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片的歷史

2007-05-03 1:53 am
卡通片的歷史??
我地成日睇卡通片有冇人知佢即歷史??
最早係咩國家有卡通片???

回答 (3)

2007-05-03 1:55 am
✔ 最佳答案
日本


  日本最早的卡通片誕生以來,已有90年的歷史。如今的日本已發展為世界第一的卡通王國。在日本,卡通為什麼會形成一種文化,並發展為一產業為什麼卡通片會如此受人喜愛,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回顧日本卡通片的發展歷史,並探究日本卡通片之魅力所在。

  二次世界大戰前,政岡憲三、瀨尾太郎等人就開始製作國產卡通片。戰後,以東映動畫公司的《白蛇傳》爲開端的影院版卡通片,因承襲了美國迪斯尼的“名著路線”而成功地走向世界。但是,爲現代日本卡通片打下基礎的,則是以《鐵臂阿童木》爲首的電視卡通片。《鐵臂阿童木》的成功,以及後來的《鐵人28號》《8號人》,開創了一個科幻卡通的時代。卡通人物的商品開發以及與贊助商的合作等,使電視卡通片的製作體系逐步完善。

  20世紀60年代繼科幻卡通片之後,又出現了多種題材的以漫畫爲原型的電視卡通成功作,例如少女片《魔女莎莉》、以懦弱的妖怪爲主人公的《妖怪Q太郎》、描寫奮發的少年棒球手的《巨人之星》等。走紅漫畫作品被搬上電視熒屏,使日本的卡通片開始普及和生根。同時,包括低齡者在內的卡通片收視者範圍的擴大,也使漫畫雜誌的發行量開始上升。

  20世紀70年代,永井豪的《鐵甲萬能俠—Z》的成功,使卡通片與玩具商的産品聯手,走“巨型機器人路線”。從此,卡通片開始不再依賴漫畫原作,試圖開闢一條“原汁原味卡通”之路。70年代後半期,描述巨型機器人戰鬥故事的科幻動作片不斷問世,而其中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則是一部標誌著“卡通世代”誕生的作品。這部受到已進入青春期的“卡通世代”群體喜愛的作品掀起了科幻卡通熱。卡通故事雜誌開始出現,從而把原來只是面向兒童的卡通作品推向更廣泛的人群。

  20世紀80年代,卡通片也開始以青年人的世界爲內容,錯綜情節、哲學主題等,漸漸成爲卡通片的表現內容,例如《傳說巨神依狄安》《裝甲騎兵 VOTOMS》《太陽之牙達格拉姆》等,這些作品在80年代也一直爲青年人所喜愛。但是,“原汁原味卡通”的全盛時代隨著80年代的結束而降下了帷幕,而以漫畫走紅作品爲原型的卡通片又重新喚起人們的極大興趣,例如《福星小子》《棒球英豪》《古靈精怪》等。1980年,影院版長篇作品《機器貓》問世。這時的卡通片所依據的原作,是那些更加多樣化、形式更加進化的漫畫作品。在國外,卡通片大多是迪斯尼的成熟的兒童作品,或是藝術試驗作品。而日本的卡通片則更注重在故事性和娛樂性上迎合青年,試圖造就新的卡通迷。

  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電視卡通片避開那些“揚善懲惡”“道德至上”的單純說教,力圖使人們去發現卡通片的新的魅力和潛力進入90年代,日本的卡通片開始在娛樂性和藝術性兩方面引人注目。《IQ博士》的成功使卡通行業開始重新認識漫畫。今天,日本的卡通製作産業據說已達5兆日元的規模,全國卡通製作公司有約440家,其中約80%集中在東京。在東京都西部的杉並區,有很多從“卡通黎明期”發展至今的製作公司,據說如果把緊鄰的練馬區算在一起,這一帶的卡通製作公司數量占到了全日本的半數以上。

  21世紀,杉並區府提出要把卡通製作作爲當地的特色産業。爲推動卡通製作産業的發展,杉並區府與卡通製作公司合作,除了每年舉辦一屆“卡通節”外,還通過組織區內的中小學生參觀卡通製作公司等,使杉並區的民衆瞭解和熟悉卡通産業。同時,杉並區還積極培養卡通製作人才。2002年,杉並區創辦了“卡通匠塾”,這裏的學生有機會在卡通製作公司實習半年。此外,2003年7月,區內的卡通製作公司聯合制作完成了第一部“杉並品牌”的卡通影片《再見,綠池》。爲在卡通産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卡通文化,杉並區還向中央政府呼籲建立以資料收集、研究和人才培養等爲目的的“卡通檔案館”,吸引卡通行業機構來杉並區立足。如今,杉並區正作爲一個卡通産業基地煥發著新的活力。
2007-05-10 7:32 pm
自問自答怪
進化成
維基怪
2007-05-03 2:17 am
 日本最早的卡通片誕生以來,正式的卡通已有90年的歷史。如今的日本已發展為世界第一的卡通王國。在日本,卡通為什麼會形成一種文化,並發展為一產業為什麼卡通片會如此受人喜愛,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回顧日本卡通片的發展歷史,並探究日本卡通片之魅力所在。

