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曆史

2007-05-01 10:47 pm
小提琴曆史~~~~~~~
thank you!!!!!!!!!

回答 (4)

2007-05-01 10:52 pm
✔ 最佳答案

小提琴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e/Violin_VL100.jpg/200px-Violin_VL100.jpg






分類


弦樂器 (弓)


音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5/Range_violin.png/130px-Range_violin.png


相關樂器



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古提琴

知名演奏家



小提琴家

相關文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4/Scroll_and_ear.jpg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the Fiddle and Violin series.

小提琴的結構
小提琴的演奏
小提琴的製作和維修
小提琴的歷史
音樂類型
小提琴家
Fiddlers
琴弦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Violin_case.jpg/180px-Violin_cas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小提琴
小提琴屬於弓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弦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作為現代弦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
現代的樂器大多數都是歷盡歷史的考驗而倖存下來的。人們從先人那裡繼承樂器的製作和操持技術,然後自己作出種種改進。中世紀的歐洲,在還沒有出現正式的樂隊之前,對樂器的標準化沒有要求,於是人們對自己手裡的樂器不斷地進行著試驗,一種又一種新式的樂器被製造出來。
製造各種弓弦樂器的工匠對當時各種各樣的提琴類樂器無一例外地進行了改革(以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為佼佼者),直至17世紀初,現代意義上的四種提琴才誕生在義大利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克雷莫納。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0/Violin_Details.jpg/350px-Violin_Detail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Violino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

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





目錄[隐藏]

1 起源傳說
2 歷史
3 著名人物

3.1 製琴師
3.2 小提琴音樂家
4 著名作品
5 備注



[編輯] 起源傳說
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有一個名叫美爾古里的音樂家。一個夏天的早晨,他在尼羅河邊散步時無意踢到了一隻烏龜,踢出的聲音令他感到好奇。揣摩之後他發現烏龜殼內的空氣受震動產生的聲音甚為獨特。於是他據此仿照烏龜殼的外形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類樂器,命名為「列里」。到了11世紀,人們經過改制,將「列里」更名為「微奧里」,還在按手指的地方設有音階格子。此後逐漸演繹為如今的四弦小提琴。

[編輯] 歷史
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義大利北部。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有一把三弦小提琴,這是至今可見的最早的小提琴的形象。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根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鑒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弦琴(Rebec),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雷貝琴(Rebab)。
目前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 Jambe de Fer 於1556年出版於里昂的《音樂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洲。
據說第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里亞·阿瑪蒂(Andrea Amati)應梅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6世紀。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弦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弦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弦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當時魯特琴(Lute)在貴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里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來,不論是街頭藝人還是貴族都對它青睞有加。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命阿瑪蒂組建了一隻完整的弦樂隊,這便足以說明當時小提琴的熱度。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亞·阿瑪蒂在1564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那(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 「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編輯] 著名人物

[編輯] 製琴師

阿瑪蒂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里亞·阿瑪蒂(Andrea Amati)(c1506-c1577),安東尼奧·阿瑪蒂(Antonio Amati)(1540-1607),西埃羅尼穆斯·阿瑪蒂I(Hieronymous Amati I)(1561-1630),尼古拉·阿瑪蒂(Nicolo Amati)(1596-1684),西埃羅尼穆斯·阿瑪蒂II(Hieronymous Amati II)(1649-1740)
瓜奈里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里亞·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 1698),曼圖亞(義大利北部城市)的皮耶妥(Pietro of Mantua)(1655-1720),約瑟夫·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耶妥·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約瑟夫(Giuseppe)(del Gesu)(1698-1744)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c1644-1737)(義大利的克雷默那(Cremona))。
雅各·斯特內爾(Jacob Stainer of Absam in Tyrol)(c1617-1683)(蒂羅爾地區)(蒂羅爾是奧地利西部及義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東部的一個地區。在古代由凱爾特人居住,在19世紀,蒂羅爾不斷地,部分或整體地在奧地利和義大利之間來迴轉手。現在的劃分是從1919年的聖傑曼條約開始的。蒂羅爾阿爾卑斯山區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旅遊區)。
參考: wiki
2014-05-20 12:11 am
Jackpop Music 提供成人及兒童歌唱,大提琴,小提琴課程,透過專業導師教授歌唱技巧、以小組或個人形式教授,在錄音室邊學邊錄唱,學員除了有滿足感、更能享受歌唱帶來的樂趣,大朋友小朋友更可以音樂表現自己、提高自信!
http://www.jackpopmusic.com.hk/service-3.html
2007-05-10 7:35 pm
自問自答怪
進化成
維基怪
2007-05-01 10:54 pm
小提琴這種樂器由來已久,究竟是誰發明了小提琴,無從考証。不像汽車、飛機、電燈、電話都有據可查,知道是何人,何時發明。

