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卵生和胎生動物......

2007-04-30 8:19 pm
蝙蝠是卵生還是胎生動物?

回答 (3)

2007-04-30 9:21 pm
✔ 最佳答案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著薄而堅韌的皮質膜可以像鳥一樣鼓翼飛行,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為了適應飛行生活,翼手目動物進化出了一些其他類群所不具備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指骨和連結期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發達的胸骨進化出了類似鳥類的龍骨突,以利胸肌著生,發達的聽力等。

特徵與習性
夜間活動,通常為群體活動,可達百萬隻,有些溫帶地區的種類在冬季前會有遷徒行為,主要棲息於洞穴、樹洞、森林中,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約2-6個月,一次生產一胎。

分類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前者體形較大,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達90厘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多以昆蟲為食。

大蝙蝠亞目的種類眼大,主要以花、果實為食物;小蝙蝠亞目體型和眼較大蝙蝠亞目小,以昆蟲、血、小動物、果實、花為食。

蝙蝠科是小蝙蝠亞目下的一科,約有300多種。

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原名天鼠屎,生藥為蝙蝠類動物的糞便,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可治夜盲症。

蝙蝠與雷達
翼手目動物多在夜晚活動,他們主要依靠發出超聲波回聲定位,這種定位機制是人們發明雷達的基礎。

文化中的蝙蝠
由於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字諧音,因此在中華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氣的象徵,蝙蝠的造型也經常出現在很多中華傳統圖案中,如「五福捧壽」就是五個藝術化的蝙蝠造型圍繞著一個壽字圖案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是邪惡的象徵,由於他們面容醜陋晝伏夜出,因此有人認為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進而有人認為蝙蝠都是以吸血為生的邪惡動物,但實際上蝙蝠大多以昆蟲、水果為食,僅有極個別的物種靠吸血為生。

仲有好多架...佢係胎生動物
2007-04-30 8:30 pm
蝙蝠既不是鳥類也不是昆蟲,而是一種能飛行的哺乳動物。

分佈地:
蝙蝠屬於翼手目蝙蝠科。除南北極外,世界各地都有分佈,大多生 活在熱帶地區。

種類:

蝙蝠的種類繁多,全世界共有800種,而台灣則佔了20種。 蝙蝠的種類數目在哺乳動物中佔第二位,僅次於囓齒類動物。

外型特徵:

各種蝙蝠的體型差異很大,從翼距只有14公分的豬鼻小蝙蝠,到身體如小狗般大翼距寬達2公尺的狐蝠都有。 蝙蝠最大的特徵是具有飛翼。除前肢第一指外,前肢、後肢、尾巴與身體間都被一片二層薄的皮膜連起來。 此飛翼是由薄膜般的肌肉及彈性組織,再加上覆蓋在外表的皮膚所構成。飛翼上有許多的小血管密佈,由於 飛行時要用大量的能量,體溫會急速上升,飛翼上的小血管與空氣接觸面很廣則具有散熱作用。因此,蝙蝠 飛行時能保有一定的體溫。

飛翼骨架則由手臂骨和手指中的第二到第五的骨頭支撐。而第一指則像根爪子一樣,可以作爬行、梳理毛皮 等工作。有些種類的蝙蝠則利用它來打鬥及抓握食物。

蝙蝠膝的關節不像人類那樣向著前方,而是向著後上方,因此無法站立。飛行時,腳和尾巴可自由活動以使 身體平衡。蝙蝠飛行用的肌肉相當於人類揮動手臂所用的肌肉,只不過按身體比例大小來說,蝙蝠的肌肉要 比人的強健有力多了。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甚至可達每小時50公里以上。

蝙蝠前後腳各有五隻指頭,爪為鉤爪。

乳頭平常於胸前只有一對。無盲腸,即使有也極小。

習性:

蝙蝠白天大多用後肢倒掛在樹上或洞穴石壁上睡覺,到晚上才活動四處覓食。


倒吊金鐘:

為什麼蝙蝠睡覺時都將身體倒掛著?由於蝙蝠是唯一真正能飛行的哺乳類 ,具有又寬又大的翼膜。它的後腳又短又小且被翼膜連住,當它落在地面上時只能伏在地面,身子和翼膜都貼著地面,不能站 立或行走也不能展開翼膜飛起來,只能慢慢爬行很不靈活。如果爬到高 處倒掛起來,遇有危急便可隨時伸展翼膜起飛。(註:有些種類可以直 接在地面起飛,有些則否)

回聲定位:

他們在黑暗中飛行大多靠聲納系統-利用喉嚨發出一種人耳聽不到 的超音波(約200高頻),通過口和鼻向外發射。當碰到東西後產生回 音,便能由回音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蝙蝠能在一秒中內捕捉和分辨 250組的回音。註: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組)。(狐蝠靠視覺與嗅覺來捕捉獵物)。 另外,蝙蝠回聲定位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也特別強。即使人為的干擾蝙蝠,那怕干 擾噪音比牠發出的超音波強100倍,牠仍能有效的工作。

食性:

