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呢句俗語係有段古架~~~
東漢安帝時期,太尉楊震清正廉明,勤政愛民,著有聲譽,他最有名的事蹟是某次赴地方巡察,到達昌邑縣,縣令正是他的弟子王密,而王密任官多年,深按官場文化,認為能善加逢迎討好昔日恩師,對自己之官運宦途,必大有助益,經一番思索,他相信年近古稀的楊震也難免好財,乃決定以重金來博得楊震的歡心。於是,在夜深人靜之時,他提著一包黃金,確定四周無人,獨自悄悄來到楊震住處。
進入室內,見到楊震,王密就將所提包袱放置桌上,再跪地一拜,表示為報答恩師栽培之情,願將數年節衣縮食的辛苦積蓄,完全獻給恩師,隨即解開包袱,展出一堆黃澄澄的金子,楊震一看之下,不禁暗中一驚,他想不到一個縣令竟能賺到如此多的金子,這絕非僅憑官俸就能積存這般財富,其中難免有貪贓枉法之因素,無怪乎昌邑縣境頗有民怨。雖然心中念頭百轉,但楊震仍不動聲色,淡漠地問道:「若讓人知道我收下這些銀子,豈不告我受賄之罪嗎?」王密立刻答腔:「恩師放心,此事除我倆師生二人之外,別無他人知曉,恩師大可安心收下。」這時楊震再也抑止不住,正色厲聲地說道:「怎會無人知曉,此刻已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良心能安嗎?」這番話說得王密無言以對,半晌才低著頭,收起金子包袱,快步離去。
這段流傳已久的故事,隱含的啟示是:貪污罪行固然具有高度的隱密性,犯案者也都自認罪行無人知曉,所以膽敢妄為,體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深意,感念「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的源由,那麼,貪瀆之間的取捨,自然毫無猶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