  日本動畫的初期發展可追溯至20年代,當時日本電影工作者把西方最新發展的動畫製作技術帶到日本,並開始試製動畫。雖然日本電影工作者已於較早的時期開始製作動畫,不過日本第一套大受歡迎的動畫卻在1963年才出現,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創作的漫畫作品鐵臂阿童木被改編成動畫版本,於元旦當日在富士電視台播放。在七十年代,日本動畫進一步發展,放棄原本跟隨西方技術的路線,並自行創作日本獨有的科幻動畫。當時著名的作品包括魯邦三世和鐵甲萬能俠。同時,部份電影工作者,例如宮崎駿和押井守亦開始在動畫製作冒出頭來。

八十年代, 日本動畫開國內開始成為主流電視節目之一,並經歷日本動畫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當時高達皇朝和高橋留美子的職業生涯卻剛剛開始。而大友克洋的作品阿基拉更於1988年冠以最昂貴動畫作品的稱號。

從九十年代開始,日本動畫於國際動畫市場上愈來愈受歡迎。動畫電影阿基拉和機殼攻戰隊在1995年開始成為國際有名的動畫電影。日本電視動畫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和星際牛仔等亦吸引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的動畫迷的注視。2002年宮崎駿憑千與千尋於德國柏林影展中得到金熊獎和在第76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中得到「最佳動畫長片」一獎項。而機殼攻戰隊: Innocence亦在2004年康城電影展上映

在日本現時已知的動畫作品當中,最早的作品應要追溯至1906年,一套名為《一百塊開心的臉》(愉快な百面相)的動畫。從二十年代開始,日本電影工作者開始以西方新研發的動畫製作技術試製動畫作品。日本第一套動畫電影短片是由下川凹天創作的《清潔工人芋川椋三》,1917年1月開始播放。當時下川只是一個西方風格的水彩畫家。

1918年,日本開始製作第一套以日本原著《桃太郎》改編的同名短篇動畫電影。從此於二十、三十、四十年代,日本不斷製作多套短篇動畫電影,包括日本第一套有聲動畫《世界中心的男與女》(力と女の世の中)。動畫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保持一定創作,而《桃太郎的海鷲》就是在當時所創造的第一套日本長篇動畫影片。戰後,由於設備及資金不足,動畫創作並沒有持續發展。直至東映動畫的前身,日本動畫有限公司的成立,日本動畫才開始發展成現今的狀況。


二次世界大戰前,政岡憲三、瀨尾太郎等人就開始製作國產卡通片。戰後,以東映動畫公司的《白蛇傳》爲開端的影院版卡通片,因承襲了美國迪斯尼的“名著路線”而成功地走向世界。但是,爲現代日本卡通片打下基礎的,則是以《鐵臂阿童木》爲首的電視卡通片。《鐵臂阿童木》的成功,以及後來的《鐵人28號》《8號人》,開創了一個科幻卡通的時代。卡通人物的商品開發以及與贊助商的合作等,使電視卡通片的製作體系逐步完善。

  20世紀60年代繼科幻卡通片之後,又出現了多種題材的以漫畫爲原型的電視卡通成功作,例如少女片《魔女莎莉》、以懦弱的妖怪爲主人公的《妖怪Q太郎》、描寫奮發的少年棒球手的《巨人之星》等。走紅漫畫作品被搬上電視熒屏,使日本的卡通片開始普及和生根。同時,包括低齡者在內的卡通片收視者範圍的擴大,也使漫畫雜誌的發行量開始上升。

  20世紀70年代,永井豪的《鐵甲萬能俠—Z》的成功,使卡通片與玩具商的産品聯手,走“巨型機器人路線”。從此,卡通片開始不再依賴漫畫原作,試圖開闢一條“原汁原味卡通”之路。70年代後半期,描述巨型機器人戰鬥故事的科幻動作片不斷問世,而其中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則是一部標誌著“卡通世代”誕生的作品。這部受到已進入青春期的“卡通世代”群體喜愛的作品掀起了科幻卡通熱。卡通故事雜誌開始出現,從而把原來只是面向兒童的卡通作品推向更廣泛的人群。

  20世紀80年代,卡通片也開始以青年人的世界爲內容,錯綜情節、哲學主題等,漸漸成爲卡通片的表現內容,例如《傳說巨神依狄安》《裝甲騎兵 VOTOMS》《太陽之牙達格拉姆》等,這些作品在80年代也一直爲青年人所喜愛。但是,“原汁原味卡通”的全盛時代隨著80年代的結束而降下了帷幕,而以漫畫走紅作品爲原型的卡通片又重新喚起人們的極大興趣,例如《福星小子》《棒球英豪》《古靈精怪》等。1980年,影院版長篇作品《機器貓》問世。這時的卡通片所依據的原作,是那些更加多樣化、形式更加進化的漫畫作品。在國外,卡通片大多是迪斯尼的成熟的兒童作品,或是藝術試驗作品。而日本的卡通片則更注重在故事性和娛樂性上迎合青年,試圖造就新的卡通迷。

