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手指、算籌與算盤
任何一項偉大的發明,都不會是憑空產生的。電子計算機也是如此。人類尋求高速計算工具的努力,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
人的手指是一種天然的計算工具,也是最古老的計算工具之一。遠古時期,人借助扳著指頭數的方法,不僅獲得了許多數的概念,還大大提高了計算速度。
可是,人的雙手要做很多的事情,不能老是用來記數,於是,小石子、貝殼、小木棍、繩結等等,都成了人類的計算工具。
在千百萬次計算的實踐中,我國古代人民發現,將小竹棍按一定的規則擺成各種形狀,就能表示一切的自然數,能夠很大的提高計算速度,於是又發明了算籌。算籌輕巧靈便,用它不僅可以進行加減乘除法運算,還能進行乘方、開方和其他代數運算,計算程序與現在算盤的運算,還能程序基本相同。它是我國古代人民一項極為出色的創造。
算籌也有不足之處。運算時需要經常改變它的形狀,遇到很複雜的計算問題,常常是心算己經得出某一步驟的結果,而手中的算籌仍在慢慢擺放,給人一種得心不應手的感覺。所以,大約在15世紀,算籌就被更快速的計算工具算盤所取代了。
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我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它用竹簽串聯一粒粒算珠代替一根根零散的算籌,用快速的撥珠代替緩慢的〞運籌〞,因而既便於演算,又便於攜帶,算起來又快又準。尤其是通常的加減運算,用算盤甚至比用電子計算器算得還快!
(二)機械計算機
算盤已經基本具備了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結構特徵。例如,撥動算盤珠,也就是向算盤輸入數據,這時算盤起著〞存貯器〞的作用;運算時,珠算口訣起著〞運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盤則起著〞運算器〞的作用,.....當然,算盤珠畢竟要靠人手來撥動,其運算速遠遠比不上電子計算機,而且也根本談不上〞自動運算〞。,因此人類便一直想發明一種「神奇的機器」,這個重擔自然而然地落在數學家身上。像目前大多認為巴斯卡發明的齒輪式計算器是第一台計算器。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台機械計算機,是1642年由法國數家巴斯卡發明的。這台能進行6位數加減法運算的機器問世之時,曾經轟動了整個歐洲,吸引了許多人前去參觀。
帕斯卡計算機是一個不太大的黃銅盒子,裏面並排裝著一些齒輪。每個齒輪都可以記錄0-9這10個數字,幾個齒輪排成一行,相當於處在個位、十位、百位等數位的位置,當低位齒輪轉動10圈時,高位齒輪剛好轉動1圈,從而實現了自動進位。
1694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更上一層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進行加減乘除法運算的機械計算機。
在數學史上,萊布尼茲還以發明現代電子計算機二進制概念而聞名,他最先提出了二進制的加、減、乘、除運算。當時,萊布尼茲正在研製乘法計算機,他反覆試驗了許多種方案,卻總也提不高機器的運算速度。後來他發現,要提高速度,就必須採用一種適合機器運算的記數方法。可是,他苦苦思索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想出一個好主意來。一位在中國傳教的友人,給他寄來了一幅太極八卦圖。這幅古老而神奇的圖案,引起了萊布尼茲極大的興趣,觸發了他的靈感。他發現,如果把圖中〞連續的長劃〞看作是1,把〞間斷的短劃〞看作是0,那麼,用八卦就可以表示出從0到7的這8個整數。後來,他又作了進一步的研究,終於發明了二進制的記數方法。
原來,在電子計算機內部,是用電子器件的不同穩定狀態來表示不同的數字符號。二進制中只有2個不同的數字,對於每一個數位,計算機只要準備一個具有兩種不同穩定狀態的器件就行了。例如,利用電路的〞開〞和〞關〞,電脈沖的〞有〞和〞無〞,都可以在機器中表示二進制數。如果採用其他的進位制,那麼,對於每一個數位,計算機都得準備一個具有更多種不同穩定狀態的器件,這樣不僅會給計算機的設計製造增添麻煩,還會影響計算的精確性,降低運算速度。
萊布尼茲計算機是一個長100厘米、寬30厘米、高25厘米的盒子,裏面用梯形軸齒輪結構代替了帕斯卡用鐵釘製成的齒輪結構,從而利用齒數的變換,實現了乘除法運算。梯形軸齒輪是可變齒輪的前驅,萊布尼茲的這一發明,以後長期為各種機械計算機所採用。
(三)自動與電器計算機
世界上第一台能夠自動運算的計算機,是1822年由英國數學家巴貝其發明的。是以蒸汽為動力代替人類進行具體運算。20世紀上半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更發明了不少電器型計算機,進一步為巴貝奇的夢想實現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四)電子計算機
1943年,由於二次世大戰的緊迫需要,一個美國科研小組在軍方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將電子真空管應用到計算機裝置上,研製出一種自動高速的新型計算機。在研製人員富有成效的合作和發奮努力下,研製工作進展很順利,不到2年的時間,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便研製成功了。
ENIAC是〞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的英文縮寫,它耗資48萬美元,用去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10000個電容、1500個繼電器,是一個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的龐然大物。1946年2月15日,ENIAC正式投入運行。它能它在1秒鐘內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比當時最快的電器計算機還快1000多倍。
