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四事件?

2007-05-02 6:27 am
什麼是六四事件?


回答 (3)

2007-05-02 6:31 am
✔ 最佳答案
六四事件,也稱「八九民運」(民主運動)、「八九學運」(學生運動)、「六四屠殺」、「六四風波」、「八九民主運動」、「八九學潮」、「天安門屠殺」、「天安門事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之為「六四動亂」,「反革命暴亂」,近些年也改稱為「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在此簡稱為「六四」,是1989年4月15日至6月4日間及其後一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政治事件,以宣佈改革開放為基本國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爭論為背景,在大規模的學生、民眾的的遊行和示威運動中開始,但是學生團體和政府之間在交涉中未能達成共識和政治妥協,最後以政府召集軍隊武力鎮壓造成若干(具體數字不詳,存在從幾百到上千的各種說法)市民和學生死傷而告終。一般認為事件的中心是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此外上海等很多城市也在這一期間進行了表達各種政治主張的示威遊行。一般政治評論家認為此次事件導致了自1978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改革步伐的停步甚至倒退。而事件中的眾多爭論時至今日也尚未解決。
背景
1976年9月9日,在毛澤東逝世之後,中國開始由自由化知識分子、領導階層的具有改革思想的人士和廣大民間共同進行的「思想解放」運動。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人民對其有莫大的憧憬,希望擺脫十年文革的混亂及過去的貧窮。1985年,政府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遣返私營企業中的公方代表,引入市場經濟中的許多觀念,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同時亦在原有計劃經濟理論遭到拋棄的情況下引發了國內民眾的思想混亂。及後各地國營企業關閉,全國約有數百萬工人失業,在當時中國政府受到了極大衝擊。同時亦引發貪污腐敗物價升漲等問題,在民間造成一定的不滿。[1][2]
20世紀80年代,世界正處於冷戰的最後階段。1985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上臺,推行以人道主義為核心的「新思維」運動,在社會主義陣營內產生廣泛影響。被北京政府稱「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西方民主思潮也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很多人認為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市場經濟理念的引入,宣告中國共產黨背棄了馬列主義的基本信條,中國已不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具有某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1988年,公開呼喚「蔚藍色」西方文明的政論電視片《河殤》在中央電視臺公開播出,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轟動,成為六四運動的思想前導。隨著中國的開放,中國人開始更多地接觸西方民主人權思想,很多知識分子開始公開提倡人權與民主,許多學生更是通過各種形式表達這方面的訴求。從世界範圍內看,六四運動並非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當時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內民主運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六四事件發生的同一天,波蘭團結工會在大選中獲勝,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隨後不到一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先後發生和平演變,兩年後蘇聯亦宣告解體,社會主義陣營解體。這些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在不到5年的時間中發生了政權輪替,並改變了原有的政治體制。
1987年1月,原本被鄧小平選定為接班人的胡耀邦被迫下臺,他被指違反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沒有對遊行採取有效措施,要對1986年學生運動的失控負責。及後中共黨內反改革的「保守」勢力掀起一股反右浪潮。
事件記錄
起因
4月15日,胡耀邦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73歲。中共中央表示哀悼,並稱他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軍隊傑出的政治領袖,長期擔任黨的重要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事件導火索是由於中國學生自發的 悼念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中共文件顯示,1987年,胡耀邦因對知識分子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的縱容而被中共元老們要求辭職),但很快學生的紀念活動就演變成為一場反對「官倒」,反對腐敗,爭取民主、爭取自由的抗爭。事件的起因有著更為深刻和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以及與當時中國國內、國外勢力的鬥爭和較量有關聯。
