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豎琴的由來:
在遠古時代,人們從射箭中得到了靈感,把竹片或木頭彎曲,將線固定在兩端成為可撥的弦,彈出了聲響,這便是豎琴的前身吧。在聖書中也有大衛王彈奏豎琴的記載。隨著時代的腳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這種原始的撥弦樂器逐漸一步步改良,開展了一段漫長的演變歷程。
豎琴歷史:
據說紀元1000年前就有了豎琴,但在歐洲最早出現豎琴的地方是愛爾蘭,直到現在他們仍然在使用。世界各地如南美洲,亞洲的日本與台灣,都有這種豎琴的製造,而且各有獨特的造型,這種豎琴也就叫做愛爾蘭豎琴。這種琴沒有踏瓣裝置,形狀比較小,發展至今最多也只有39弦或40弦,琴的橫柱上有調音的半音裝置,供升降音用,這必需用手操作,因此所能彈奏的調性就有限制了。在12世紀時,一些情歌彈奏者及行吟走唱者,使得豎琴風行整個歐洲大陸,達到了最頂峰。到16及17世紀時,在西班牙與義大利豎琴演奏則成為一種高雅的音樂了。
豎琴的變化:
由於在早期只有簡單的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所能彈奏的調性有限,沒有共鳴箱,慢慢的弦數增加,也有了共鳴箱,外形上也一直在改變,由簡單造形到雕刻精美的圖案,線條華麗優美。19世紀初(西元1810年)法國鋼琴製造家艾瑞爾德(Sabastien Erard)引進設計了現代化的這種踏瓣豎琴,外形同樣是倒立的三角形,木製結構,下方有個底座,直立柱子,上方的橫樑呈彎曲線條,是琴身之頸,連伸圓肚形的發聲共鳴箱,有47條不長度的弦由橫樑拉到共鳴板,底座有七個瓣,分別C.D.E.F.GA.B,每一個踏瓣控制它裡面所有的音,如C踏瓣就控制所有的 C音,可升可降,任何調性皆可彈奏。琴弦在高音部位是尼龍弦,中間是羊腸弦,低音區則使用鋼弦,一共六個八度加上最高五個音,它的音色比愛爾蘭豎琴更豐厚圓潤。
腳踏式豎琴(約佔 10%)
現代豎琴是由法國鋼琴製造家 S.埃拉爾於1810年設計出來的,造型大方昂貴,用腳改變調性。由40至47弦不等。因為價錢昂貴,若非極度喜愛者或對豎琴有一定造詣著,絕不會考慮腳踏式豎琴。
不管是40弦、46弦或是47弦腳踏式豎琴,均有七個踏板分別改變 B C D E F G A 七組弦線的音高(把該組弦線調高或調低半音)。順帶一提,七個腳踏,一般都是由左腳負責 B C D 和右腳負責 E F G A。
註:B = si;C = do;D = re;E = mi;F = fa;G = sol;A = la
不管是那一種豎琴,其構造都是由弧形頸部(neck)、共鳴箱(resonator)及琴絃(strings)所組成的。在不同的國家區域,亦有不同的造型和弦數,如中國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種。
愛爾蘭式豎琴跟腳踏式豎琴最大分別是愛爾蘭式豎琴沒有腳踏,它是由手動式的手槓來改變調性。
琴身用料
常見的豎琴琴身用料是象牙木,一般都很耐用。腳踏式豎琴便有些設有金薄。
但聽說一般豎琴的琴身都可以用五十年。當然亦有例外的,不過短壽的原因都離不開不小心搬運所至。
2007-05-07 23:21:00 補充: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