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紻銅方升的資料?

2007-05-03 5:40 am
知不知道中國歷史其中一個文物叫做商紻銅方升的資料

回答 (2)

2007-05-03 6:41 pm
✔ 最佳答案
「商鞅方升」是 商鞅第二次變法 其中 統一度量衡 的 物證.

公元前三五O年,商鞅公佈了第二次變法令:一、廢除井田,獎勵懇荒;二、建立封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把過去貴族統治的鄰、邑、聚﹙村落﹚合併為四十一個縣,由朝廷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三、遷都咸陽;四、統一度量衡。﹙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商鞅方升」就是當時頒佈標準度量衡的一件物證﹚.

商鞅:

商鞅出生在戰國中原的一個小國-------衛國的貴族家中。他的祖父是衛國的國君,按當時命名的慣例,他原稱衛鞅﹙以國為姓﹚,也可稱公孫鞅﹙因祖父是國君,故稱公孫﹚,入秦後變法有功,封為「商君」,史稱商鞅。
商鞅自幼好學,對各家學說都有涉獵,尤以法家的「刑名之學」最感興趣。商鞅出生的衛國,那時已經衰落,早成為一個被強鄰欺侮的小邦。見自己的祖國滅亡之日不遠,待在國內沒有前途,商鞅趁年輕就在公元前三六五年投奔魏國。
鞅在魏國始終鬱鬱不得志,直到公元前三六一年,年輕有為的秦孝公為了招徠賢士,變法圖強,發佈了一道求賢令。於是商鞅離開魏國來到秦國。
到了秦國,商鞅以「帝道」、「王道」、「霸道」、「強國之術」四說秦孝公,從各方面試探了解秦孝公的本意。秦孝公對富國強兵的方法,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商鞅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封商鞅為左庶長,委託他制定變法。
取得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後,商鞅又與保守勢力甘龍、杜執進行辯論,為新法製造輿論。頒佈新法時,商鞅為取信於民,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並宣佈:有能移至北門者,賞十金。當時,人民莫名其妙,沒有人敢動。接著,商鞅又宣佈,能移去者賞五十金。果然,有一人將它移去,商鞅立即賞此人五十金,「以明不欺」。商鞅立木取信,意在昭示新法的嚴肅性,表明當政者出令必行,有禁必止。
兩次變法 奠定秦國富強的基礎
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公佈新法令:一、整頓社會治安,建立什伍組織。規定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如果一家犯罪,其餘四家就要連坐。這就是什伍連坐法;二、獎勵農耕,老百姓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免除官差,懶惰和棄農經商的,一律充為官奴;三、講勵軍功,一律按軍功大小授予官位和爵位。
公元前三五O年,商鞅又公佈了第二次變法令:一、廢除井田,獎勵懇荒;二、建立封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把過去貴族統治的鄰、邑、聚﹙村落﹚合併為四十一個縣,由朝廷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三、遷都咸陽;四、統一度量衡。﹙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商鞅方升」就是當時頒佈標準度量衡的一件物證﹚
商鞅並規定賞罰嚴明,不管普通老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凡是違紀者,一律依法懲治。
經過兩次變法,得實惠最多的是平民百姓。農民們男耕女織,糧食布帛漸漸增多,社會秩序良好,出現了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昇平局面,秦國更加國富強兵。

希望可以幫到你.

2007-05-03 13:54:00 補充:
請參考:http://www.kepu.com.cn/big5/civilization/zhou/tolerance/200204110121.html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70.htm
2007-05-03 5:51 am
冇商紻銅方升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5: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2000051KK046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