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太空歷史

2007-05-03 2:25 am
請回答以下問題﹕
1.中國的衛星研製工作是甚麽時候開始?
2.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叫造甚麽名字?它是甚麽時候發射的?
3.中國是世界上第幾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4.截至2006年為止,共有多少艘「神舟」號飛船發射成功?
5.簡述中國未來的太空發展

回答 (3)

2007-05-03 2:52 am
✔ 最佳答案
1)*1984年4月8 日,我國第一顆國產東方紅二號靜止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定點後通過此衛星進行了北京向烏魯木齊等邊遠地區類比制電視和聲音廣播節目的傳輸試驗,試驗完成後投入試運行。它是我國首次利用通信衛星傳輸電視和聲音廣播節目。
  *1985年10月1日我國租用國際通信衛星C頻段轉發器開始向全國傳送中央電視臺第1套模擬制電視節目。這是我國利用通信衛星進行電視傳輸業務的開端。
1986年7月1日我國租用國際通信衛星C頻段轉發器開始傳送中國教育電視臺第1套模擬制電視節目。這是我國利用衛星電視進行遠端教育的開端。
  *1986年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電視臺開始利用中央電視臺第1套電視節目租用的國際通信衛星轉發器播出空閒時間上星播出。這是我國省級台節目首次通過衛星播出。自此後,我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省級電視臺陸續上星播出。
  *1995年11月30日我國使用中星5號通信衛星C頻段轉發器開始傳送中央電視臺5~8套數字制電視節目。這是我國在衛星電視傳輸體制上首次採用數位壓縮技術。
  *1996年5月30日中央電視臺將5套數字壓縮頻道的節目通過亞洲2號衛星Ku頻段轉發器播出。這是我國在衛星電視傳輸業務上首次使用Ku頻段轉發器。
  *1996年8月1日我國租用了美國泛美衛星C頻段轉發器開始傳送中央電視臺第 3、4、9套節目。這是我國首次利用衛星傳輸手段向國外播送中國電視臺的電視節目。
  *1999年1月1日我國使用鑫諾1號衛星Ku頻段轉發器進行面向農村的“村村通”數位衛星電視直播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利用通信衛星Ku頻段轉發器開展的DTH(Direct To Home-直接到家)業務。
2)在 1999年1月27日,台灣造出一個人造衛星叫「中華衛星一號」
3)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4)2艘
5)今年年初(一月二十七日)在『舉國歡騰,眾目睽睽』的情形下,委託美國 LockHeed-Martin公司發射的「華衛一號」,成功升空。在台灣的官場文化中,當免不了歌功訟德一番,之後升官、頒發獎牌等等,不勝枚舉。然而於發射過後約一個月後(三月初左右),竟爆發出三項酬載(payload)之其中一項Ka頻段通訊實驗之地面接收設備竟然尚未完成建置,就率然發射衛星的大烏龍事件,而引起軒然大波。數年來行政院太空計劃室之人事紛擾,有如羅生門一般,撲朔迷離。至今,離發射成功日子已經將近五個月,在一切紛擾、新聞漸漸被健忘的台灣人拋至腦後之際,實是讓國人進一步瞭解台灣太空發展計畫的時候了。此時也應是冷靜檢討台灣現在及未來太空(衛星)計劃發展的最佳時機。

行政院規劃 發展三號衛星

根據行政院太空發展十五年計劃書的規劃,應該發展總共三號衛星,茲分述如下。

首先來談第一顆已發射的小衛星的內容及發展過程。根據行政院太空發展計劃書指出,第一顆衛星設定為科學實驗酬載,其中包括海洋水色照相儀(OCI)、電離層電漿電動效儀(PIEI)及Ka頻段通訊實驗(ECP)三項科學實驗。

第二顆衛星已經發包,由德國多尼爾公司得標。按照規劃是一顆低軌道的遙測小衛星,其功能為「對台灣陸地及附近區域進行近時之遙測作業,獲取的影像資料可提供相關單位進行土地利用、農林環境、災害評估、環境保育、科學教育……。」其中並無包括國人關心的「軍事用途」。實際上欲達上述功能、解析度只要三米則可。另若欲達到土地利用、農林環境等等用途,使用航照技術則可達到要求。至於其他非軍事用途,則可透過租用商業衛星來滿足。花費如此大的經費(約新台幣四十五億元),發展低軌道遙測衛星,每日經過台灣時間約十分鐘,可用時間不到一分鐘,結果在其生命週期四年總加起來也只有廿四小時。也就是說,這顆衛星大部份時間都在其他國家上空飛行,若無軍事用途,自行發展的理由何在?

