鈧 - 鈦 - 釩
鈦
鋯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3/Ti-TableImage.png
元素周期表
總體特性
名稱, 符號, 序號
鈦、Ti、22
系列
過渡金屬
族, 周期, 元素分區
4族, 4, d
密度、硬度
4507 kg/m3、6
顏色和外表
銀色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f/Ti%2C22.jpg/125px-Ti%2C22.jpg
地殼含量
0.41 %
原子屬性
原子量
47.867 原子量單位
原子半徑(計算值)
140(176)pm
共價半徑
136 pm
范德華半徑
無數據
價電子排布
[氬]3d24s2
電子在每能級的排布
2,8,10,2
氧化價(氧化物)
4(兩性的)
晶體結構
六角形
物理屬性
物質狀態
固態
熔點
1941 K(1668 °C)
沸點
3560 K(3287 °C)
摩爾體積
10.64×10-6m3/mol
汽化熱
4.21 kJ/mol
熔化熱
15.45 kJ/mol
蒸氣壓
0.49 帕(1933K)
聲速
4140 m/s(293.15K)
其他性質
電負性
1.54(鮑林標度)
比熱
520 J/(kg·K)
電導率
2.34×106/(米歐姆)
熱導率
21.9 W/(m·K)
第一電離能
658.8 kJ/mol
第二電離能
1309.8 kJ/mol
第三電離能
2652.5 kJ/mol
第四電離能
4174.6 kJ/mol
第五電離能
9581 kJ/mol
第六電離能
11533 kJ/mol
第七電離能
13590 kJ/mol
第八電離能
16440 kJ/mol
第九電離能
18530 kJ/mol
第十電離能
20833 kJ/mol
最穩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豐度
半衰期
衰變模式
衰變能量
MeV
衰變產物
44Ti
人造
63年
電子捕獲
0.268
44Sc
46Ti
8.0 %
穩定
47Ti
7.3 %
穩定
48Ti
73.8 %
穩定
49Ti
5.5 %
穩定
50Ti
5.4 %
穩定
核磁公振特性
47Ti
49Ti
核自旋
-5/2
-7/2
靈敏度
0.00209
0.00376
在沒有特別注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是
國際標準基準單位單位和標準氣溫和氣壓
鈦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Ti,原子序數22,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是一種銀白色的過渡金屬。
鈦的礦石有鈦鐵礦、金紅石和含鈦鐵砂,含鈦量各約30、60、20%左右,廣佈於地表之中,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和五種天然的同位素,其中以48Ti的含量最多(73.8%)。鈦最重要的特徵是其強度與鋼接近,但密度卻約只有鋼的6成,以相同重量而言,鈦的強度比鋼要來的好,其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和鋯接近。
特性
鈦的特性中,令人稱道的是它擁有相當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它的抗蝕性幾乎和鉑接近,可以抵抗酸、氯氣和鹽水的腐蝕。此外,鈦的另一個特性是擁有很高的強度-重量比,他是一種重量輕,卻擁有高強度的金屬。純鈦的延性良好,容易加工,表面呈銀白色金屬光澤。熔點高,是良好的耐火金屬材料。
歷史
1791年,英格蘭礦物學家威廉·格裡戈爾(Reverend William Gregor)在鈦鐵礦中辨識出這種新的元素,命名它為menachite。大約就在同時,喬瑟夫·穆勒(Franz Joseph Muller)也製造出類似的物質,但卻無法辨識它。一直到1795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在金紅石中再度發現到這種物質,並以拉丁文命名其為Earth[即希臘神話中的泰坦(Titans)]。
鈦這種金屬,很難從礦物之中提煉出來,歷史上最早備製出純鈦(99.9%),一直要到1910年,美國的冶金學家亨特(Matthew A. Hunter)將四氯化鈦和鈉一起加熱還原,提煉出來高純度的鈦,但是這時的鈦還是屬於實驗室的階段,1946年克羅爾(William Justin Kroll)利用鎂將四氯化鈦還原以提煉出鈦後,鈦金屬才真正的被拿來做商業上的用途使用。
用途
鈦與氮、碳的合金是氮化鈦、碳化鈦。耐熱本領比純鈦高一倍,用來制切削刀具。金黃色的氮化鈦是一種裝飾品。純鈦是製造飛機、坦克、軍艦、潛艇、飛彈、宇宙飛船不可缺少的金屬
2007-05-14 13:42:30 補充:
願作弊劣行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