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李爾王的劇情???

2007-04-30 4:42 am
拜託各位好心的人士們
幫幫我找一下李爾王的資料
要簡單明瞭
形式:劇本


P.S.
我只是國小五年級的資優班學生
要寫劇本用的
資料徵收期限
至2007/5/3晚上止


3Q VARY MUCH

回答 (2)

2007-05-01 7:39 am
✔ 最佳答案
劇情
劇開始時葛羅斯特伯爵向肯特伯爵推薦他的私生子愛德蒙。此後李爾王上臺決定退位和將他的王國分給他的三個女兒:高納里爾、雷根和考狄利婭。高納里爾和雷根已婚,而考狄利婭還未婚,她是李爾最喜歡的女兒,也是最被追求的新娘。李爾打算把他的王國最好的一份交給最對他討好的女兒,他本來想考狄利婭肯定是對他最好的女兒了,但是考狄利婭卻覺得因為想要獲得王國而與她的姐姐們向父親爭著討好太卑鄙了。李爾因此大怒,將考狄利婭的那份分給了他的兩個長女,並將考狄利婭驅逐。雖然如此法國國王還是娶了考狄利婭,要麼因為他認識到考狄利婭的真正的美德,要麼因為他尋找一個可以入侵英國的戰爭藉口。

李爾退位後立刻就發現了高納里爾和雷根的欺騙。支持考狄利婭的肯特伯爵被李爾驅逐後這時回到李爾身邊,化名來保護李爾。與此同時高納里爾和雷根兩人因為愛德蒙互相吃醋,同時還得抵禦考狄利婭帶領的法國軍隊,考狄利婭重返不列顛打算再立李爾。最後高納里爾毒死了雷根,而愛德蒙受傷後她自殺了。

劇的另一個故事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兩個兒子的故事:好的愛德伽和壞的愛德蒙。愛德蒙編造假的故事來蒙害愛德迦。愛德迦因此被逐。愛德蒙與高納里爾和雷根兩人調情,葛羅斯特伯爵被裡根的丈夫刺瞎,但被愛德迦救了。

李爾來到多佛爾,他衣衫襤褸,與老鼠說話。葛羅斯特伯爵想跳崖,但被愛德迦說服,後來與李爾相遇。

除葛羅斯特伯爵和他的兩個兒子的故事外莎士比亞最大的創新在於考狄利婭和李爾的死。在18世紀和19世紀許多人批評這個悲劇性的結尾,一些改寫的劇作中最後重要人物都幸存下來了,考狄利婭與愛德迦結婚。

人物
李爾王(king Lear),不列顛國王,他是一位很專制的人物,他對他的女兒們錯誤的判斷導致了他的失敗。
高納里爾Goneril),李爾的長女,奧本尼公爵的妻子
雷根(Regan),李爾的次女,康華爾公爵的妻子
考狄利婭(cordelia),李爾的三女
奧本尼公爵(The Duke of Albany),高納里爾的丈夫,高納里爾對他的「牛奶似的禮貌」不滿,後來反對高納里爾
康華爾公爵(The Duke of Cornwall),雷根的丈夫,在一次風暴中他將肯特伯爵推上了柴堆,將李爾放在一個火爐上,刺瞎了葛羅斯特伯爵。此後葛羅斯特伯爵的一個侍者攻擊他並使他負致命傷
葛羅斯特伯爵(he Earl of Gloucester),愛德伽和愛德蒙的父親,愛德蒙欺騙他反對愛德伽,後來愛德伽扮裝逃亡
肯特伯爵(The Earl of Kent),李爾的忠臣,他反對李爾對考狄利婭的態度後被李爾驅逐,但他扮裝繼續為李爾服務,只是不讓李爾知道他是誰
愛德蒙(Edmund),葛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他為高納里爾和雷根服務來使得自己不斷上升,三人之間關係曖昧
愛德伽(Edgar),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他改裝後繼續服侍他的瞎眼的父親,最後他成為國王
奧斯華德,高納里爾的侍者,被稱為是一個「有效的壞蛋」。他試圖刺殺葛羅斯特伯爵,但被愛德伽所殺
弄人(The Fool),一個忠於李爾和考狄利婭的宮廷小丑
參考資料:
Wikipedia
2007-05-01 6:56 pm
李爾王是威廉•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之一,它可能是在1605年寫成,劇情基於一位傳說中羅馬人時代之前,不列顛國王李爾的故事,關於這位國王的史記、詩歌和劇作在莎士比亞時代前便已存在著。
人物
李爾王,不列顛國王,他是一位很專制的人物,他對他的女兒們錯誤的判斷導致了他的失敗。
•高納里爾,李爾的長女,奧本尼公爵的妻子
•雷根,李爾的次女,康華爾公爵的妻子
•考狄利婭,李爾的三女
•奧本尼公爵,高納里爾的丈夫,高納里爾對他的「牛奶似的禮貌」不滿,後來反對高納里爾
•康華爾公爵,雷根的丈夫,在一次風暴中他將肯特伯爵推上了柴堆,將李爾放在一個火爐上,刺瞎了葛羅斯特伯爵。此後葛羅斯特伯爵的一個侍者攻擊他並使他負致命傷
•葛羅斯特伯爵,愛德伽和愛德蒙的父親,愛德蒙欺騙他反對愛德伽,後來愛德伽扮裝逃亡
•肯特伯爵,李爾的忠臣,他反對李爾對考狄利婭的態度後被李爾驅逐,但他扮裝繼續為李爾服務,只是不讓李爾知道他是誰
•愛德蒙,葛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他為高納里爾和雷根服務來使得自己不斷上升,三人之間關係曖昧
•愛德伽,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他改裝後繼續服侍他的瞎眼的父親,最後他成為國王
•奧斯華德,高納里爾的侍者,被稱為是一個「有效的壞蛋」。他試圖刺殺葛羅斯特伯爵,但被愛德伽所殺
•弄人,一個忠於李爾和考狄利婭的宮廷小丑