最後,據太空計劃室的規劃,第三號衛星業已決定為八顆氣象低軌道的微衛星(新台幣約卅億元)。主要功能為全球氣象觀測實驗。
2007-05-03 3:00 am
1.中國的衛星研製工作是甚麽時候開始?
答:中國衛星研製工作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

2.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叫造甚麽名字?它是甚麽時候發射的?
答:(長征1號)於1970年4月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3.中國是世界上第幾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答: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4.截至2006年為止,共有多少艘「神舟」號飛船發射成功?
答:中國已經發射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6艘系列飛船,其中神舟五號、六號實際載人。

5.簡述中國未來的太空發展
答:(2006年中國的航太)白皮書說,
(一)中國計劃在未來五年研製新一代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運載火箭,最終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

(二)隨著將來航天技術更加成熟、可靠,中國航天可能會推出太空旅遊,不過並沒有制定時間表

(三)白皮書指出,中國將啟動並實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工程,研製並發射新型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以及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

(四)中國自主發展航天事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具有先進航天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白皮書說,過去5年裏,中國自主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24次發射成功,運載火箭主要技術性能和可靠性顯著提高。


(五)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其第一艘載人飛船 “神舟五號”,“神五”16日安全返回地面。在掌握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進行載人飛行的國家。2005年10月12至17日,“神六”載著兩名宇航員完成為期5天的太空飛行。這是中國宇航員首次在太空中做實驗。成功完成載人飛行任務,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用國產飛船送人上太空的國家。這是中國的驕傲。”


(六)政府將增加對航空航天領域的投入,建立一個多元化、多管道的航天投資體系,為太空事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2007-05-03 2:30 am
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1957年10月4日,就是在45年前的這天,蘇聯展開了人類航天的序幕,發射 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人類從此開始了探索宇宙的新紀元。但原來第一顆人 造衛星的發射,並不是為了更瞭解我們身處的宇宙,而是為軍事用途。

那次令世界震驚的發射中,蘇聯科學家的主要目的,是進行洲際彈道導彈發 射試驗,他們只想儘快造出一枚能夠攜帶核彈頭,並能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 道導彈。送人造衛星上太空,只是順便的搭載試驗而已。



這顆人造衛星重約83千克,這個重量在當時來說已是非常之大,因那時的運載 火箭技術還很落後。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亦出現很多故障,令到它只升到 距離地面90公里高的軌道上。這比預計的軌道要低得多。這顆衛星在軌道運行 了92天,於1958年2月4日脫軌墜毀。

當年美國總統甘乃迪,亦被蘇聯的壯舉所震驚,並因此展開了美蘇的航天科 技競賽,自此之後的短短數十年,送人類上太空、登陸月球、送太空船探索太 陽系其他行星等等的航天大事,陸續出現。

中國高層亦對此極爲重視,中國科學院將研製人造衛星列爲1958年的重點任 務。 但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大躍進”的時期,中國的經濟、科技各個方面都很落 後,根本沒條件發射衛星,當時的科技工作者對火箭、衛星知識的瞭解,還不 如現在的中學生,衛星研製工作當然不會成功。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的“東方紅一 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整個研製工作,都 是在“文化大革命”最動亂的時期中進行,“東方紅一號”能誕生,絕對是個 奇迹。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繞地球一圈 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並以短波發射“東方紅”樂音回地面。

新聞公報一發表,中國人們湧上街頭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文化大 革命的偉大勝利”等等叫個不停。然而,不少為爲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付出 一生的科學家卻不能享受這高興的時刻,他們很多都受到誣陷迫害,含冤去 世。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2: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2000051KK029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