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戰爭
有兩次重要的戰爭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期。其中一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I),那是在1914年開始,在1918年結束。前後共四年。而另一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II) ,在1937年開始,在1945年結束,總共八年 (在亞州戰場中,自七七盧構橋事變開始,而在歐州方面,自德國侵入波蘭開始,但當年是1939年)。這兩次大戰也影響了全世界的社會和經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那八年間,各國都損失慘重。我們的主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是一場「全面」的戰爭,不僅是士兵,連平民百姓也被捲入戰爭中。據資料顯示,每十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就有7個平民,而只有3個士兵。我們即將進入這冷酷的戰爭!
普法戰爭
1866年,北德邦聯成立後,法國才驚覺普魯士再不是以前細小的邦國,而是領導北德邦聯的主席。法國不可再坐視不理,令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各邦,成立一個大帝國。並與法國為鄰,這會令法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領導地位消失。如德意志統一,法國所希望得到的萊茵河區,只會成為泡影。拿破崙三世也因國內動盪的情況,希望透過戰爭來轉移人民的視線。
對普魯士而言,統一必須將南部各邦拼入德意志境內,以達成統一的心願。
所以,普法戰爭對兩國而言是少不免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如俾斯麥的一貫作風,與對方開戰前,必會先孤立對方。俾斯麥在《布拉格條約》中,寬容對待了奧國,令雙方仍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英國採取原有的光榮孤立政策,直至1902年。俾斯麥亦應允俄國取消黑海中立條款。而法國仍駐守羅馬,阻礙意大利統一。
1868年,西班牙發生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被推翻,令皇位懸空,西班牙議會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馮.霍亨索倫親王,俾斯麥全力支持這項建議,並得到威廉一世的贊同,法國卻表示強烈反對,因為法國認為,如利奧波德親王繼位,便會令法國被霍亨索倫的家族包圍。最後,普王及候選的親王作出讓步,承諾撤回候選人。但法國得寸進尺,在1876年7月13日,法使三度走訪國王,希望得到普王的書面保證,確保霍亨索倫家族的成員不會登上西班牙王位。但普王對此感到極為不滿,認為法國欺人太甚,拒絕再次接見法使。普王將他與法使的對話內容透過電報通知身處柏林的俾斯麥。
俾斯麥將冗長的電報,經修飾、刪減,令電文充滿了辱罵法國的語氣,並在報章上刊登,法國亦出版號外。這既令法國舉國憤怒,亦令德人感到法國欺人太甚。
於是,法王在7月14日晚向普宣戰。同日,普魯士政府前亦發布戰爭動員令。
戰爭爆發後,幾十萬普軍渡過萊茵河,向法國境內推進。進入了阿爾薩斯及洛林後,繼續向巴黎推進。
9月1日,拿破崙三世及幾十萬法軍在色當城附近被40萬普軍包圍,到黃昏時,退到城內,普軍將色當團團包圍,並在高地進行炮轟。翌日,法軍投降,拿破崙三世連同14萬法軍被俘。兩天後,法國發生革命,宣布共和,成立國防政府,但仍與德作戰。
普軍在1871年1月包圍,法、德達成《停戰和巴黎投降協定》;2月26日在凡爾賽宮簽訂草約,5月10日簽訂《法蘭克福條約》,割讓阿爾薩斯及洛林兩省,賠償55億法郎。這令歐洲兩大民族在往後數十年間保持敵對關係。
2007-05-05 07:13:31 補充:
戰爭的簡介-對於戰爭作道德判斷的態度,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和平主義及現實主義(realism)。前者以為一切戰爭都是不道德的,後者則以為部分戰爭是合乎道德的。和平主義-這種看法亦可稱為廢除主義,主張一切戰爭,包括反侵略或防衛的戰爭,都是不道德的。因此,一切戰爭必須被廢止。
2007-05-05 07:13:53 補充:
-理據:1. 殺人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殺人在戰爭中是不可避免的,故戰爭是不道德的。2. 濫殺無辜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殺人在戰爭中是不可避免的,故戰爭是不道德的。 現實主義-與和平主義不同的觀點有兩種: /戰爭的浪漫主義-主張所有戰爭都符合道德原則 \戰爭的現實主義 /
2007-05-05 07:14:05 補充:
戰爭與道德無關-主張戰爭的執行者是國家而非個人,前者不能從個人的道德立場加以反對。 \戰爭與道德有關-主張只有部分戰爭才符合道德原則,這種戰爭被稱為「正義戰爭」。-戰爭的浪漫主義明顯與我們道德理性的反省大悖。-而在現實主義來說,前一種觀點難以言之成理。 -後一種戰爭的現實主義可以再區分為兩派的觀點:正義戰爭-一般來說,正義戰爭的條件可分為兩大類:/I 開戰的正義\II 戰時的正義
2007-05-05 07:15:27 補充:
世界上其中一場著名的戰爭──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鴉片戰爭(Sino-British Opium War)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改變了香港的命運。嘉慶中葉後,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列強卻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主要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
2007-05-05 07:15:37 補充:
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氾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東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
2007-05-05 07:16:32 補充:
林則徐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餘箱鴉片。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應。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和四千餘名官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
2007-05-05 07:16:44 補充:
在林則徐的部署下,廣州軍民嚴陣以待。英軍無隙可乘,逐北犯廈門,也未得逞。又進犯並攻陷浙江定海,繼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將英國外交大臣的照會送交直隸總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門口外的穿鼻,與英軍統帥談判,議定草約,稱為《穿鼻草約》。中國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圓,英國歸還定海,兩國國交平行等。清政府大為震怒,於是清政府於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對英宣戰,並派皇侄奕山為靖逆將軍,率兵赴廣東作戰。次月,英軍攻佔虎門砲台,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琦善被鎖拿入京問罪。同年四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入侵的勇氣。
2007-05-05 07:17:20 補充:
同年夏秋,英軍繼續擴大戰火,先後攻陷福建廈門,浙江定海,鎮海和寧波。皇侄奕經奉命赴浙江主持軍務,連遭挫敗,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應軍攻陷吳淞口砲台,守將陳化成戰死。之後,英軍一度侵占上海,寶山,又闖入長江,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江南重鎮---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砲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2007-05-05 07:17:36 補充:
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二千一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優惠國待遇等特權。美國,法國隨之也接而至,先後脅迫清朝政府與他們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
2007-05-05 07:17:55 補充: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關閉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兵利炮打開。從此再也不能復合,美國總統泰勒隨即派全權大使乘軍艦到廣州,清政府已成驚弓之鳥,急忙跟他簽訂《望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