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龍,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鬚、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人也開始自稱為「龍的傳人」(源自臺灣歌手侯德建的同名歌曲龍的傳人)。
歷史
1970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繫。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帝王也稱乎自己為「真龍天子」,龍也具有權力的象徵。
佛教中的龍
佛教中的龍實際上是印度傳說中的納加。佛教認為,龍是天人中八個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龍八部八部眾第二的龍部。佛教中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神,尤其龍部眾生均以誓衛佛法金剛為己任,保證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禍亂。當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時也有龍部眾生被派遣下來保護修佛的人,是為護法。
文化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西方
「龍」雖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徵意義都分別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帶有邪惡的意味,與東方的瑞獸完全不一樣。當初將中國的龍翻譯做為dragon的人,就像是給聖人與殺人犯取相同的名字,但其實兩者並無關聯,某些中國人因此認為,這會讓一個對中華文化不瞭解的西方人看到中國人崇拜龍的行為會讓西方人產生中國人喜好崇尚邪物的負面印象。但所謂的「西方人負面印象」,並無報導中國人曾向西方人求證。
為了避免這種混淆,有學者提出,把「中國龍」的英文翻譯改為發音與漢語接近的「loong」,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也有學者認為,在音譯「龍」 的幾個方案裡,延伸自「長長久久」的 Long,因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加持,以及其低調不招搖的特性,目前似乎佔了上風。而另一個音譯詞 Lung 在英文工具書裡雖然歷史最久,扎根最深,但所代表的威妥瑪音譯系統已經式微,而且 lung 讓人聯想到「龍等於肺」,情感上很難令人接受。
事實上,dragon 的文化意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好龍的形象也慢慢出現於英文的文學和電影中,中國龍所代表的文化傳統也漸漸地為西方人所瞭解、欣賞,所以要不要給 「龍」另造一個新的英譯詞,已不是那麼絕對。再者,語言裡負面、歧視、貶抑的字眼比比皆是,改變詞彙是一條路(如:把 dragon 改成 Long),但卻是一條艱辛之路,因為語言有自己的一套機制,常常讓人為的操控難以左右。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語言符號不動(如:保留 dragon),讓事物觀念產生質變(如:豐富龍的面貌),那麼詞彙的定義就必須依此修改,一樣能達到為中國龍正名的目的。
一說:囚牛 | 睚眥 | 嘲風 | 蒲牢 | 狻猊 | 贔屭 | 狴犴 | 負屭 | 螭吻
另說:贔屭 | 螭吻 | 蒲牢 | 狴犴 | 饕餮 | 蚣蝮 | 睚眥 | 狻猊 | 椒圖
其他:螭 | 麒麟 | 犼 | 貔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