而從1944年夏天起,世界著名數學大師馮.諾伊曼就參與了ENIAC的研製工作,並以超群的智慧對一些關鍵問題作出了貢獻。1945年3月,馮.諾伊曼起草了一份關於〞離散變數自動電子算機〞EDVAC的設計報告,對ENIAC作了兩項重大的改進:一是在計算機內採用二進制,大大簡化了計算機的結構和運算過程;一是把程序和數據一起存貯在計算機內,使得計算機的全部運算成為真正的自動過程。尤其是後一項改進,標誌著電子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直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電子計算機都採用了馮.諾伊曼的這一設計思想。馮.諾伊曼也因此被譽為是〞電子計算機之父〞。
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正式投入了運行。在隆重的揭幕儀式上,ENIAC表演了它的〞絕招〞:在1秒鐘內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在1秒鐘內進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抉1000多倍。全場起立歡呼,歡呼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然而,從技術上講,ENIAC尚未正式運行也就幾乎過時了。因為在它正式運行之前,一份新型電子計算機的設計報告,又在計算機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這份設計報告的起草人,就是20世紀天才的數學大師之一、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伊曼。
1944年夏天,馮.諾伊曼在一個火車站候車時,偶然遇見了ENIAC研製小組的負責人之一、數學家格爾斯坦中尉。當時,馮.諾伊曼正為原子彈實驗中遇到的大量計算問題而苦惱,譬如有關原子核裂變反應過程問題,需要進行數十億次初等算術運算,上百名女計算員用台式計算日夜不停地工作,仍然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在與格爾斯坦中尉閒聊中,馮.諾伊曼聽到了ENIAC正在研製的消息,立刻理解了這項工作的深遠意義。不久,他就成了研製小組的常客,並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作出了貢獻。
那時候,ENIAC的研製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馮.諾伊曼與大一起集中討論了ENIAC的不足處。1945年3月,他起草了一份〞離散變數自動電子計算器〞的設計報告,對ENIAC作了兩項重大的改進。
一項改進是將10進制改為2進制,從而大大簡化了計算機的結構和運算過程;另一項改進是將程序與數據一起存貯在計算機內,使得電子計算機的全部運算成為真正的自動過程。
這份設計報告是計算機結構思想一次最重要的改革,標誌著電子計算機時代的真正開始。連一向專搞理論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也破例批准了馮.諾伊曼的研製工作。從此,他那嶄新的設計思想,深深地烙記在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基本設計之中。西方科學家們對馮.諾伊曼的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尊他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到1956年,全世界已經生產了幾千台大型電子計算機,其中有的運算速度已經高達每秒幾萬次。這些電子計算機都以真空管為主要元件,所以叫真空管計算機。利用這一代電子計算機,人們將人造衛星送上了天。這是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是電晶體計算機。195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用電晶體代替真空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電晶體管計算機Leprechaun。它使計算機的體積、重量、耗電都大為減少。至60年代,世界上已產了3萬多台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300萬次。
第三代電子計算機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62年,美國得克薩斯公司與美國空軍合作,以集成電路為計算機的基本電子元件,製成了一台實驗性的樣機。在這時期,計算機的體積、功耗都進一步減少,可靠性卻大為提高,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4000萬次。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一般認為這是1970年開始的事。現在,巨型機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幾億次,在科學研究和經濟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微型機則使計算機的體積與成本大幅度減少,並滲透到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今天,要製造一台具有ENIAC同樣功能的計算機,體積只要有它的百萬分之一也就足夠了。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已經開展多年了,無論是〞夢幻式〞的超導計算機,還是光計算機、生物計算機、人工智能放大器,都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一代計算機的速度將達到每秒萬億次,能在更大程度上模擬人的智能,並在某些方面超過人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