均增長速度是每年13ppbv(十億份之一體積)。
三. 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象台收集的空氣樣本顯示大氣層中CH4的平均混合比。藍點表示量度數據,紅線 和綠線分別表示CH4混合比短期和長期的變化。
iii) 一氧化二氮(N2O)

從過往40年間,N2O的平均升幅是每年0.25%(見圖四)。現時在對 流層的N2O濃度在312到314ppbv左右。
 
四. 大氣層中N2O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iv) 氯氟碳化合物(CFCs)

在各種氯氟碳化合物中,以CFC-11及CFC-12較為重要,因為其濃度比較高與及它們對平流層內的O3有很大影響。 在多種人造的氯氟碳化合物中,以CFC-11及CFC-12的濃度最高,分別約為0.27及0.55ppbv(量度於冒納羅亞觀象台,1997,見圖五 和六)。從它們的‘全球變暖潛能’數值,顯示這兩種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的能力相當高,估計在八十年代期間除了CO2以 外,CFC-11及CFC-12在所有溫室氣體中對輻射力的影響已佔了三份之一。
i)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份量達至新的平衡。 這轉變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氣低層變暖,因為這樣可以將過剩的輻射排放出外。雖然如此,地球表面溫度的少許 上升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變動,例如:大氣層雲量及環流的轉變。當中某些轉變可使地面變暖加劇(正反饋),某些則可令變暖過 程減慢(負反饋)。

利用複雜的氣候模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估計全球的地面平均氣溫會在2100年上升1.4至5.8度。這預計已考慮到大氣 層中懸浮粒子傾於對地球氣候降溫的效應與及海洋吸收熱能的作用 (海洋有較大的熱容量)。但是,還有很多未確定的因素會影響 這個推算結果,例如: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預計、對氣候轉變的各種反饋過程和海洋吸熱的幅度等等。

ii) 海平面升高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 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
i) 經濟的影響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例如:加速沿岸沙灘被海水的沖蝕、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遠的內陸地方。

ii) 農業的影響

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可會影響大氣環流,繼 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佈與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於未能清楚了解‘全球變暖’對各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以致對植物生態所 產生的轉變亦未能確定。

iii) 海洋生態的影響

沿岸沼澤地區消失肯定會令魚類,尤其是貝殼類的數量減少。河口水質變鹹可會減少淡水魚的品種數目,相反該地區海洋魚類的 品種也可能相對增多。至於整體海洋生態所受的影響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環的影響

全球降雨量可能會增加。但是,地區性降雨量的改變則仍未知道。某些地區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減少。此外 ,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帶來壓力。
參考: Internet
2007-05-06 1:48 am
溫室效應是指大氣層使星球變暖的效應。有些人認為,主要由於人為作用,在地球上使溫室效應加強,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溫室效應的成因主要是溫室氣體的過量排放,加強了大氣層的厚度,因此熱量不能得到正常的排放。因為溫室氣體能夠儲存熱能,以導致地球所儲存的熱能上升,造成全球暖化。

太陽輻射主要是短波輻射,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則是長波輻射。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強,但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力比較弱。所以:白天,太陽光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約47%左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 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紅外線的方式向宇宙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氣吸收。 大氣層如同覆蓋溫室的玻璃一樣,保存了一定的熱量,使得地球不至於像沒有大氣層的月球一樣,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升高,不受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下降。但因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令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

如果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成分增加,便會促使地球的總體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結果:

- 兩極的冰層會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
- 雪融線會大幅度的往後退,河流源頭水源減少,導致全球大缺水危機。
- 由於暖化,令生物的代謝加快,生理週期異常,甚至破壞整個生物網。

目前溫室氣體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的,為了制止這種現象,聯合國發起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5-06 1:46 am
溫室效應是指大氣層使星球變暖的效應。有些人認為,主要由於人為作用,在地球上使溫室效應加強,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成因
溫室效應的成因主要是溫室氣體的過量排放,加強了大氣層的厚度,因此熱量不能得到正常的排放。因為溫室氣體能夠儲存熱能,以導致地球所儲存的熱能上升,造成全球暖化。
原理
太陽輻射主要是短波輻射,而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則是長波輻射。大氣對長波輻射的吸收力較強,但對短波輻射的吸收力比較弱。所以:

白天,太陽光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約47%左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
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紅外線的方式向宇宙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氣吸收。
大氣層如同覆蓋溫室的玻璃一樣,保存了一定的熱量,使得地球不至於像沒有大氣層的月球一樣,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升高,不受太陽照射時溫度急劇下降。但因於溫室氣體的增加,令地球整體所保留的熱能增加。
影響
如果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成分增加,便會促使地球的總體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結果:

兩極的冰層會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
雪融線會大幅度的往後退,河流源頭水源減少,導致全球大缺水危機。
由於暖化,令生物的代謝加快,生理週期異常,甚至破壞整個生物網。
聯合國的應對
目前溫室氣體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為的,為了制止這種現象,聯合國發起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參考: 維基
2007-05-06 1:44 am
簡單d講 來自太陽既熱不能散出去 咁就好似一個溫室
2007-05-06 1:44 am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上的一種物理特性。假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不會是現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這溫度上的差別是由於一類名為溫室氣體所引致,這些氣體吸收紅外線輻射而影響到地球整 體的能量平衡。在現況中,地面和大氣層在整體上吸收太陽輻射後能平衡於釋放紅外線輻射到太空外(圖一)。但受到溫室氣體的 影響,大氣層吸收紅外線輻射的份量多過它釋放出到太空外,這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此過程可稱為‘天然的溫室效應’。但由 於人類活動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結果讓更多紅外線輻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強了‘溫室效應’的作用。

2007-05-05 17:45:34 補充:
溫室氣體種類溫室氣體佔大氣層不足1%。其總濃度需視乎各‘源’和‘匯’的平衡結果。‘源’是指某些化學或物理過程使到溫室氣體濃 度增加,相反‘匯’是令其減少。人類的活動可直接影響各種溫室氣體的‘源’和‘匯’而因此改變了其濃度。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 化合物(CFCs)及臭氧(O3)。大氣層中的水氣(H2O)雖然是‘天然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認為它 的成份並不直接受人類活動所影響。表一顯示了一些溫室氣體的特性。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08: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5000051KK036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