大多數的蝙蝠以花粉、水果、昆蟲、小動物為食。不過,吸血蝙蝠喜歡吸食血液,會傷害人畜,有的可能帶有狂犬病原。(註:以蚊、蚋、 蠅為食的家蝠是日本腦炎的媒介)


社會性行為:

蝙蝠是一種很合群的動物,經常數以千計的群居在洞穴或其他合適 的地點。有些種類還會在夜間以合作的方式搜尋食物。到了繁殖期,雌 雄蝙蝠會互相呼叫,而蝙蝠幼兒則在窩中擠成一堆,以尖聲怪叫迎接覓 食歸來的母親。


各種蝙蝠

1.果蝠:
傾向運用好眼力與靈敏的鼻子而非回聲定位來探測四周動靜。果 蝠通常在黃昏時出來覓食,有時會造成農業區的重大損失。然而他們 也是當地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在覓食過程中,他們擔當了為花 朵傳粉的工作而且植物的種子也能隨他們的糞便散佈到各地去。有些種 類會把並不是所有的果蝠在吃水果時均會把整個果實吃光,水果放在嘴 裡左右轉動,邊咬邊吸,吞下果汁而把咬過的果渣吐到地上。狐蝠即屬 果蝠的一種。

2.家蝠:

家蝠的巢:
木造的房屋裡,天花板、木板的牆都有許多空隙,家蝠就在其間 築巢。近年來,由於水泥和模石子的房屋漸多,所以也有各種排氣孔 供家蝠築巢。一處巢穴常棲息數隻至上百隻的家蝠聚集在一起,不過 除了繁殖和交尾期(6~11月)以外,群體中絕大部份為雌性,雄性非常 少,到了冬天會由天花板遷到土牆或河岸的土穴中冬眠。

家蝠的活動:
到了春天,家蝠由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在天黑之前鳥類要回巢 時,白天沈睡的蝙蝠剛好要開始活動。在夜晚的天空捕食飛行的昆 蟲,然後回巢。回巢後又再外出覓食,如此一個晚上來回數次,直至 黎明才回來睡覺。為了適應夜間捕蟲的需求,牠的聽覺格外發達,耳 朵構造十分複雜,耳珠及迎珠都很大,易於接收音波的回音。

冬眠:
從秋天開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積了一層脂肪,因此冬眠前體 重變為夏天時的1.5倍以上。冬眠時體溫降至與周圍環境相近,呼吸 變緩,心跳也變慢。

繁殖:
交尾多在十月底之後才熱烈起來,懷孕期超過70~80天。到了 次年六月時會一起生產,每次產1~4>子,平均產2子。和其他蝙蝠一 樣,出生的蝙蝠眼睛不睜開也未長毛,雌蝙蝠會緊緊將幼蝙蝠抱住。 由於出生時,拇指和後腳已經很發達了,也會用爪抓緊母親的毛,因 此不易發生掉落的情形。幼仔出生一個月已略能飛行。到了十月,這 些幼小的蝙蝠均已長成。長大的蝙蝠有的留在原來的巢中,有的飛去 另行覓巢。

3.棕蝠:
棕蝠是我國與日本所產的食蟲類蝙蝠中最大型的種類,體重約45 克,身長約10公分。

棕蝠的巢:
棕蝠與一些棲息在數洞中的鳥類一樣,以樹洞為家。由於高大 的樹才有樹洞,所以棕蝠多生活在大的森林中。由於目前大森林愈 來愈少,所以棕蝠也不多見了。棕蝠不築巢,棲息於樹洞入口的上 方,並由數隻共同棲息在一起。棕蝠所棲息的樹洞,其入口處離地 約有90公分至9公尺高,這種高度與其飛行方式有關。棕蝠因身體 的重量比例甚大,因此當牠飛出樹洞時會略為下降,然後再往上升, 而一旦飛升上去便能自由自在的飛行了。

平常棕蝠是不會帶著幼仔飛行的,如果棕蝠帶著幼仔飛行那一 定是發生了重大事件。

 

棕蝠的活動:
與家蝠的活動時間一樣。棕蝠在白天也能飛行,但除非是牠棲 息的樹洞被人類或其他動物所騷擾而飛出逃走,否則白天是不飛行 的。

春天時,雌、雄棕蝠都聚集在一起。直到五月末,雌雄才開始 分開棲息於不同的群體中。六月中旬時,棕蝠的群體變成了全是雄 性或雌性。雄的群體由數隻至數十隻所組成,棲息在較小的樹洞中, 或小鳥棄置的巢箱中。這種全是雄棕蝠的群體可一直維持至秋天。 至於全由雌棕蝠所組成的群體,數量則約為五十隻,棲息在較高的 樹洞中。

冬眠:
於每年十月中旬便開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甦醒。

繁殖:
從6月末到7月上旬,全為雌性的群體開始產子。通常每次產二子,有時只產一子。幼子在全是雌的群體中成長,約於出生後 40~45天左右便已長到與雙親體型相同並且能夠飛行。但何時離巢 獨立生活則不清楚。
2007-04-30 8:27 pm
蝙蝠是胎生動物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05: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30000051KK012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