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香港名字的由來

2007-04-29 11:43 pm
1)a.中國的名字是什麼來的?

b.內裏有什麼含意?

2)a.香港的名字是什麼來的?

b.內裏有什麼含意?

回答 (2)

2007-04-29 11:59 pm
✔ 最佳答案
中國Zhōngguó 說明 · 關於 ,又稱華夏、神州,是指位於亞洲東部地區內的一個大型歷史文化圈,也是在世界上最早產生文明的地區之一;中國因其文化的傳播廣域性、獨特色彩和成熟性而對周邊民族的文化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一詞則自古有之,最早指居於「天下」(世界)中心的中原地帶;而近代以來,「中國」一詞一般成爲民族國家意義上的政治概念。一般而言,「中國」:

從歷史的角度,是從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開始,經歷了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一系列朝代和政權的連貫歷史的整體。
從地理的角度,是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多於13億)、面積排行全球第3(國土面積約960萬km²)的國家。
從民族的角度,是以主體民族漢族和滿、蒙、回、藏、苗、壯、維等數十個少數民族(根據中國大陸政府的劃分共5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整體。
從政治和行政的角度,目前包括兩個互不隸屬的政體: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
China is most commonly called Zhongguo in Mandarin Chinese. The first character zhōng (中) means "middle" or "central," while guó (国 or 國) means "country" or "state". The term was first translated by missionaries as "Middle Kingdom." However, in ancient times the term referred to the "Central Stat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single political entity and gradually evolved to mean the lands under direct imperial rule.
English and many other languages use various forms of the name "China" and the prefix "Sino-" or "Sin-". These forms are thought to be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name of the Qin Dynasty that first unified the country (221-206 BCE). The Qin Dynasty unified the written language in China and gave the supreme ruler of China the title of "Emperor" instead of "King," thus the subsequent Silk Road traders might have identified themselves by that name.

英國建立殖民地並稱香港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地方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
早在五六千年前, 香港一帶已有人類活動。長江中游文化、東南亞沿海文化、殷商青銅文化、古越文化先後傳入。在新界和大嶼山不少地方都發現新石器時代聚落和玦飾工場遺址。
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正式納入其領土。到了736年(唐朝開元二十四年),香港屬於循州(今惠州市),並設立屯門軍鎮,當中的二千士兵駐守於屯門主力保護海上貿易。
自唐朝起(因遷海而到清朝康熙年間止),香港的瀝源(今沙田),大奚山(今大嶼山)沙螺灣的土壤適合牙香樹生長,種香及產香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被稱為香港(產香的港口)。據考證,明朝時由東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的香樹製品會經陸路運至尖沙頭(今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灣(今香港仔),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然後送往蘇杭銷售。
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大步(今大埔)一帶盛產珍珠,南漢劉氏遂於963年設官辦珠場,稱為媚川都。971年(北宋開寶4年),九龍灣一帶(今觀塘)設官富場,派鹽官駐守。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土瓜灣一塊大石頭上休息,後人稱該處為宋王臺。
1514年(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達並攻佔屯門,明軍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向葡萄牙開戰,史稱屯門海戰,結果大獲全勝。清朝初年,香港屬新安縣管轄。清廷為防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遂於1662年(康熙元年)下令遷海,加上實施海禁,香港本區受嚴重影響。後來廣東巡撫王來任、廣東總督周有德請求復界,1669年(康熙8年)朝廷允許馳禁,原有宗族陸續遷回,外來宗族亦乘勢遷入,新界宗族分佈的新局面逐漸形成。[
參考: 個人知識+維基百科
2007-04-29 11:49 pm
關於“香港”一名的由來,有三種傳說:

一說來自“香江”。據說早年島上有一溪水自山間流出入海,水質甘香清甜,爲附近居民與過往船隻供應淡水,稱爲“香江”。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稱爲“香港”。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香江”卻成了香港的別名。
另一說香港名稱來自“香姑”。香姑是傳說中的女海盜,盤踞香港島,後該島被稱爲香姑島,簡稱香島,再演變成香港。還有一說香港之名源於”紅香爐”。傳說很久以前從海上飄來一個紅香爐,泊於天後廟前,居民以爲天後顯聖,便把紅香爐供奉在廟中。島上有個山也稱爲紅香爐山。後來把這地方叫做“紅香爐港”,筒稱“香港。
有根據的一種說法,是說香港得名與香樹、香市有關。香樹生長於廣東沿海及越南北部,以東莞、新安等縣爲多,香港沙田及大嶼山亦有種植。
香樹長高至二十尺時,割出樹液,就可製成“香”,是多種香製品的原料,可作供神和上貢的佳品,“莞香”聞名全國。明神宗萬曆元年以前,香港一帶均屬東莞縣。沙田、大埔一帶是“莞香”的著名産地。因香産豐盛,這裏的香市貿易也十分發達。香産品多數先運送到九龍的尖沙咀,再用“大眼雞”船運至石排灣(即今日的香港仔)集中,然後轉運往中國內地、南洋以至阿拉伯國家。故尖沙咀古稱“香埠頭”,石排灣這個轉運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稱爲“香港”,附近的村莊也被稱爲“香港村”後來,“香港”一名被擴大應用于全島。

