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

2007-05-03 9:32 pm
有沒有人可以介紹下,我覺得很美,顏色很 獨特,是誰創的 ? 有沒有 web site 介紹呢 ?

回答 (1)

2007-05-03 10:01 pm
✔ 最佳答案
江戶時代,描寫風景及百姓的風俗人情,主要是多彩的版畫被稱爲“浮世繪”。此名稱的由來是因爲當時描繪“浮世”的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風俗。1670年菱川 師宣將單一墨色印刷的木版畫賣出,故被稱爲“浮世繪”的創始人。浮世繪的特點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産,價錢廉宜,並易於購買。起初,市場上僅有單一墨色印的畫(墨折繪),但不久出現了[赤版],以紅爲主色,再加印黃和綠,在日本繪畫史上打開了新的境界。

18世紀中葉,由於歌舞伎的繁盛、木版技術的進步以及浮世畫深受人們歡迎,鈴木春信創造出彩色印刷的浮世繪——錦繪。於是以畫美女而聞名的大師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和喜多川歌磨先後出現。他們都能繪畫出非常雅致而美麗的日本女性,但是他們的作品沒有個性、缺乏活力,而且往往暗示出那是個頹廢的社會。

東洲齋寫樂也是一位有名的繪畫家,他以高度的藝術性描繪出歌舞伎演員的表情變化乃至內在的性格,但他的作品在他自己的時代並不太受歡迎。 正當人物和風俗的主體已近枯竭時,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爲浮世繪帶來了新的風格——風景畫。葛飾北齋受到西洋銅版畫的影響,立志風景畫的創作,他在《富岳三十六景》,採用大膽的構圖和色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此後描寫了各地的名勝系列畫。安藤廣重在《東海道五十三次》的系列裏,以敘情的筆調豐富地描繪了日本的自然的旅行者,他的名望甚至超過了北齋。以後又創作了《木曾路六十九》等以日本各地爲題材的系列畫。

浮世繪雖具有高度的藝術風格,但因當時的日本人視之爲宣傳單或海報,不加以重視,遂于江戶末期至明治時代之間(19世紀後半),大量流傳到海外。有些甚至被當爲磁器的包裝紙運送至海外。

莫內、梵穀、馬奈、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皆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梵穀個人的珍藏品中就有大量的日本歌川派浮世繪。梵穀湛藍的天與金黃的太陽花,可說是取材自日本的浮世繪。

所謂的“浮世”,語源出自佛教用語,十五世紀以後被解釋爲“塵世”,“俗世”,十六世紀以後則意謂妓院、歌舞伎等所有享樂的世界。

浮世繪的魅力當然在於其高度的藝術價值上,又因是當時的通俗繪畫,題材多取自民衆的生活習慣與日常景象,再加上獨特的色彩與創意,每幅皆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風格,也反映當時的日本文化背景。

一幅浮世繪通常須要畫師、雕刻師、刷版師三者合力製成。畫師先將原畫完成,再由雕刻師將原畫雕刻在二十至三十個櫻花木圖版上,最後是刷版師在各個圖版上塗上不同水彩顔色後,再將圖案印刷在紙上。一個版通常可印兩百張左右。顔色越多,圖版也就越多,過程亦越複雜。或許,我們可以說,畫原圖的是畫家,雕刻師與刷版師則是技術家。

歌川廣重(1797-1858)
  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界中最大派系。日本浮世繪界自1700年代直至今日,均深受歌川派的影向。始祖是歌川豐春(1735-1814),生於神奈川縣伊勢原市歌川村,故取名爲歌川。
  豐春的門生人材輩出,初代襲名的豐國、第二代豐廣均留下不少永垂不朽的傑作,豐廣的門生又出現後期給予歐洲印象派畫家很大影向的歌川廣重,豐國的門生則有國政、國貞(後襲名三代豐國)、國芳等留名後世的人材。
  自國貞襲名三代豐國後,歌川派逐漸形成龐大集團,門生最多時高達二百數十名。
  當時的執政者是德川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家齊不但賞賜家徽給歌川派,並給予能自由出入日本全國各藩(諸侯領土)的特權,此外,又將瓦版印刷品之類的出版權交給歌川派主導,因此歌川派不受官吏或鎮公所之類的公家機關管轄。
  歌川派可說是江戶時代的傳媒機關,門生們不僅是畫圖刷版而已,他們的海報與宣傳畫單,題材均取自當時的文娛界、演藝界中最風行的主題,再藉之諷刺政治或社會風氣,或報導市井新聞、鎮上的各種活動等等,相當於現代的周刊月刊雜誌,有時還藉著背後的權力操作資訊,勢力非常龐大。
  歌川廣重最有名的作品是‘江戶名勝百景’,共有一一八幅。‘夕立’是其中一幅。所謂‘夕立’意指夏天傍晚時分的驟雨。傾盆大雨通常突如地來,突如地去。廣重以俯瞰的角度,生動地捕捉住橋上被大雨困住的路人狼狽相。
  溪齋英泉初期的作品以安祥恬靜的美人畫爲主,日後獨自創作出豔麗絕色的美人畫,表現出幕府時代末期的頹廢美。
  所謂的“花魁”(OIRAN),意指當時吉原內最高級的藝妓。16世紀時,江戶城(現東京)還是個新興都市,許多男人爲了夢想一攫千金,紛紛從各地聚集到江戶,花街柳巷也應時而生。1617年,這些散落在城內的小規模妓院區,被集中到吉原這個本是偏僻的濕地,由於當時被禁止夜間營業,遊客都是武士。日後逐漸被開發成江戶的中心地區。
  吉原與現今的花街柳巷迥然不同,雖然說穿了也是個妓院區,但可說是江戶當時的社交場所。“茶館”(妓院)相當於現代高級飯店的社交會場,或高官大賈商議秘事時利用的高級料亭(日式餐館)。初期的遊客不是諸侯便是有政治靠山的富商,一般平民不得而入。
  後來江戶時代的階級制度逐漸在吉原不通用,變成一般居民的社交場所,江戶遂形成一股“武士庸俗,商戶雅致”的潮流。直至明治維新之前,吉原一直是江戶的文化中心,小說、錦繪、戲劇、賞花與一切流傳至今的地域性活動,均在此源生。
  花魁是吉原所有妓女中最高級的藝妓。長相當然很重要,但又要具有和歌、能樂、圍棋、象棋、茶道、華道(插花藝術)、香道、繪畫、書法、話術等修養。據記載,1846年時吉原總共有7197個“遊女”(妓女),花魁即是這衆多妓女中的佼佼者。
  吉原雖是妓區,但也有ㄧ般茶屋、商店、市場、劇院等,據說一天流動的銀子相當於現今的一億日圓左右(台幣約兩千五百萬)。每年都會舉行賞花活動,四月櫻花、五月菖蒲、七月玉菊燈籠等,最受歡迎的活動是“花魁道中”,亦即花魁露臉讓一般居民瞻仰。

http://www.2nono.com/images/Ukiyo/
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09/07/[email protected]
http://arts.cnool.net/article/2002/07/5307.shtml
http://www.tucoo.com/japan_paint/index.htm


收錄日期: 2021-04-18 22:00: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3000051KK013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