4月16日,北京高校學生以及各界人士自發前往胡耀邦家庭靈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上海大學生進行了街頭遊行活動,表示哀悼。
詳情請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D%E5%9B%9B%E4%BA%8B%E4%BB%B6&variant=zh-hk
六四事件後中國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由於國內外一系列的複雜因素(如共產黨缺乏改革經驗,左傾路線的殘餘,僵化的計劃經濟的束縛,貧富差距拉大,腐敗橫行,西方國家的遏制破壞等),中國剛剛起步的改革進程遭遇了重大挫折,六四事件便是國內長期積累的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連續兩任力主推進改革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都因為對待自由化政策而半途下臺,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之後選擇有學術背景的江澤民作為繼任者。
為了應對六四事件之後,政治氣氛緊張,經濟發展停滯,民眾精神低落,國際社會孤立的困難局勢,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在經濟領域採取更加有效地改革來從根本上緩和國內外的各種矛盾,並取得一定成效。但另一方面採取一系列被指責為侵犯人權的非常手段穩定局勢,在政治領域趨於保守。
江澤民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主播芭芭拉·沃爾特斯採訪時,解釋說:「人民解放軍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剋制,事實證明,有近1000輛軍車,包括坦克被焚毀。如果我們不採取堅決措施,中國的首都將完全陷入混亂並導致全國性的災難。但是,我們應當從這件事中吸取一些教訓,正如中國一句諺語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江澤民表示防暴應該是警察部隊,而不是軍隊的管轄範圍。有必要進行更好的防暴訓練,並使用西方國家採用的非致命武器,例如橡皮子彈。但他也同時認為,國外的新聞報導內容使問題更加惡化,今後要加強控制,國家的穩定是最重要的。
針對「拒絕和自己的人民對話」 ,中國當局表示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可以了解人民的看法,同時承認「毋庸諱言,我們可能有缺點,甚至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錯誤。但是,我們在不斷的改進我們的工作。」
中國當局表示,中國的經濟與政治改革的戰略目標沒有變。公開聲明繼續民主法制建設,但強調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和軌道逐步進行,可以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做法,但決不能夠照搬。但政治改革之後一直處於停頓甚至倒退。
為打消香港和澳門地區的焦慮和擔憂,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重申了「一國兩制」的理念:「我搞我的社會主義,你搞你的資本主義,『井水不犯河水』,我不會在港澳和臺灣搞社會主義,你也不要把資本主義的一套搬到內地來。」但有部分人認為這是中國不肯實行政治改革的藉口。
針對學生運動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宣佈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事情」規定「七項原則」,其中包括根除腐敗以及黨內裙帶關係。在接下來的2年裡,實行了許多條例以限制官員們範圍廣泛的特權:新年宴會降格為茶話會;旅行受到限制,不許在風景勝地召開會議;禁止巴士私用,購買昂貴的進口轎車;削減年終獎金和發放物品等。但這類措施被人認為並沒有實施長久,在中小城市,政府部門巴士私用,購買昂貴進口轎車的現象仍然嚴重。
1992年初,鄧小平針對六四事件後放慢的改革速度,發表南巡講話,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繼續維持改革的方向。九二南巡極大的促進了國內的改革進程和社會發展,當年GDP增長即達到了最高的12.8%,並且從此一直保持了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準的發展速度。國內外局勢的大大改觀也使中國政府適當的放寬了對輿論的控制,同時非常有限度地允許一些因六四事件而逃亡國外的學生回國。
參考: 維基
2012-06-04 6:47 pm
自已無親眼見到,打死幾多個又唔知
成日係到講講講,講很完未呀
2007-05-02 6:31 am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JUNE4-0P.jpg/250px-JUNE4-0P.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由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製作的「民主女神」塑像,成了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後期的象徵。原件被毀,在溫哥華、三藩市等城市有複製品立在公共場所。