因 海 盜 香 姑 盤 據 香 港 島 得 名

據 古 老 傳 說 , 清 朝 嘉 慶 年 間 , 有 海 盜 林 某 與 其 妻 香 姑 橫 行 於 伶 仃 洋 一 帶 , 後 為 清 海 軍 將 領 李 長 庚 擊 敗, 林 某 逃 死 並 死 於 台 灣 , 香 姑 則 率 餘 眾 佔 據 港 島 , 後 人 因 而 稱 之 為「香港島」。

但 據 史 籍 記 載 , 清 代 並 沒 有 名 叫 香 姑 的 海 盜 , 本 港 各 區 亦 未 有 發 現 任 何 相 關 的 史 蹟 , 加 上 中 國 人 向 來 痛 恨 盜 賊 , 理 應 不 會 以 盜 名 為 一 島 之 總 名 , 故 此 說 實 不 足 信 。


因 島 上 紅 香 爐 山 得 名

據 古 老 傳 說 , 今 日 銅 鑼 灣 天 后 廟 前 的 紅 香 爐 , 是 從 遠 地 漂 來 而 停 在 廟 前 沙 灘 上 。 時 人 遂 將 它 放 置 在 廟 前 , 並 稱 廟 後 山 峰 為 紅 香 爐山 , 廟 前 之 海 灣 為 紅 香 爐 港 。 其 後 漸 演 變 為 全 島 的 全 名 , 稱 為 香 港 島 。

但 據 《 新 安 縣 志 》 中 的 地 圖 所 載 , 島 上 既 有 紅 香 爐 山 , 亦 有 香 港 村 , 二 者 既 同 時 存 在 , 地 點 亦 有 別 , 故 「 香 港 」 之 名 實 非 由 紅 香 爐 山 演 變 而 來 。


因 驁 洋 甘 瀑 下 江 水 而 得 名

據 傳 說 , 今 日 薄 扶 林 華 富 的 瀑 布 公 園 所 在 地 , 原 有 一 條 由 瀑 布 注 成 的 山 溪 , 稱 為 瀧 水 , 相 傳 此 處 就 是 《 新 安 縣 志 》 中 所 載 「 新 安 八 景 」 之 一 的 「 驁 洋 甘 瀑 」 。 此 處 的 溪 水 味 淡 而 甘 , 行 船 者 多 愛 汲 此 處 的 水 作 食 用 , 因 而 稱 此 水 為 「 香 江 」 , 將 此 瀑 布 入 海 的 海 港 稱 為 「 香 港 」 , 後 來 演 化 為 全 島 的 總 稱 。
但 今 日 新 界 各 山 溪 皆 沒 有 以 「 江 」 為 名 的 , 香 江 亦 是 香 港 近 百 年 來 繁 榮 後 的 新 興 名 詞 。 且 獨 驁 洋 即 今 日 的 獨 牛 州 , 位 於 塔 門 州 南 面 , 有 學 者 指 出 該 處 才 是「 驁 洋 甘 瀑 」 的 所 在 地 。 故 「 香 港 」 的 得 名 與 「 香 江 」 , 「 驁 洋 甘 瀑 」 應 無 直 接 的 關 係 。

早 年 繪 畫 中 的 瀑 布 灣



因 本 港 盛 產 莞 香 而 得 名

本 港 自 明 代 起 已 是 盛 產 莞 香 的 地 方 。 當 時 , 每 年 由 東 莞 南 部 , 新 安 與 本 港 所 產 製 的 香 品 , 常 在 尖 沙 頭 ( 今 日 的 尖 沙 咀 ) 用 小 艇 運 至 石 排 灣 , 再 改 用 艚 船 轉 運 往 廣 州 。 因 此 時 人 將 運 送 香 品 的 石 排 灣 東 北 岸 ( 今 日 的 香 港仔 海 灣 ) 稱 為 「 香 港 」 , 意 即 運 香 販 香 的 港 口 , 英人 稱 為 "Fragrant Harbour" , 即 芬 芳 的 港 口 。 位 於 港 灣 畔 的 村 落 , 遂 名 香 港 村 。

