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龍是中國的圖騰?是因為龍多材多藝嗎?

2007-05-05 2:25 am
為何龍是中國的圖騰?是因為龍多材多藝嗎?

回答 (2)

2007-05-05 5:12 am
✔ 最佳答案
龍,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鬚、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兩角為龍,獨角為蛟,無角為螭,無腳為蠋。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人也開始自稱為「龍的傳人」(源自臺灣歌手侯德建的同名歌曲龍的傳人)。

歷史

1970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繫。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帝王也稱乎自己為「真龍天子」,龍也具有權力的象徵。

佛教中的龍

佛教中的龍實際上是印度傳說中的納加。佛教認為,龍是天人中八個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龍八部八部眾第二的龍部。佛教中天龍八部是佛教的護法神,尤其龍部眾生均以誓衛佛法金剛為己任,保證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禍亂。當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時也有龍部眾生被派遣下來保護修佛的人,是為護法。

文化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西方
「龍」雖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譯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徵意義都分別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帶有邪惡的意味,與東方的瑞獸完全不一樣。當初將中國的龍翻譯做為dragon的人,就像是給聖人與殺人犯取相同的名字,但其實兩者並無關聯,某些中國人因此認為,這會讓一個對中華文化不瞭解的西方人看到中國人崇拜龍的行為會讓西方人產生中國人喜好崇尚邪物的負面印象。但所謂的「西方人負面印象」,並無報導中國人曾向西方人求證。

為了避免這種混淆,有學者提出,把「中國龍」的英文翻譯改為發音與漢語接近的「loong」,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認可。

也有學者認為,在音譯「龍」 的幾個方案裡,延伸自「長長久久」的 Long,因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加持,以及其低調不招搖的特性,目前似乎佔了上風。而另一個音譯詞 Lung 在英文工具書裡雖然歷史最久,扎根最深,但所代表的威妥瑪音譯系統已經式微,而且 lung 讓人聯想到「龍等於肺」,情感上很難令人接受。

事實上,dragon 的文化意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好龍的形象也慢慢出現於英文的文學和電影中,中國龍所代表的文化傳統也漸漸地為西方人所瞭解、欣賞,所以要不要給 「龍」另造一個新的英譯詞,已不是那麼絕對。再者,語言裡負面、歧視、貶抑的字眼比比皆是,改變詞彙是一條路(如:把 dragon 改成 Long),但卻是一條艱辛之路,因為語言有自己的一套機制,常常讓人為的操控難以左右。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語言符號不動(如:保留 dragon),讓事物觀念產生質變(如:豐富龍的面貌),那麼詞彙的定義就必須依此修改,一樣能達到為中國龍正名的目的。

一說:囚牛 | 睚眥 | 嘲風 | 蒲牢 | 狻猊 | 贔屭 | 狴犴 | 負屭 | 螭吻
另說:贔屭 | 螭吻 | 蒲牢 | 狴犴 | 饕餮 | 蚣蝮 | 睚眥 | 狻猊 | 椒圖
其他:螭 | 麒麟 | 犼 | 貔貅
2007-05-05 10:28 pm
國龍圖騰形成經過  

龍是中國人的吉祥物,也是中國人的象徵,更是中國人的圖騰。牠的成形,是古代各氏族間的妥協和綜合:駱駝頭、鹿角、兔眼、牛耳、蛇身、蛙肚、虎掌、鷹爪、鯉魚鱗,代表族群融合,這就是中國人的「龍」。圖騰信仰盛行於母系氏族社會,當時各部落尚處於分散、獨立的狀態,彼此缺乏來往,當時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個共同的圖騰象徵。既然如此,那為何『龍』最後會成為中國的圖騰呢?

關於『龍』文化的發展背景,在黃帝時代,已具體呈顯出來。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建國於有熊,故稱「有熊氏」,因以土德王,土色為黃,故稱「黃帝」。黃帝時各部落之間互相侵伐,百姓受苦,黃帝修德,整頓軍隊,用武力統一各部落。於涿鹿(山名,在察哈爾省涿鹿縣東南或宣化縣東南之雞鳴山)擒殺九黎族首領,九黎君長蚩尤,旋又聯合熊、羆、貔貅、貙、虎等圖騰氏族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河北省保安縣或山西省陽曲縣東北),經三度交鋒,終於征服,得到各部落的擁戴,被擁為聯盟共主。

「黃帝」統一中原後,為了制定共同的圖騰,各部落多建議採用有熊部落的「熊」圖騰作為群族的共同文化表徵,但黃帝認為,應採用融合各部落特色的圖騰,於是將各氏族圖騰的優點聚在一起,終於「制定一種綜合式的圖騰」,就是今日所見的『龍』的圖騰。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25: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4000051KK031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