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死後能團聚嗎!?

2007-05-01 4:18 am
今日婆婆剛過身,前1~2個月佢受洗左...
不過,佢係跟我呀媽番去教會既...
番過1~2次咁啦...佢信唔信就唔知了....
但我外公幾年前就已經過左身嫁啦....
沒有宗教信仰的.......
咁佢地2個會唔會團聚呢!?

回答 (4)

2008-07-24 7:28 pm
根本《聖經》就充滿流料,例如四福音書中就只有《馬太》及《路加》兩本有耶穌出生事蹟,連最早的《馬可》都沒有,而兩本福音之間矛盾嚴重(例如《馬太》版本的約瑟本來是伯利恆居民,《路加》版本的約瑟本來是拿撒勒居民),起碼有一本是捏造,再加上兩版本都與歷史不符兼情節荒謬,唯一可能性是兩本福音都是老作!

耶穌出生「記載」的兩個版本:
http://*****/5zqoy2

又例如新約預言公元一世紀世界末日(已徹底破產接近二千年):
http://*****/6dg8st

無數落空預言:
http://*****/ywtg53
http://*****/e9hjg
2007-05-22 8:25 pm
請勿在此發表漫駡式言論。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2007-05-03 7:14 am
超過六十位死後還生經歷者還生後對『死亡』及『人生意義』的領悟都被記載在一本名為『死後還生之謎』的書中,以下是書中的節錄:

經歷過瀕死而從瀕死中得智慧的人(這裡稱為有超宇宙經歷的經歷者)敘述其實一切都是公平的,每樣事情的發生都有着極大的意義,只是在世上的人暫時不曉得,待他們死後,這一切意義都會顯明出來。那些經歷者把這些意義帶回世上,預先為我們揭開。死亡的真正意義是要把傷痛帶給死者身邊的人,使他們從傷痛中學習,從而得到靈性的成長。年輕夫婦誕下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是要為這對年輕夫婦帶來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從艱苦犧牲中得到靈性的成長。

據經歷者述,我們的父母是於我們轉世前自己替自己選擇的,我們為着自己定下了一生的意義,目的是要透過轉世,在世上有機會從待人、愛人,忍耐及寬恕中學習無條件的愛以得到自己或別人靈性品格的成長,從而在死後可進入比之前更高的共鳴層,而天堂是共鳴層次最高的地方。

轉世帶給自己機會,去再嘗試克服前生不能克服的困難;若我們前生傷害過別人,我們在轉世前會安排自己來世被傷害,從而體會到當中的痛苦而使靈性成長;自殺的人若選擇轉世,他們選擇來生的經歷會引領他們重遇前生的困難,而嘗試再克服它。在死後的人生回顧時,創造者 會問:「您對我賜予的寶貴生命做過什麽?」對於這個問題,您會得到答案。

我們今生的際遇是自己為自己選擇的,所以,毋須埋怨蒼天。

若要於死後更好,在世時要發揚不自私的愛。

在世上的目的,是要學習愛人如己。

天堂是永遠的家,世上只是學習的地方。

人在世上重大的工作是要愛:愛大自然、愛動物、愛人…愛是尊貴的,任何表現愛的行動:一個笑容、一個鼓勵、小小的犧牲,都可使我們的靈成長。

生命的意義不是對某事之追求,而是在於你怎樣對侍其他人。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的思想再沒有秘密,因人能相互知道別人的思想,所以想法接近的人會集結在一起。而想法不接近的人卻選擇互相遠離,免得自己的思想不被別人接受。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與人的溝通不再是用語言,而是思想與思想直接交流。
因思想與思想、感覺與感覺直接交流,所以有些人會認為這是樂事,有些人卻認為這是苦事。

在死後的世界裡,有「知識庫」存在;當一個人思想某一個題目時,那個題目的所有知識就很自然的進入那個人的記憶裡。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只想,事就會成就,不需親力的去做那件事情。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的視線是三百六十度的,就像眼睛佈滿整個頭一樣。

在死後的世界裡,是靈靜一片的,因溝通不是以聲音傳送,而是思想與思想直接交流,雖然有時聲音是用來表達愉快的感覺。

在死後的世界裡,由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只要想一想便可以了;人亦可回憶及感受在生時之片段,也只是想一想,就如現在發生一樣。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若需要的話,可選擇去觀察地上的一切事。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穿着自己最喜愛並感覺最舒服的衣裝出現。

在死後的世界裡,因沒有生育的需要,肉體的「性」不存在;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愛是純潔及比較真切親密。沒有肉體的「性」以惡念干擾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人與人之間愛之交流來得比較自由及完全。
參考: 『死後還生之謎』一書
2007-05-01 5:06 am
1. 你既婆婆,信吾信, 因為你婆婆冇講到,
信吾信要睇佢自己, 呢樣神會知道, 要等末日後先會知

2. 至於你外公, 未有信仰, 當然吾會團聚啦

只不過, 聖經有記載, 如果信完全知道得救, 永生是甚麼?
或者根本未曾接觸福音, 在末日時, 神會給這些人多1次信祂的機會!
參考: 聖經


收錄日期: 2021-04-26 11:41: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30000051KK040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