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貝聿銘

2007-05-02 12:03 am
貝聿銘有咩成就?? 
攞過d咩獎?

回答 (3)

2007-05-02 7:15 pm
✔ 最佳答案
建築師

貝聿銘,I. M.Pei(廣州,1917)

生平簡介: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1935年赴賓州大學攻讀建築。貝聿銘對建築的憧憬源自於上海國際飯店,但是當他看到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生的繪畫本事後,貝氏自覺無畫圖的天份,但在一次的機緣下,經由麻省理工學院院長的艾莫生(William Emerson)的發現而使得貝聿銘有了一些自信,而繼續學建築。而後貝氏接受了院長的勸告,埋首在圖書館努力的吸收歐洲近代的建築資料,其中柯比意(Le Corbusier)的作品深深的吸引了貝聿銘,日後貝氏所呈現的雕塑性,也就深受柯比意的影響,1940年貝氏以優秀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的貝聿銘在一家工程公司工作,這家公司是以混凝土工程見長的,所以在這段期間貝氏學到了混凝土的特性和雕塑性。


創意藝人經紀中心
 


 

建築成就:

1942年12月貝氏至哈佛大學攻讀建築碩士學位,建築融合著自然的空間理念,主導著貝氏的作品,如全國大氣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等。光和空間的結合變化萬千,<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1946年貝氏畢業,由於中國的內戰使他仍暫留美國在哈佛大學任教。

貝氏的第一幢設計案是位在亞特蘭大的海灣石油公司辦公大樓(Gulf Oil Building),以鋼為骨架,外以大理石帷幕,所有構件都是在工廠預鑄,構成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正立面有個遮雨篷,藉以標示出入口,十足的密斯派建築.但是在他後期的設計中仍是以混凝土為主,蛻變出雕塑性造型。

1955年成立了自己的聯合事務所,貝聿銘自行開業後的第一件工程是母校麻省理工學院地球科學館。自1959年創業起到1967年之間,他共計獲得九次美國建築師學會的設計獎,幾乎每有工程峻工,就受到同業的注目,所獲得的獎項包括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建築獎。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達拉斯市政廳


 
貝聿銘受西式教育、在美國執業、居住紐約;由這些可以想像的到他受到美國的影響很大,他和中國的建築關係始於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1954~63),其表現主義的造形是貝聿銘所有作品中的特例,也是他中生作品中唯一的教堂.而香港中國銀行的中銀大廈(1982~91)是貝聿銘所有建築設計案中最高的建築物,也代表著他事業的顛峰.

貝聿銘很少作住宅設計,其四十年的建築生涯僅有兩幢私宅,一是貝聿銘的自宅(1951~52),其平面是密斯風格,另一是德州福和市的單禘舍(TandyHouse,Fort Worth).

香山飯店 姜森美術館


 


重要作品:





路思義教堂


美國國家藝廊東廂


羅浮宮拿破崙廣場


麥耶生交響樂中心



達拉斯市政廳


姜森美術館


香山飯店


伊弗森美術館



印第安那大學藝術學院暨美術館


中銀大廈





1950~52 海灣石油公司辦公大樓 Gulf Oil Building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1954~63 路思義教堂 台灣/台中

1959~64 麻省理工學院地球科學館 Earth Science Building.MIT 麻省/劍橋 Cambridge,Massachusetts

1960~69 美國大使館 烏拉圭

1961~67 全國大氣研究中心 科羅拉多 圓石市 Boulder,Colorado

1961~68 伊弗森美術館 Everson Museum of Art 紐約州 西拉克斯市 Syracmuse,New York

1966~77 達拉斯市政廳 Dallas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德州 達拉斯 Dallas,Texas

1968~73 姜森美術館 Herbert F.Johnson Museum of Art 紐約州 綺色佳 Ithaca,New York

1968~78 美國國家藝廊東廂 National Gallery of Art-East Building 華府 Washington,D.C

10. 1974~82 印第安那大學藝術學院暨美術館 Fine Arts Academic and Museum Building 印地安納州 布魯明頓市 Bloomington,Indiana

11. 1978~82 德州商業大樓 Texas Commerce Tower in United Energy Plaza 德州 休士頓 Houston,Texas