  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電視卡通片避開那些“揚善懲惡”“道德至上”的單純說教,力圖使人們去發現卡通片的新的魅力和潛力進入90年代,日本的卡通片開始在娛樂性和藝術性兩方面引人注目。《IQ博士》的成功使卡通行業開始重新認識漫畫。今天,日本的卡通製作産業據說已達5兆日元的規模,全國卡通製作公司有約440家,其中約80%集中在東京。在東京都西部的杉並區,有很多從“卡通黎明期”發展至今的製作公司,據說如果把緊鄰的練馬區算在一起,這一帶的卡通製作公司數量占到了全日本的半數以上。

  21世紀,杉並區府提出要把卡通製作作爲當地的特色産業。爲推動卡通製作産業的發展,杉並區府與卡通製作公司合作,除了每年舉辦一屆“卡通節”外,還通過組織區內的中小學生參觀卡通製作公司等,使杉並區的民衆瞭解和熟悉卡通産業。同時,杉並區還積極培養卡通製作人才。2002年,杉並區創辦了“卡通匠塾”,這裏的學生有機會在卡通製作公司實習半年。此外,2003年7月,區內的卡通製作公司聯合制作完成了第一部“杉並品牌”的卡通影片《再見,綠池》。爲在卡通産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卡通文化,杉並區還向中央政府呼籲建立以資料收集、研究和人才培養等爲目的的“卡通檔案館”,吸引卡通行業機構來杉並區立足。如今,杉並區正作爲一個卡通産業基地煥發著新的活力。


通常動畫是由大量密集和乏味的勞動產生,就算在電腦動畫科技得到長足進步和發展的現在也是如此。

GIF是一種允許在電腦上看到動畫效果的圖片格式。現在網路上常用的一種動畫格式被稱為Flash,由Macromedia公司創造,通過此格式,可以讓你在網際網路上看動畫。

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人類就已經使用各種圖像形式來記錄物體動作和時間的過程。

法國考古學家普度歐馬(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就畫有一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用筆(或石塊)捕捉凝結動作的最早證據。同樣的例子,出現在如埃及墓畫、希臘古瓶上的連續動作分解圖。在一張圖畫上把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畫在一起,這種「同時進行」的概念間接顯示了人類「動」的慾望。列奧納多·達·芬奇有名的黃金比例人體幾何圖上所繪的四隻胳膊,就表示雙手上下襬動的動作。十六世紀的西方更首度出現手翻書的雛形,這和動畫的概念也有相通之處。

中國的繪畫史上,藝術家一向有把靜態的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如「六法論」中主張的氣韻生動、聊齋的「畫中仙」中人物走出捲軸等,大抵上是靠想像力來彌補動態。真正發展出使圖上畫像動起來的工夫,還是在遙遠的歐洲。

卡通

在歷史上,卡通來自意大利文大張紙(cartone),是指在紙上繪畫上一比一的草圖,以研究進行進一步的美術創作,如油畫或刺繡地毯。卡通應用在壁畫製作中,亦極為普遍。

動畫的歷史很長,真要追溯其起源,大概要推至兩萬五千年前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其中記載著人類藉圖畫表現動作的慾望,但它進入近代科技的生產領域,結合魔術幻燈、繪畫、電影的觀念,進而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則要到十九世紀末期,幾乎和電影的發明同時,甚至更早。本輯的文章不僅從動畫的定義、類型來界定動畫本身的特質,和其他電影類型有所區分,同時也將動畫歷史的發展,從早期的法國動畫藝術家柯爾、溫瑟‧麥凱對動畫形式的探索,到美國的布萊頓‧克萊及華特‧迪士尼片廠的企業經營模式和做法,延續到二次大戰前的動畫風貌,以及戰後各國動畫及獨立動畫製片的興起,分別扼要介紹。同時更將相對於主流動畫的實驗動畫、非主流動畫之發展,以及電腦動畫在觀念上的實驗和科技上的開發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其創作風格的演變做深入的介紹和探討,希望這輯概要的提綱,可以幫助讀者進一步深入動畫藝術的領域。


  但動畫的技巧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早就不再局限於用線條描繪的一種方式而已了。現在,人們大多已能了解,動畫其實是一種用電影膠片逐格逐格去拍攝(或曝光),包括賽璐珞膠片上著色繪圖、線條描繪在紙上、剪紙或膠片、黏土模型、木偶或泥偶、拼砂或移動顏料、人體或物體的停格、甚至直接在膠片上作畫或刮出圖象出來。從六○年代開始,利用電腦產生圖象再用攝影機拍攝電子監視器,或利用電子訊號輸出成錄影或電影訊號掃瞄記錄下來的「電腦動畫」,不但擴大了動畫的領域,也使得動畫的定義變得更難以捉摸。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5: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2000051KK027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