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饒益眾生 - 菩薩「自利兼且利他人」, 行六度四攝 !
六度四攝
六度四攝是菩薩修行的法門,
六度是「自利兼且利他人」,
四攝則是以「利他人」為主。
「六度」 -
是梵語「六波羅蜜多」的意譯。
波羅蜜多,簡稱「波羅蜜」,解作"到彼岸" (成佛),意思是"度",「圓滿成就」。
六度 - 菩薩憑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種修行法門,得以從生死煩惱的此岸(輪迥)到達菩提涅槃的彼岸(成佛),證得圓滿的成就(成佛)。
(一) 布施 ── 將自己所擁有的捨予他人,是菩薩修行的重要法門。布施能
除慳貪,消除"我"、"我所"的執著,培養福德。
以恭敬心供養三寶、父母、師長謂敬田;
以悲憫心施予貧窮困苦的眾生謂悲田。
布施的種類有三:
1. 財施 ── 指物質、金錢的施予,以及身體力行的服務等。
2. 法施 ── 正知正見的傳授,善法的教化。
3. 無畏施 ── 幫助眾生面對恐懼,解決疑難,在困境中予支持與安慰。例如以慈祥容顏、關懷態度、柔和聲音,令眾生心得安樂,遠離怖畏。
三種布施中以法施最高,因為得法的人,以後能自力更生,乃至再把所學的善法轉授其他人。
財施最親切,解決他人現前當務之急。
無畏施最易,只要耐心聆聽、諒解的笑容,已能令他人得到很大的受用和安慰。
菩薩布施是應做到"三輪體空",不執著有能布施的我、所布施之物,乃至有一實在的受惠者, 這樣以"平等心"、"無分別心"常行布施,招感無量功德,成就圓滿的布施波羅蜜多。
(二) 持戒 ── 遵守受持佛陀所制的戒條。
菩薩三聚淨戒 :-
1. 攝律儀戒 ── 禁制一切惡行,
例如居士的五戒、八戒,和出家眾的比丘、比丘尼戒等;
2. 攝善法戒 ── 增長一切善法。
菩薩發了菩提心後,積累福德智慧資糧,促進道業、利益眾生的善法,都應勤加修學,早成佛道。
3. 饒益有情戒 ── 菩薩發菩提心,為利益眾生,凡有利益眾生的事,只要有能力,皆當去實踐。能利益眾生,教化有情的事,都屬饒益有情戒。
(三) 忍辱 ── 忍辱可治瞋恚。菩薩修忍辱,以清凈心、悲憫心,來面對、
接受和安住於逆境,別於凡夫無耐的苦忍。
菩薩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中,要經得起長時間磨練和面對種種困難的考驗;若不能安忍,布施與持戒的功德都會因而被破壞,也不成就無上佛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四) 精進 ── 精進對治懈怠。菩薩進取不止去修學無量善法,以利益安樂一
切有情,應該生起勇悍向上、堅毅、不屈不撓的精進心。
(五) 禪定 ── 是梵語"禪那",意"靜慮"、"思維修",把散亂心收攝起來,專注一處。禪定對治散亂心, 心集中專注,不為內在煩惱和外境所干擾時,讓正念和覺照生起,發揮智慧的光明作用, 利己利人。
(六) 般若 ── 梵語”般若”,意譯智慧,治愚癡的。般若智慧建基於緣起
和八不中道的正見,從明白和見到一切事物皆是由因緣和合而生,如夢幻,繼而領會到事物不生不滅之空──"空性"(般若)。
般若能斷除微細和根深蒂固的煩惱, 得大自在,能住生死而不畏生死苦,斷煩惱而不入於涅槃,隨其心願流轉生死,廣度無量眾生。
「四攝」-
菩薩攝受眾生的四種方法。菩薩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令得離生死苦,便要攝受眾生歸向正覺的道路。但是,一般凡夫沉迷於生死欲樂,無明障重,受著種種業報的牽纏,若無善巧方便,很難喚醒人心,使之步上菩提大道。所以菩薩就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種法門來攝受眾生。
六道眾生 –地獄眾生, 鬼, 蓄, 阿修羅, 人, 天人
九界有情 –地獄眾生, 鬼, 蓄, 阿修羅, 人, 天人, 阿羅漢, 辟支佛, 菩薩
四攝
(一) 布施攝 ── 當一個人受種種痛苦和饑渴時,是無心機接受崇高的理想和教化的。
菩薩行布施,令眾生解決現前的困苦,得到滿足安樂,令其生親近之心,樂受引導。"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二) 愛語攝 ── 是眾生喜愛聽的語言。分兩個層次:-
一、隨順世人喜愛的愛語:和樂容顏,誠懇態度向眾生說讚歎隨喜、諒解關懷、慶賀慰問等句語。
二、隨順正法的愛語:菩薩順應眾生的根基和修行境界,教導指引,令其發菩提心,乃至在修行次第晉升,步上菩提。
(三) 利行攝 ── 利益眾生的行為。有兩個層次:
一、菩薩以種種善巧方便饒益眾生,使獲得現在以至未來利益;
二、菩薩以愛語攝受眾生,教授正法後,應繼續以慈悲心、無愛染心,引導法思維,隨法起行,得到真正利益。
(四) 同事攝 ── 應眾生不同的根性和習氣,隨其所樂,與其共事或作修行助伴,
使生起親近心和信心,得入正法;即如觀世音菩薩的"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方便善巧。
菩薩修行同事攝,因應眾生根基同事而行,應與眾生同享自己所有福慧,令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