12. 1979~82 香山飯店 中國 北京

13. 1989~86 世界貿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佛羅里達州 邁阿密市 Miami,Florida

14. 1981~89 麥耶生交響樂中心 Morton H.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德州 達拉斯 Dallas,Texas

15. 1982~90 中銀大廈 Bank of China 香港 中環 Central,Hong Kong

16. 1983~89 羅浮宮拿破崙廣場 Grand Louvre Cour Naopleon 法國 巴黎 Paris,France

17. 1986~89 創意藝人經紀中心 Creation Articst Agency Center 加州 California
參考: 自己
2007-05-02 12:12 am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是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廣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其堂妹貝聿嘉為香港著名社會運動家。
成就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獎項
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兹克奖,及年雷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等。

簡介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1918年其父親出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貝氏在香港度過他的童年,入讀聖保羅書院。1927年父親調職舉家搬至上海,住在有名的苏州園林獅子林當中。初中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高中畢業自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後來赴賓州大學攻讀,因為認為自己沒有畫圖的天賦而轉讀劍橋市的麻省理工學院,貝氏埋首於圖書館,努力吸收歐洲近代建築相關的資訊,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後貝氏作品所呈現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響。1939年畢業。
在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坡璃為主要建材,貝氏採用混凝土,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貝氏擺脫密斯風格當屬甘乃迪紀念圖書館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後來有機會貝氏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貝氏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貝氏後來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於1955年將建築部門改組為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開始獨立執業,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氏負責。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著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內庭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常春廳紐約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廳,香港中銀大廈的中庭,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與比華利山莊創意藝人經濟中心等。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身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氏的建築物四十餘年來始終秉持著現代建築的傳統,貝氏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花招取寵,建築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主要作品

1956年 - 1963年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臺灣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學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地安纳州 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國德州達拉斯
1973年 - 約翰遜藝術館, 康乃爾大學,纽约州Ithaca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6年 - 羅徹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 紐約州羅徹斯特: 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1978年 - 1982年 印地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紐約市
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國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2年 - 1990年 中銀大廈,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 - 威斯納館(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麻州波士頓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1990年 -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1998年 - 搖滾音樂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苏州博物馆,中國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門科學館,中國澳門
2007-05-02 12:08 am
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法國密特朗時代最輝煌的建築,整個建築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別具匠心的設計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最偉大的奇跡。這位列『當代建築的十大奇跡』之首的作品同樣是貝聿銘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改建和擴建世界著名藝術寶庫盧浮宮。為此,法國政府廣泛征求設計方案,應征者都是法國及其他國家著名建築師,最後由密特朗總統出面,邀請世界上15個聲譽卓著的博物館館長對應征的設計方案遴選抉擇。結果,有13位館長選擇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他設計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盧浮宮的拿破侖庭院內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屬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經公布,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認為這樣會破壞這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古建築風格,『既毀了盧浮宮,又毀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總統力排眾議,還是采用了貝聿銘的設計方案。同年,他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茨克獎。如今,人們不但不再指責,而且如是稱贊:『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幾十年來,貝聿銘在美國各地負責設計過許多博物館、藝術館、商業中心、摩天大廈、鍾樓,甚至還有搖滾音樂廳,也在加拿大、法國、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等地設計過不少大型建築。據粗略統計,半個世紀以來,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100項以上,獲獎50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50項大型建築中,就有24項獲獎。

2007-05-01 16:13:36 補充:
在貝聿銘設計的眾多建築物中,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藝術館東廳最令人歎服。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經稱讚說:“這座建築不僅是首都華盛頓和諧而週全的組成部份,而且是公眾生活和藝術之間的聯繫日益增強的象徵。”貝聿銘的作品不僅遍佈美國,而且分佈於世界各地。北京西山有一家香山飯店,就是貝聿銘設計的,這座建築採用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請參考網上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3/24/n1656141.htm(有很多圖片)

2007-05-01 16:15:20 補充:
在美國的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看到貝聿銘的作品。他設計的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被譽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此外,丹佛市的摩天大樓和紐約市的議會中心,也深得很多人的讚賞,而費城社交山大樓的設計,使貝聿銘獲得“人民建築師”的稱號。1983年,貝聿銘榮獲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裡茨克建築獎


收錄日期: 2021-04-25 20:06: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1000051KK029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