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NO online games

2007-05-04 11:38 pm
我想要about戰國策的背景and 它的簡介

鄭重聲明:no online games

回答 (1)

2007-05-04 11:54 pm
✔ 最佳答案
戰國至秦漢間縱橫家說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它不作於一時﹐也不成於一手。戰國時﹐有專門從事外交策略研究者﹐他們探討如何揣摩人主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與國﹐孤立和打擊敵國﹐史稱縱橫家(見合縱連橫)。他們對於談說之術非常注重﹐為了切磋說動人君的技藝﹐就要不斷地收集材料﹐儲以備用﹐有時並親自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即因此而產生。
《戰國策》中的權變故事﹐大體可分作兩類。一類是早期作品﹐寫作時去事件發生的時代不遠﹐說辭大體符合歷史事實﹐史料價值較高﹐《戰國策》中許多中短篇說辭都屬於這一類。不過由於傳聞不同﹐同記一事有時也不免互有出入。另一類是晚出的擬作﹐擬作者對史事已頗茫然﹐其中許多都是託喻之言﹐虛構之事﹐談形勢則格難通﹐言地理則東西不辨﹐《戰國策》中的許多長篇說辭大都屬於這一類。司馬遷說:“世言蘇秦事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其他人的事跡也有類似情形。
《漢書‧藝文誌》共著錄了縱橫家十二家﹐二百零七篇。西漢末年﹐光祿大夫劉向奉詔校書﹐見到了皇家藏書中有六種記載縱橫家說辭的寫本﹐內容龐雜﹐編排錯亂﹐文字殘缺。它們有《國策》(並非今本《戰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脩書》等幾種不同的名稱。劉向依其國別﹐略以時間編次﹐定著為《戰國策》三十三篇。東漢時高誘為此書作註。隋代已殘缺不全﹐今僅存十篇。
除劉向所見者外﹐當時還有不少在民間流傳的縱橫家說辭。1973年12月﹐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其中有一部和《戰國策》類似的書﹐由整理者命名為《戰國縱橫家書》。這部帛書共二十七章﹐有十一章見收於《戰國策》和《史記》﹐其餘十六章是佚書。
由於秦始皇焚書的重點是各國的史書﹐故《戰國策》為後世治史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資料﹐司馬遷就曾採取其中的九十多事載入《史記》中。而且《戰國策》所收多是優秀散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戰國策》在流傳中頗有亡佚﹐到北宋中期已散佚了十一篇﹐由曾鞏訪之士大夫家﹐才重新補足三十三篇之數。今天所見的《戰國策》﹐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分國編次﹐共三十三篇﹐四百六十章﹐也有分為四百九十七章的。其所記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滅范﹑中行氏(《趙策一》)﹐下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燕策三》)﹐反映了這二百七十年中重要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活動。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古樓蘭廢墟發現了一張不晚於魏晉時代的《戰國策》寫本殘片﹐其內容同於姚宏本《燕策》第一章的末尾和第二章的開頭﹐可見今本流傳有緒﹐大體保存了劉向編訂的原貌。
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 《戰國策》(部分)
《戰國策》的版本大致有兩個系統。南宋初年﹐剡川(今浙江嵊縣)姚宏校註此書﹐態度謹嚴﹐忠於原作﹐書成於紹興丙寅(1146)﹐不久就有刻本。此本在清代經黃丕烈影寫復刻﹐收入《士禮居叢書》﹐流傳極廣﹐今通稱姚本﹐其中包括東漢高誘的殘註和姚宏的續註。和姚宏同時﹐縉雲(今浙江縉雲)鮑彪也為《戰國策》作註。鮑氏改動原文﹐重新編次﹐受到後世許多人的譏評。元代吳師道撰《戰國策》註﹐對鮑註訂誤補缺﹐釋疑解滯﹐甚便讀者。《四部叢刊》初編曾把吳書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刻本影印收入﹐其他的重刻本流傳的也很多。此本今通稱鮑吳本。此後﹐中外學者研究《戰國策》的不少﹐或零篇短札﹐或巨制宏文﹐各有所獲。
近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諸祖耿有《戰國策集註彙考》﹐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註》。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4000051KK020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