  人們在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條弦的小提琴,這是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小提琴樣子。一直到17世紀,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師阿瑪蒂才將小提琴定形為今天人們使用的的形狀、尺寸,並使用4條琴弦。

  小提琴------Violin是意大利文,記得我們初學小提琴時,人們還不太知道這是什麼樂器,演出時聽眾中經常有人稱小提琴是:“歪脖琴”。

  在大型交響樂隊中,坐在前面的弦樂大家族中有第一、第二小提琴聲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五個聲部,小提琴是其中的高音聲部。

  小提琴有琴頭、琴頸、指板和琴身幾個主要部位。琴身又包括面板、背板、側板、面板是楓木,背板、側板和琴頭是雲杉,指板是木質堅硬的烏木。

  從前使用的弓子是彎的,近似二胡弓子形狀,隨著演奏技術的發展和需要,於18世紀未才固定成現代的形狀。

  小提琴音域寬廣,有3個半八度經常作用,偶爾還可以超過這個音域,4條弦分別是G 、D、A、E,音色各不相同。

  小提琴由於是用弓子演奏的樂器,可以演奏持續的長音,是一件表現力非常豐富的歌唱性的樂器,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娓婉、動聽的旋律,又能奏出熱情、激動的曲調和活潑、歡快、強有力的音樂。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種被稱為 "Viola dagamba" (即古大提琴)的樂器,這種古老的樂器共有六條弦,又稱為「腿上提琴」。「大提琴」的原為"Violoncello" ,是指大型的提琴之意,今天"Cello",它的體積大概有小提琴兩倍,琴弓短而重,琴弦則成比中提琴低八度音。

由於是大型樂器,所以不像小提琴、中提琴一樣夾在肩上,而是著地靠在左肩上演奏,也因為體積的關係,橋(Bridge)的弧度較大且弦與弦間的距離較遠,右手無法像小提琴那樣快速地移動到其它的音。但左手就可以不必用拇指支住樂器,必要時,可使用包括拇指在內的所有指頭來按弦,因此能產生一般小提琴和中提琴所發不出來的效果。

在十八世紀初期之後,幾乎每個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出目錄裡,如巴哈的大提琴獨奏組曲,以及海頓、德弗乍克等人的協奏曲,這些音樂家把大提琴的技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在弦樂器中,除了小提琴外,大提琴是擔任獨奏最多的樂器。

由於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樂器史文獻記載上有一段幾近完全的空窗期,因此要找出低音提琴的歷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並沒有人知道低音提琴是誰發明的,遠在1519、1543、到1647年,都有自稱是發明者的人描述過,而在17世紀後半期,義大利羅馬卻還有一位製琴者自喻是發明低音提琴的第一人!(1670年左右的托第尼)常常許多理論家認為Contrabasse這個名稱是由製琴者所給予的,但這是個錯誤! 

Double Bass/Contrabasse(低音提琴)這個名稱的由來是經過了幾個世紀才演變而來的;最初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在那時弦樂器統稱為Viol(古提琴),而古提琴又有高音、次中音、及低音古提琴,Bass Viol 也就是當時對低音提琴的稱呼。另外在16、17世紀,義大利則又產生了一個名詞"Violone",但它是一個不精確的名詞,這個名稱常用來稱呼古提琴(Viol),但在1619年又有文獻記載指稱為Bass Viol(Contrabasse de Viol de Gambe),意指低音提琴,特別是指體形較大且音色較低沈的樂器,如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有3弦、4弦及5弦。巴洛克時期,此字在德國是指低音提琴(Double Bass),而在義大利是指較早期的大提琴(Violoncello)類型樂器。

低音提琴的角色演變

自16世紀到18世紀,對於低音提琴的歷史以及它的角色,都一直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與說法。低音古大提琴從16世紀以來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即在教堂內拉奏,作為聖歌團的伴奏,替歌曲製造出回音,並使其在高音部份更具厚實穩固。

1539年,首次出現在歌劇院及戲劇院。18世紀後半期,低音提琴始在樂團中演奏最低音的部份,至於它最初用入正規樂曲,則為葛路克的作品中發現。在小型樂團方面,低音提琴扮演著加強低音聲部的角色。在室內樂方面,17世紀的後幾年有三重奏產生,(二個女高音與一把低音提琴)

目前,低音提琴為管絃樂團樂器演奏,偶爾用於室內樂,有時是協奏角色。在爵士及舞蹈方面,是由撥絃奏出。


收錄日期: 2021-04-29 19:2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1000051KK025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