劇情
李爾王現今已八十幾歲,已不想再理政事,於是召喚三個女兒前來,想問問看誰最愛護他,以便將王國傳給她。
長女可媛說著,她對父王的愛無法用言語表達,她愛他勝過她自己的眼、生命及自由,於是李爾王將國家的三分之一財富留給她。
二女兒說道,她對父王的愛勝於大女兒的一切,他還舉了許多例子來證明她對父王的愛,於是李爾王開心的又把三分之一的國土贈與她。
三女兒可蒂莉不會說假話,只是答道,我愛您,著實依附她的本分,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李爾王生氣的回答,如果是這樣,那麼妳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了,我會好好的仔細思考妳的話,並且妳要好好彌補妳說的話,不然妳要損害妳的命運了。
在城中沒有一個人替可蒂莉說話,只有老臣孔德替她說話,他要老李爾王用心體會這沒有阿腴奉承的話,可是李爾王卻聽不進去,反而將他驅逐出境,然後將剩於國土的三分之一分給了大女兒及二女兒,自己則退於幕後,領著女兒給他的薪俸過日,他召喚了法國國王及白根兌公爵來到城中,問他們誰願意娶小女兒為妻,結果白根兌公爵自動放棄,由法國國王帶著可蒂莉離開。
可蒂莉離開後,李爾王有一個月的時間跟大女兒住,不久後,大女兒開始變本加厲,開始嫌父王礙手礙腳,她不准父王帶著一百個無所事事的武士在身邊,於是想辦法要將他們遣散。老李爾王只好將自己關於屋內,與大女兒來個避不見面,這下子他身邊再也沒有人可以說話了。老臣孔德是個忠心耿耿的人,他返回國內,僑裝打扮成另一個人,化名為凱士,他找到機會親近了李爾王,不久後,李爾王有了凱士這個好僕人,他開始向他傾訴心裏的話。
大女兒可媛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無能,她開始與父王惡言相向,李爾王只好帶著東西去次女那居住,李爾王這時想起了小女兒當時的話,原來她的話還比大女兒的話來得細微。

李爾王來到二女兒那,大女兒的信也已經送到。於是二女兒順著大女兒的意思,要父王除去五十個武士,但後來想想,她覺得再除去二十五個還差不多,但李爾王不肯,於是二女兒要父王再回去大女兒那居住。這時候的李爾王只好自怨自艾,說他當初不應該放棄國權才對,他生氣的說要復仇,要對抗這些無理的悍婦,那天晚上,雷電交加,李爾王帶著武士站在城外無法進入,除非他答應除去七十五個武士,不然二女兒不會開城門讓他進來的。但風雨無情,最後只剩下李爾王及凱士在樹林間徘徊,他們躲入一個樹洞裏,卻瞧見一個老乞丐,這時候的李爾王悲從衷來,罵道一定是他不孝的女兒導致他淪為乞丐的結果,他語無倫次,想畢是瘋了。這時候凱士只要私自決定要去法國找三公主可蒂莉幫忙。
可蒂莉知曉後,帶著軍隊出發了,不久後才找到發瘋的李爾王,在小女兒的細心照顧下,漸漸恢復了正常。就在此時,大女兒及二女兒再也不安於室,在外面有了情人,沒想到竟是同一人─卑劣的葛魯西德伯爵。這時候,二女兒的丈夫出征死了,於是葛魯西德伯爵決定要娶李妮,但大女兒可媛則怒火中燒,下毒毒死了李妮,於是亞爾巴納公爵則判可媛入獄。而小女兒的軍隊則和葛魯西德伯爵的軍隊撕殺,結果小女兒的軍隊失敗,被囚入獄而死,死後不久,李爾王也跟著走了。而凱士也就是孔德也因為年紀大了而長眠永逝。

