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農場:
位於白牛石的嘉道理試驗及推廣農場(即現在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是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總部。在提供農業輔助之餘,農業輔助會也在本園大部份地方加以美化,令農場演變為一個根基穩健的植物園。近年來,本園把重點轉移至自然保育和教育兩方面。教育計劃的內容集中於本園和香港境內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機耕作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應用。
本園座落的高山由海拔150米向上延伸至600米,並且朝向四方八面。本園內可以找到一半以上的本港本土植物物種、大部分出現於香港的大型哺乳類動物,還有多種昆蟲、爬蟲類及兩棲類動物。這些野生動物中,更有香港特有種。此外,本園內有一條自大帽山 - 全港最高山峰 - 的山溪。它是本園食水的水源,明澄如鏡。自1995年起,嘉道理農場已進行有機耕作。植物保育方面的工作著重於保護及傳播本地稀有或瀕危蘭花、蕨類植物及提倡種植本土樹木。而動物保育方面,主要是協助原生物種康復,如照顧受傷的猛禽、哺乳類及爬行類動物。
1998年初,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成立了華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隊。成立研究隊的初步目的,是要跟中國的有關政府部門、研究所及科研人員共同對森林保護區進行快速的生物多樣性評估。而這個合作計劃的最終目的,就是制定一套全面的、適當的策略,以扭轉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森林生物多樣性日漸減少的情況。
本園內的主要山峰 - 觀音山以大慈大悲的觀世音命名。附近的居民早在500多年前已在觀音山的頂峰設置祭壇,向觀音祈福。靜心冥想,學習觀音的道理,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自然環境的關係。
1995年1月20日,立法局通過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條例,正式確立了本園的新目標。我們的宗旨是 - 提高大眾對「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認識。本園歡迎遊客蒞臨參觀(敬請預約),享受這裏優美寧靜的環境。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2003年修訂的使命為:
本園致力提高大眾對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透過保育和教育,積極改善世界。
1) 我們啟發人們感受與自然共處的喜悅,領略大自然的奧妙及人與自然的聯繫。
2) 我們針對正在惡化的環境危機,提出並實踐各種恰當的處理方法。
3) 我們探尋環境危機的根源,特別著意審視主流的社會經濟體系。
4) 我們建立並提倡恆久的價值觀,推廣更具永續性的生活方式。
本園的長遠願景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將協力締造一個沒有環境危機的世界。當中,人們對自然遺產的保護及具永續性的生活方式,讓人人都能滿足地生活,並互相尊敬,尊重自然。
本園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他們大多貧困無依,缺乏資金去開展或繼續從事農業生產以維持生計。為此,嘉道理兄弟 - 羅蘭士勳爵及賀理士爵士 - 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農業輔助計劃,並為計劃提供資金。1951年9月28日,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就在兩位漁農處官員 - 胡禮先生和胡挺生先生的協助下正式成立。
成立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目的是要「助人自助」、鼓勵受助人自食其力。與其說它是慈善團體,還不如說它是農民的合作夥伴。香港1,218個鄉村共312,000多人都曾從某些方面受惠。本會建築了一些道路和小徑,計算起來共長達195英里以上,還有超過253座橋樑,使偏遠的地方也適宜耕作。為解決香港多年來的水源問題,本會興建了不少灌溉水道和輸水管,共長52英里,以及數以百計的水閘和水井。我們又為離島居民提供船隻,以便他們把農產品運往市場。除此以外,嘉道理農業輔助會還給予本地農民多種其他的援助。
位於白牛石的嘉道理試驗及推廣農場(即現在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是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總部。專家以往在此進行研究工作,以求增加牲畜、蔬菜和水果各方面的收成。專家的研究成功,加上農場引進了更有效的運作工序和方法,農民得以享有更大回報而無須付出額外代價。只是,當年銀行的貸款要求較高,很多有需要的農民當時都不獲銀行借貸,結果只好求助財務公司,支付高達八厘至三分不等的月息。有見及此,本會便成立嘉道理農業輔助貸款基金,歡迎可靠的農民申請免擔保、免抵押低息貸款。
由於申請貸款的農民實在太多,以致本會對管理基金感到吃力。嘉道理兄弟遂與政府洽商。1955年7月7日,香港政府通過嘉道理農業輔助貸款基金條例,制定出一套管理基金的法則。政府除撥款資助該基金外,也負責收取到期的欠款。直至1992年年初,貸款總額高達港幣148,000,000元。值得注意的是,因借方拖欠債款而導致的損失低於0.02%,而這些債務人大多只是因為家人患病或離世才無法償還債項。
香港的農業雖然日漸式微,但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沒有因此停止運作,反而透過由英軍管轄的 喀兵福利基金將援助計劃推展至尼泊爾,除興建堤壩、橋樑、小徑、輸水管、儲水池、農業設施以至學校等社區項目外,還為個別的農民和農業組織提供設備和牲畜。本農場以往曾為行將退休的 喀兵舉辦農業訓練課程。1968年至1996年間,本會舉辦過177班,共7,198人接受訓練。
http://www.kfbg.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