康 熙 初 年 時 曾 因 海 盜 猖 獗 而 行 遷 界 令 將 村 民 盡 徙 內 地 , 康 熙 八 年 復 界 後 , 居 民 遷 回 重 建 香 港 村 , 建 圍 牆 以 自 保 , 因 此 又 名 香 港 圍 , 今 稱 黃 竹 坑 舊 圍 。

 
因 「 阿 群 帶 路 」 而 得 名

據 說 英 軍 初 抵 香 港 島 時 , 在 赤 柱 一 帶 登 陸 , 由 一 名 為 陳 群 的 蜑 民 引 路 , 經 香 港 村 , 薄 扶 林 等 地, 到 港 島 北 部 一 帶 。 經 香 港 村 時 , 英 軍 詢 問 該 處 地 名 , 陳 群 以 蜑 音 回 答 「 香 港 」 , 英 人 即 以 蜑 音 "HONG KONG" 為 記 , 因 而 成 為 全 島 的 總 稱 。

香港,意為出口香料的港口。歷史上東莞的莞香樹受虫蛀或人式砍傷后,由木質分泌而出,經多年沉積而成,有特別香氣,故名“沉香”。可作中藥,又是制作多種香的主要原料。東莞一帶所產的這種香料最有名,故稱“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嶼山等地,古屬東莞,亦產莞香。當時莞香多數先運到香(土步)頭(今尖沙咀),再用小艇運至港島南邊的香港仔與鴨(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灣,然后換載“在眼雞”帆役轉運廣州,再行銷北方,遠至京師。莞香所經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碼頭叫香(土步)頭﹔運莞香出口的石排灣,就被稱為香港仔、香港圍﹔1 8 6 0 -1 8 7 0 年間,在舊圍之外又建起新圍,叫香港村,即今黃竹坑(屯耳)。原石排灣亦有几戶人家,1 9 6 5 年在此開發興建漁光(屯耳)。總之,“香港”原指石排灣、香港仔一帶,后推而廣之,擴大為香港全島乃至九龍、新界之總稱,而香港仔則獨留其原有之名。至于莞香生產,自清康熙年間海禁遷界之后,已經衰落,今香港地區只剩少量野生香木。

要 知 道 香 港 為 甚 麼 叫 香 港 , 那 便 得追 溯 至 明 清 時 代 了 , 那 時 香 港 還 沒 有特 定 的 名 字 , 屬 廣 州 府 新 安 縣 管 轄 。當 時 東 莞 、 新 安 一 帶 盛 產 一 種 叫 「 莞香 」 的 香 木 樹 。 莞 香 聞 名 全 國 , 具 有甚 高 的 經 濟 價 值 。 在 東 莞 及 新 安 出 產的 莞 香 會 先 運 到 尖 沙 咀 的 碼 頭 , 然 後再 用 小 船 運 往 石 排 灣 (即 現 在 的 香 港 仔附近 ), 接 著 便 從 這 裏 用 大 船 轉 運 至 廣州 , 銷 售 到 江 浙 等 地 。 石 排 灣 由 於 作運 輸 香 木 之 用 , 因 而 被 稱 為 「 香 港 」。 此 名 稱 逐 漸 延 伸 至 整 個 小 島 , 香 港由 此 而 得 名 。

至 於 「 九 龍 」 這 名 字 , 卻 無 文 獻 資料 可 尋 , 只 傳 說 是 和 風 水 有 關 。 從 前的 風 水 先 生 從 尖 沙 咀 望 向 北 方 群 山 ,覺 得 飛 鵝 山 、 獅 子 山 等 群 山 連 綿 起 伏, 有 如 九 條 龍 或 騰 或 伏 於 大 地 上 , 所以 就 把 這 地 方 喚 作 「 九 龍 」 。 不 過 ,這 只 是 一 個 傳 說 , 真 正 由 來 還 有 待 考證 。

而 「 新 界 」 這 名 稱 則 首 先 見 於 1898年 6月滿 清 政 府 和 英 國 於 北 京 簽 訂 的 「 展 拓香 港 界 址 專 條 」 。 簽 訂 該 條 約 前 , 中國 已 把 香 港 島 和 九 龍 半 島 分 別 割 讓 給英 國 , 但 由 於 英 國 仍 不 滿 足 , 所 以 要求 滿 清 政 府 租 借 更 多 土 地 。 在 「 展 拓香 港 界 址 專 條 」 中 , 新 的 租 借 範 圍 包括 深 圳 河 以 南 , 界 限 街 以 北 的 九 龍 半島 地 區 , 以 及 附近 大 小 200多 個 小 島 。 該條 約 以 英 文 寫 成 , 文 中 將 這 些 地 區 稱為 New Territories, 直 接 翻 譯 過 來 就 是 「 新界 」 了 。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4: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9000051KK029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