六四事件,也稱「八九民運」(民主運動)、「八九學運」(學生運動)、「六四屠殺」、「六四風波」、「八九民主運動」、「八九學潮」、「天安門屠殺」、「天安門事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之為「六四動亂」,「反革命暴亂」,近些年也改稱為「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在此簡稱為「六四」,是1989年4月15日至6月4日間及其後一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政治事件,以宣佈改革開放為基本國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爭論為背景,在大規模的學生、民眾的的遊行和示威運動中開始,但是學生團體和政府之間在交涉中未能達成共識和政治妥協,最後以政府召集軍隊武力鎮壓造成若干(具體數字不詳,存在從幾百到上千的各種說法)市民和學生死傷而告終。一般認為事件的中心是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此外上海等很多城市也在這一期間進行了表達各種政治主張的示威遊行。一般政治評論家認為此次事件導致了自1978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改革步伐的停步甚至倒退。而事件中的眾多爭論時至今日也尚未解決。

起因
4月15日,胡耀邦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73歲。中共中央表示哀悼,並稱他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軍隊傑出的政治領袖,長期擔任黨的重要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事件導火索是由於中國學生自發的 悼念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中共文件顯示,1987年,胡耀邦因對知識分子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的縱容而被中共元老們要求辭職),但很快學生的紀念活動就演變成為一場反對「官倒」,反對腐敗,爭取民主、爭取自由的抗爭。事件的起因有著更為深刻和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以及與當時中國國內、國外勢力的鬥爭和較量有關聯。
4月16日,北京高校學生以及各界人士自發前往胡耀邦家庭靈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上海大學生進行了街頭遊行活動,表示哀悼。

[編輯] 擴大
4月17日,天安門悼念活動規模逐漸擴大,開始有學生到廣場遊行,紀念胡耀邦。當天下午,第一支遊行隊伍,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的約500名學生在人民大會堂東門舉行悼念活動,活動中曾有警察試圖驅散群眾,但是沒有成功。整個活動在下午6點半和平結束。活動中有外國記者和外交人員在廣場照相,部分學生還接受了採訪。到當天晚上,廣場上已經聚集上千人,除了政法大學的學生外,還有其他高校學生和普通市民。
4月18日凌晨,又有一批約3,000人的學生隊伍從北京大學出發,向天安門廣場遊行,沿途又有近千名清華大學學生加入。據稱隊伍中有9輛外國使館車輛和一些外國記者隨行。清晨,數百名學生聚集在人民大會堂前靜坐,要求人大常委接見,並向人大常委提交了一封請願信,提出7點要求[3]:

重新評價胡耀邦同志的功過是非、肯定其「民主、自由、寬鬆、和諧的」觀點。
嚴懲毆打學生和群眾的兇手,要求有關責任者向受害者賠禮道歉。
盡快公佈新聞法,保障新聞自由,允許民間辦報。
要求國家領導幹部向全國人民公開其本人及家屬的實際財產收入,嚴查官倒,公佈詳情。
要求國家有關領導人就教育政策的失誤對全國人民作出正式檢討並追究責任,要求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提高知識分子待遇。
重新評價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並為在期間蒙受不白之冤的公民徹底平反。
強烈要求新聞機構給予這次民主愛國運動以公正如實及時的報道。
上午8時,國務院信訪辦的一名官員出面,接見了學生代表郭海峰、王丹。兩人要求人大常委接見學生,這個要求在當天下午5時30分得到滿足。此期間學生們繼續靜坐,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在廣場聚集、靜坐。學生們的口號是「民主萬歲」、「自由萬歲」。到晚上9點,廣場已經聚集大約2萬名學生。
當天在北京的幾所大學出現了約700多份有關胡耀邦的大字報。在上海,情況比較穩定,只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的數千名學生在市政府前聚集,但是在18日凌晨就已經散去;在南京,有南京大學等高校的1萬名學生在鼓樓廣場舉行悼念活動,但是也很快恢復平靜。在全國其他地區,主要是大城市,雖然有大大小小的各種活動,但是多很快在平靜中收場。
但是在北京,情況正在失去控制。據稱,18日深夜,由於在新華門靜坐的學生只剩下數人,武裝警察將他們拖走時動手打人,被打學生回校廣播控訴,次日凌晨,千餘名學生開始向新華門聚集。
4月19日凌晨,有學生要求進入中南海獻花圈,並提交之前7點要求的請願信,武裝警察築成層層人牆,阻擋學生進入。有人高喊「李鵬出來」,並開始衝撞警方的人牆。趙紫陽在接到報告後,下令武警不得帶刺刀,避免傷害學生,但是同時要保衛新華門。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親自前往新華門部署有關事宜。同日,中共中央決定,4月22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舉行胡耀邦同志追悼大會並向遺體告別。19、20日兩天,新華門外學生繼續聚集,並且發生嚴重的警民衝突事件。
4月20日,北大民主沙龍開會,學生們決定自己組織學生會,廢除原先接受政府和校方領導的北京大學學生會,組建「北京大學團結學生會籌委會」,由丁小平、王丹、楊濤、封從德等七名學生領導。他們希望能夠團結全北京市其他學校的學生,統一領導學生運動。會議還通過了《告北京高校書》,提議進行非暴力、不抵抗抗爭,採取罷課的形式爭取民主。當天,新華社就學生遊行和新華門外的衝突首次發表評論,稱「維護社會穩定是當前大局」;次日,《人民日報》也發表社論,批評新華門外學生靜坐事件。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1000051KK057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