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7/The_Earth_seen_from_Apollo_17.jpg/250px-The_Earth_seen_from_Apollo_17.jpg
著名的「藍色彈珠」照片,由阿波羅17號太空船拍攝
軌道資料
曆元 J2000
遠日點距離:
152,097,701 km
(1.016 710 333 5 AU)
近日點距離:
147,098,074 km
(0.983 289 891 2 AU)
軌道長半徑:
149,597,887.5 km
(1.000 000 112 4 AU)
軌道短半徑:
149,576,999.826 km
(0.999 860 486 9 AU)
軌道周長:
924,375,700 km
( 6.179 069 900 7 AU)
軌道離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轉速度:
29.783 km/s
(107,218 km/h)
最大公轉速度:
30.287 km/s
(109,033 km/h)
最小公轉速度:
29.291 km/s
(105,448 km/h)
軌道傾角:
0
(7.25°至太陽赤道)
昇交點赤經:
348.739 36°
近日點輻角:
114.207 83°
衛星:
1個(月球)
物理特徵
橢圓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徑:
6,372.797 km
赤道半徑:
6,378.137 km
兩極半徑:
6,356.752 km
縱橫比:
0.996 647 1
赤道圓周:
40,075.02 km
子午圈圓周:
40,007.86 km
平均圓周:
40,041.47 km
表面積:
510,065,600 km²
陸地面積:
148,939,100 km²(29.2 %)
水域面積:
361,126,400 km²(70.8 %)
體積:
1.083 207 3×1012 km³
質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³
赤道表面重力:
9.780 1 m/s²]]
(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恆星自轉周期:
0.997 258 d (23.934 h)
赤道旋轉速率:
465.11 m/s
軸傾斜:
23.439 281°
北極赤經:
未定義°
赤緯:
+90°
反照率:
0.367
表面溫度:
熱力學溫標
攝氏溫標
最小
平均
最大
185 K
287 K
331 K
-88.3 ℃
14 ℃
57.8 ℃
形容用詞:
Terrestrial、Terran、
Telluric、Tellurian、
Earthly
大氣
表面壓力:
101.3 kPa(海平面)
大氣組成:
78.084% 氮
20.946% 氧
0.934% 氬
0.0381% 二氧化碳
水蒸氣(依氣溫而有所不同)
地球是太陽系中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現代科學目前確證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年齡估計大約有45億7千萬年(4.57×109年),在行星形成後不久,可能曾遭受小型天體撞擊而產生一個天然衛星-月球,環中交叉十字是為地球的天文符號,十字的兩畫分別代表子午線和赤道;另一種畫法則把十字放在環形的上方(Unicode:♁)。
如同其他的類地行星,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矽質地殼、高度粘滯狀地幔、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
地球內部的金屬質不斷的通過火山和大洋裂縫涌出地表(參見海底膨脹條目)。組成地殼大部分的岩石年齡都不超過1億(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有44億(4.4×109)年歷史。[1]
總體來說,地球大部分的質量是由下列元素組成:
鐵:34.6 %
氧:29.5 %
矽:15.2 %
鎂:12.7 %
鎳:2.4 %
硫:1.9 %
鈦:0.05 %
其他元素: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