悲劇結尾
如上所述,莎士比亞時期的人對李爾王的故事和其各種不同的敘述非常熟悉。而莎士比亞的悲劇性結尾是他的版本中最顯著的不同了。
莎士比亞讓一個衣衫襤褸的李爾抱著他的已亡的最心愛的女兒走上舞臺,這本身就已經夠震動人的了,然後李爾還說:「這一根羽毛在動;她沒有死!」來喚起觀眾的一絲希望,但實際上考狄利婭已經死了。
可以想象的是當時許多人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結尾,事實上大多數人在此後數百年中無法接受這個結尾。《李爾王》因此很長時間里不受歡迎。
考狄利婭和弄人
李爾的弄人在劇的前一部分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他首次在第一幕,其後無声無息地消失。他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一到中午可要睡覺哩。」有人認為這暗示他將在他生命的定點死在監獄里。
一個比較廣泛的解釋是弄人和考狄利婭的演員是同一個人,事實上這兩個角色從未同時在舞臺上出現過。莎士比亞時代一個演員演兩個角色是很平常的。但是很難想象的是當時莎士比亞的劇團里演小丑的人來演考狄利婭。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幕中李爾罵考狄利婭是一個傻瓜(小丑),在第五幕里他罵自己是一個傻瓜。
另一個比較複雜的解釋是考狄利婭沒有去法國,而是假扮為李爾的弄人來服侍李爾,這有點像愛德迦假扮服務葛羅斯特伯爵一樣,此外還有人建議說法國國王也假扮了一個騎士來幫助考狄利婭。劇快結束時李爾說:「我的可憐的傻瓜給他們縊死了!」這句話可能不是指他的弄人,而是指考狄利婭(或兩者是同一人)。反對這個解釋的人指出弄人在考狄利婭被逐前早就在為李爾服務了。李爾的一個騎士曾說:「自從小公主到法國去了以後,這傻瓜老是鬱鬱不樂。」
愛德蒙
葛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是一個機會主義者,他的野心使他與高納里爾和雷根兩人結成聯盟。雖然愛德矇矇受了他的地位的不幸,但這無法用來磨滅他的罪行。他違反了國家法律,而只遵守他自己的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狡詐和權力的規則。他不惜使用任何方式來達到他的願望使他成為一個沒有良心的壞蛋。但他有自己的原因,而這個原因與高納里爾和雷根的類似。為了殺他的父親,他說他對父親的愛必須放在他對國家的衷心之下。他離開他的父親,使康華爾公爵可以傷害他的父親。後來他也毫不猶豫地要殺李爾和考狄利婭。但是到最後他還是發了一點點良心想要違反殺考狄利婭和李爾的命令。

【作業】李爾王閱讀心得
  李爾王是王,是坐擁廣大國土及眾多子民的一國之君--他是尊貴且驕傲的。所以即使故事寫的是他與兒女的互動關係,仍是不能等同於市井小民的家庭革命。他在精神上也是,不能理解一位曾呼風喚雨的君王為何會遭到如此的對待,故在兩位女兒漸漸露出本性之後,極端不平,父女之間聯繫的那份感情在一瞬間幾乎要蕩然無存,意欲討伐她們。一開始認為三女兒並不愛他時也是類似的心境。在上位者清楚自己的地位得來不易,並深信人們對他的讚賞及崇拜是使其更穩固的證明。於是年事漸高的李爾王已經看不清許多事,不是失明而是被一些如霧中花的表象矇蔽。葛羅斯特伯爵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和李爾王仍有差距存在。他正直善良且忠心,不能忍受兒子的忤逆背叛行為,是以盛怒之下相信了艾德蒙的片面之詞。
  劇本裡另一個吸引人的角色是李爾跟前的弄人,他總是以一種最卑微低賤的姿態在李爾王跟前,說一些可能引人發噱或慍怒的話語。但藏在那小丑面具底下的,卻是極其深奧的智慧與高貴的靈魂。將精深的道理、警語以及諷諭,隱藏在一句句看似胡鬧的歌詞中。但在整齣劇中他終究只是個弄人,不過是個討王開心的人而非尊貴的公主王子或公爵,或許也預示了悲劇結局吧。正如他分內一句令人傷心欲嘆的台詞:「真理是一條賤狗,它只好躲在狗洞裡。」
李爾王與李爾在此
  突然,他仍問著同樣的問題「我是誰?」而後轉為憤怒,那樣子又像李爾:「我的國家,整個世界都在哄我。」如李爾一般在原野中接受暴風雨的襲擊,發狂似地,只為了認清自己。他吶喊:「我骨子裡是李爾......我從小就是李爾!」憤怒、瘋狂、驕傲、任性……皆是人性偏激也脆弱的特質,我們都想過要跳脫出來認清自己,但這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第二幕弄人出場:「李爾是誰?是你?是我?」我突然明白了,李爾在此!李爾確實在此,觀眾席的我們全都是李爾,都有著和李爾一樣脆弱的一面!
  大女兒麗娥,就連費盡心力吟唱著自己如何愛父親時,也是驕傲而強勢的。而演員將下襬一拉起,長衫內襯豔麗的顏色露出,飾演二女兒麗甘又是一種不同的神態。而三女兒麗雅罩著頭巾,內斂而端莊地,緩緩唱出自己對父親的是一種默默的愛,本分內的愛──大概是對兩位姊姊大言不慚的一種諷刺吧,一句「也是枉然」唱得那麼深那麼悠長,那麼無奈……的確愛是無法以實質量度的,那為什麼人們敢如此狂妄地形容自己對誰的愛是多麼地貴重、至高無上?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48: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9000051KK051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