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環境污染是指有害的物質或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污染源
污染源是指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的發生源,通常是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的總稱。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一般分為兩大類:天然污染源與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造成的污染物如火山噴發時所排放的煙塵與氣體。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污染,這是環境保護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對象。
污染物產生的原因
自然來源的污染物,其行程與產生主要決定於自然的環境狀況。如火山噴發釋出的SO2、塵埃等污染物,他們產生的狀況、產生的量均只決定於噴發火山的地質條件。人為污染物的形成與產生則取決於科學技術的水準、設備的好壞精密程度、生產管理及環境意識等多方面的因素。
生產性污染物
生產性污染物是由於人類因為需求在經過生產加工的過程中所造成。例如工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殘渣及噪音等。這些污染物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控制不研而排放到環境中,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環境污染。
生活性污染物
人們每天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大量廢物,如垃圾、糞便、髒水等。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消費模式消費水準的改變,生活廢棄物日益增多,並且種類也越來越複雜。如塑膠產品、高分子聚合物和洗滌劑的大量使用,使生活污染物的影響越來越嚴重,處理也越來越難。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與轉化
污染物的遷移
污染物的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所發生的空間位置的移動及其所引起的累積、分散和消失的過程。
污染物遷移的方式
機械遷移
靠著機械力移動污染物。如污染物在水體中的擴散作用及水流搬運;
物理-化學遷移
就無機污染物而言,是以簡單的離子或可溶性分子的形式經過一連串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沉澱作用、氧化-還原作用、水解作用、吸附-分解作用等來完成遷移。物理-化學遷移可以發生在大氣和水環境中,它是污染物在環境中最重要的遷移形式。這種遷移的結果決定了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存在形式、累積程度及潛在的危害的情況。
生物遷移
指污染物經由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生長、死亡等過程所完成的遷移,這是一種其為複雜的遷移方式,與各種生物的生理、生化、遺傳和變異有關。某些昇物體對特定的污染物有選擇性的吸收和累積作用,某些生物對特定的污染物有降解的能力。生物經由食物鏈對某些污染物的放大累積作用是生物遷移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污染物遷移的制約因素
污染物再環境中的千移轉化,受到兩方面因素的的制約:一是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一是外界環境的物理化學條件和區域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
內因
內因是影響污染物遷移的主要原因。由於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決定了物質的電荷數、水解能力以及形成各種化合物的能力。原子的電性、離子半徑、電價、離子電位及化合物的鍵結力和溶解度是影響污染物遷移的重要化學參數。通常,由共價鍵組成的污染物,如H2S、HCl易進行氣遷移;而離子鍵結化合物,如NaCl、Na2So4等易進行水遷移。而且,低價離子的水遷移能力大於高價離子的遷移能力:Na+>Ca2+>Al3+;Cl->So42->PO43-。
外因
外因是指影響污染物遷移的環境條件,如酸鹼條件、氧化還原催化條件、膠體的種類及數量等。
環境的酸鹼性質對污染物的遷移有重大的影響。許多重金屬在酸性條件下具有較強的遷移能力,而在強鹼的環境下常形成難溶的化合物,難以遷移。Ca、Sr、Ba、Cu、ZN、Cd、Fe2+和Mn2+在酸性環境中遷移能力較強;鹼性環境則有利於Se、Mo、和V5+的遷移。氧化還原條件下對污染物的遷移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氧化環境有利於Cr、V和S的遷移;而還原環境下則有利於Fe、Mn的遷移。
污染物的轉化
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由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型態或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的過程。
污染物的物理轉化可藉由蒸發、滲透、凝聚、吸附及放射性元素蛻變等過程來完成;而化學轉化以光化學氧化、氧化還原及水解作用最為常見。生物的轉化是污染物經由生物吸收和代謝作用而產生的變化。
大氣中的轉化
污染物在大氣中的轉化以光化學和催化氧化反應為主。例如,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經由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和過氧乙醯硝酸酯等光化學氧化劑,容易引起光化學煙霧等污染現象。SO2可經由光化學反應或催化反應作用生成H2SO4或其他硫酸鹽。
在水體中的轉化
污染物在水體中常發生氧化還原、水解、和生物降解等作用。重金屬在氧化還原條件下發生反應,以致改變其化學性質及遷移能力,如Cr、As等元素。
在土壤中的轉化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及其行為取決於兩者的物理化學性質。土壤中的固、液、氣三相的分布式控制污染物運動和微生物活動的重要因素。土壤的pH值、溼度、溫度、通氣性、離子交換能力和微生物的種類等,是污染物轉化的依存條件。如金屬離子的轉化受土壤pH值影響,酸性條件時,金屬呈離子態。溶於水;而pH值大於7時,金屬離子與鹼性物質化合成為不溶解狀態的鹽類。土壤是自然環境中微生物最活要的場所,許多的有機污染物經由微生物的作用可分解維其他的衍生物或CO2和H2O等無害物質。
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因地理環境的組成所造成--產生地方病
地方性甲狀腺腫
缺碘性甲狀腺腫
高碘性甲狀腺腫--日本北海道
克丁病
地方性氟中毒
克山病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急性危害--倫敦煙霧(1952)--死亡四千人
慢性危害--水保病、痛痛病
長期危害
致畸作用
致突變作用
致癌作用
公害病
人為造成
損害健康因素複雜
具長期、陸續發病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