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的問題 20分

2007-05-02 4:29 am
送東陽馬生序的序同平時見到的書序有咩唔同?
文書邊段點明主旨?
題旨係咩?

送東陽馬生序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關係?
具體說明兩段主要運用那種寫法

好急,唔該

回答 (2)

2007-05-02 4:52 am
✔ 最佳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
因得偏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
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
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
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
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譔長書以
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
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知。……
大意:
   (一)自「余幼時即嗜學」至「卒獲有所聞」
     記敘余幼時借書求師的(嗜學)經歷。
   (二)自「當余之從師也」至「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舉例)說明余(從師求學)之勤且艱。
   (三)自「今諸生學於太學」至「豈他人之過哉」
     說明今日求學環境之優於前也。
   (四)自「東陽馬生君則」至「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在嘉許東陽馬生善學)。
主旨:(藉余幼時求學之艱)說明為學必須心專(始能業精德成)。(篇末(三))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論說文。
2007-05-02 11:12 pm
虛心好學,發憤讀書,這是古今許多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點。作者在這一節文章裏描述自己青少年時,學習的條件很差,全靠自己「嗜學」之心,主動去解決種種問題,終能學有所成。

作者在文中指出自己年幼時就很愛學習,但因為貧窮,沒有辦法買書,只好常向人家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期歸還。在寒冬裏,即使硯裏的墨汁變成堅冰,手指凍僵了,他仍然堅持抄寫,不敢放鬆。抄完就急忙送還人家,不敢超過約定的日期。因此人們大多願意借書給他,使他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

成年以後,他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但又擔心沒有大師、名人指點,曾趕到百里以外向同鄉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態度嚴肅,學生擠滿一屋子。作者找著機會虛心向他請教,謙恭地俯身側耳等他回答﹔即使遭到他訓斥也不回嘴,反而更加恭敬更加有禮。待他高興了然後又向他請教,所以作者雖然自謂天資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在這節文字裏,作者概括地敘述了自己從幼及長學習的苦況,從中反映出他堅毅的學習態度。他以「得書」和「從師」兩個事例,具體述說年輕時求學的艱難。文中先寫得書之難:作者家貧無書、借書、抄書,直到「遍觀群書」,其間付出不少辛勞。從藏書之家借來的書,要「手自筆錄,計日以還」。他特別描寫「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下可屈伸,弗之怠」這一細節,以顯示出他學習的刻苦和頑強。自己在「遍觀群書」後,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益慕聖賢之道」。為了追求學問,他下辭勞苦到百里外追尋名師。作者具體寫出求教的下易:不僅要恭順、忍耐,而且還要善於察言觀色,以便抓緊機會聽到名師的片言隻字,其間又有多少辛酸。但積少成多,「卒獲有所聞」。登門求教種種情況的記敘,既寫出向人請教的不易,也表現了作者虛心學習、好學不倦的學習態度。作者抓住典型事例並用層層遞進的手法,把求學過程的艱辛寫得極為真切,感人至深。

本節文字以敘述為主,在敘述中不乏形象的描繪。如以「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寫盡嚴冬抄書之苦。在求師時以「門人弟子填其室」,烘托老師的地位,以「未嘗稍降辭色」寫老師的態度,令場面活靈活現,非常逼真。他寫自己求教時的一連串行動,「立侍左右」,「俯身傾耳」,雖遇叱咄而「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把虛心求教、謙恭的神態寫得十分傳神。

這節文字結構雖然簡單,但聯繫緊密﹔文字明淨,筆調流暢,語氣親切,娓娓道來,是長輩對後輩的諄諄善誘。今天的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條件都比作者優勝,讀完了這節文字之後,從中應該得到一定的啟發。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0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1000051KK049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