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UFO五千年史--中國古書中的不明飛行物體記錄 (上)
作者﹕呂應鐘
--------------------------------------------------------------------------------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浩瀚中國古書中有太多的記錄,無法用天文知識及一般常識來解釋。任何一位堅決否定飛碟存在的人,面對著這些歷史上的記錄,只有瞠目結舌的份,因為事實已證明:飛碟早就來過地球!
中國古代天文史料是全世界最多的,而天文成就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古人對天上的日、月、星現象相當了解。因此本文列舉的全是以「無法用當代天文科學認知來判斷」的內容,絕非牽強附會。這是首先要交待的重要觀念。
二、像日頭但非太陽
《古今圖書集成卷十九日异部》:公元前一九一四年『夏帝八年,十日并出』,『竹書紀年』也同樣記載「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一六二一年,《明通鑒》「明熹宗天啟元年二月廿二日,遼陽有數日并出,又日交暈,左右有珥,白虹彌天。」天上出現數個太陽,更妙的是「左右有珥」,明白指出這個發光體的形狀就像當今大家熟悉的圓盤狀中間突出的UFO。
《資治通鑒》「西晉愍帝建興二年(三一四年)正月辛未,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東行」,此事件在《晉書愍帝本紀》中也有「正月辛未辰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東行」,《古今圖書集成》也有「正月,日隕地,又三日并出」。
三一七年,「西晉愍帝建興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蜆彌天,日有重暈,左右兩耳」。《晉書本紀》也記有「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出」。
三五七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晉穆帝升平元年六月,秦地見三日并出」,注意這個記載,只寫秦地,可見這三個「太陽」高度不高,只出現在局部地區。
《天文占》曰:「三四五六日俱出并爭,天下兵作」,《天文志》也說:「三四五六日俱出并爭,天下兵作亦如其故」,可見這是不常見的現象。
公元前一五九○年,《古今圖書集成日异部》「商帝辛四八年,二日并出」。
公元八○九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二日异部》「唐憲宗元和四年閏三月,日旁有物如日」。
九六○年,《續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湯」。
一一二五年,《續通鑒》「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湯摩,久之乃隱」。《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二》也說「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暈,兩日湯摩」。
一三五六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有兩日相湯」,此事件又被詳細記在《樂郊私語》上:「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日晡時,天忽昏黃,若有霾霧,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見兩日交而复開,開而後合」。
一五九四年,《四川通志》記有:「万歷廿二年春正月,綦江見日下复有一日,相湯數日乃止」。
公元前一三九年,《資治通鑒》「西漢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漢書武帝本紀》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此事件在《丹鉛總錄》中特地研究:「漢書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見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現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陽。
《資治通鑒》又記有低空的不明光體,公元三一八年,「東晉元帝太興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晉書天文志》也有「日夜出高三丈,中有青赤珥」。
一六八年,《後漢書五行志》「後漢靈帝建宁元年,日數出東方,正赤如血無光,高二丈餘,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這個紅色無光物體,高度更低了,才記載它有影子 。
五二○年,《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見東方,光爛如火」。
一六五一年,《海鹽縣志》記有「清順治十年閏六月廿四日,夜三更,紅日出東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滅不見」。
三二二年,《晉書天文志》「西晉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暫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博擊」。
一二三一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三》「宋理宗紹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八年,三月,日失色,有气如日,相凌」。此事在《金天文志》也有:「三月庚戍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無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搖湯至沒」。
一五六六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日斗」,在《湖廣通志》中也有:「明世宗嘉靖四五年八月,華容縣西,忽天開日斗」,太陽會互斗嗎?
三、似月亮實非月亮
《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和《唐書天文志》均記有公元六三○年左右,「唐太宗貞觀年間,突厥有三月并見」。
公元前三二年,《資治通鑒》記有「西漢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古今圖書集成卷廿五》《漢書五行志》:「成帝建始元年秋八月,有兩月重見」。
公元五四八年,《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异部》:「梁武帝太清二年五月,兩月見」。
公元一四四九年,《明通鑒》「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八月辛未日,月晝見,与日并明」,這個月亮和太陽一般的明亮,應該是發光體了。
一五七二年,《古今圖書集成卷廿六月异》「明穆宗隆慶六年月晝見」。《湖廣通志》也記有此事,但更詳細:「隆慶六年五月,通山月光晝見,月下有二星隨之」。
公元一五七年,《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异部》《天文志》記有「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十二月壬戍,月蝕,非其月」,另一次發生在一六五年,《廿五史天文志》及《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卷月异部》均記有「東漢桓帝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月蝕,非其月」,古人早已明指「非其月」,可見不是月亮。
一一一六年,《新刊大宋宣和遺事》「宋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有星如月,徐徐南行,而落光照人物,与月無异」。次年《續通鑒》又記有「十二月甲寅朔,有星如月」。
一三五○年,《續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复還」。可以看出這些「如月」的星不會是自然的星。
一一六六年,《夷堅志甲卷十九》「宋孝宗乾道二年,趙清憲賜笫在京師府司巷,...以暑月不寐,啟戶納涼,見月滿中庭如晝,方嘆曰:『大好月色。』俄廷下漸暗,月痕稍稍縮小,斯須光滅,仰視星斗粲然,而是夕乃晦日,竟不曉為何物光也」,此段描述在晦日(月底)時應該是沒有月亮的,卻看到月光如晝,可見應是不明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