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 他有什麼後人?
第一代:
奕訢有四子,長子載澂、次子載瀅、三子載濬、四子載潢。其中三、 四兩 子俱幼殤。
(1)頑劣的“澄貝勒”--長子載澄(1858—1885)人稱“澄貝勒”,受封爲郡王銜貝勒,曾任內大臣和正紅旗蒙古都統。載澄去世時,年僅28歲。因爲是恭親王長子,還被賜與“果敏”的謚號。有《世澤堂遺稿》3册傳世,署名多羅果敏。集前有他同父异母弟載瀅寫的序文。序文說:“兄以皇孫之貴,秉光明俊偉之資,其習威儀,博材藝,精騎射……兄自束發受書,過目即能成誦。喜爲詩,叉手而成。”載澄天資聰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讀書吟詩,雖未及三十而隕,已有不少成熟的詩作。
載澄雖有文才,但在晚清諸王子中,卻是以放蕩頑劣馳名,性喜尋花問柳,據說還帶壞同治皇帝。這可能與兩個幼弟早殤,他又是長子,自幼深得父母溺愛有關。
載澄貝勒曾著《世澤堂遺稿》、《試帖》、《古近體詩》書籍,他還是“賞心悅目”子弟八角鼓票房的創始人。
http://book.sina.com.cn/nzt/his/zhengshuoqingchao12wang/62.shtml
(2)載瀅,奕訢次子,1868年出繼給鐘郡王奕詥為嗣,但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期間獲罪洋人,被取消出繼資格,于1902年回到恭王府。以後常在花園裏讀書、飲酒、作詩等,對於花園中的景點作有《朗潤園二十二景》。由於受其兄溥偉牽連,于1911年離開王府。作為沒落的王孫,在1924年再次回到故園之前,一直忙於讀書、留學、作畫。其詩文與繪畫自晚清以來素有聲望,著《秘雲洞》詩、《補題邸園二十景》詩集、集陶淵明的《有一山房集詞》二卷。
《雲林書屋詩集補題》邸園二十景(載瀅作品)
怪石叠懸岩,壁立千尋峭。
振衣拂塵埃,遊目任舒嘯。
煙雨滴空翠,嶙峋透雲竅。
憑欄眄歸鳥,隔林明夕照。
四壁畫屏開,登高領其要。
寄身城市間,托興烟霞外。
閒園臥綠天,小隱怡情最;
喬木轉深沉,濃陰環翠蓋。
下有無事人,放逸清涼界。
觀生坐禪悅,撫松吟寒籟。
******************
第二代:
載瀅的嫡福晋生長子溥偉,大側福晋 項太 夫人生次子溥儒(心畬)、三子溥佑和四子溥僡(叔明)。
(1)溥偉(1880~1936)號錫晋齋主,滿族愛新覺羅氏。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系第一代恭親王奕欣嫡孫。1898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烟事務大臣等要職。在辛亥革命時期,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妄圖復辟清室,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一戰,是清皇族中的復辟派。
1912年2月,溥偉避居德國侵占的青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占領青島,他妄圖借用日本勢力復辟清室,狂稱:“有我溥偉在,大清帝國就不會滅亡”。在日軍的支持下,他和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爲復辟清室枉費心機,苟延殘喘。1916年2月,溥偉在青島期間曾收到前陝甘總督升允自東京送來的密函,信中叙述升允在日本聯絡上層力量支持復辟活動。見此信,溥偉遂和善耆加快了復辟步伐,幷預謀6月中旬在遼南一帶舉事。不料6月6日袁世凱突然病死後,日本政府隨之改變了對華政策,將宗社黨軍隊和蒙古騎兵解散,遼南舉事落空。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偉復辟清室企圖成爲泡影。
1922年秋天,溥偉從青島移居大連,在黑石礁築室“星浦山莊”(今爲大連星海賓館),閑居中廣交大連文人,賦詩作畫,以打發其惆悵無聊的日子。他的《春日》詩最能表達復辟無望的心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爲誘迫溥儀早到東北籌建滿洲國傀儡政權,將溥偉從大連接到瀋陽,讓其當“四民維持會”會長,揚言要以溥偉爲首建立“明光帝國”。日軍還讓溥偉穿上“王服”,在日僞警憲的簇擁下祭陵。溥儀得知這一消息,急忙來到旅順,順從地當了日本的傀儡皇帝。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總是放心不下,生怕溥偉奪去帝位,始終沒有給溥偉一個職位,就連日常的零花錢也不肯給。
1936年1月,溥偉在貧病交加中,死在新京(今長春)一家旅社裏,終年56歲。
http://bk.baidu.com/view/371510.htm
(2)溥心畬先生(1896~1963),名儒,字心畬,別號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之孫。乃是名聲大振的國畫大師。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于青島威廉帝國研修院修西洋文學史。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抗日戰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範大學。
溥心畬得傳統正脈,受馬遠、夏圭的影響較深。他在傳統山水畫法度嚴謹的基礎上靈活變通,創造出新,開創自家風範。溥心畬的清朝皇室後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榮華富貴之後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畫中營造的空靈超逸的境界令人嘆服。《雪中訪友圖》茂密的松林生于岡巒之上,路徑隱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將觀者的目光引向畫面的深處,深山幽僻處兩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訪友。全畫用筆精細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現了山中雪後的寧靜與秀美,表達了畫家對淡泊生活的嚮往。
圖片參考:
http://www.bdhl.cn/newsimg/2531-4.jpg
溥心畬先生作品
http://www.bdhl.cn/shownews.asp?newsid=2531
(3)溥佑出生于1899年,由於當時恭忠親王病逝於1898年,按照清代製度,在守孝三年內出生者無法呈報宗人府備案。所以溥佑於十歲時過繼清太祖哲嗣饒余敏親王。後歸宗。
(4)溥僡(1906-1963),字叔明,號易廬,清道光皇帝重孫、恭忠親王奕欣之孫,家學深厚,精通周易、音韵、金石考證諸學,詩、詞、曲、賦無一不精,其鍾繇書風之楷書,爲傳世之作,著名書法大 師啟功 先生曾師承溥僡。
溥儒和溥僡兄弟都是精通詩詞書畫的學者,溥心畬更是與張大千齊名,被稱爲“南張北溥”的大畫家。除此之外,他們也傾心于八角鼓曲藝藝術,在這一領域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溥氏兄弟能彈奏三弦,能自己演唱,幷且和單弦譚派藝術創始人 譚鳳元 先生相友善。所以,他們擅長編寫曲文,很多曲目廣泛流傳至今,仍在劇場和票房中演唱。
http://www.cnquyi.com/blog/article.php?itemid-317-type-blog.html
http://www.pressnet.co.jp/aixin/Chinese_GB/mame/01.htm
******************
第三代:
如毓崟、毓岦(溥儒長子)、毓岑(溥儒次子)、毓嶦(溥偉兒子)、毓崟毓峘 (溥僡之子)等都是能書擅畫。
(1)愛新覺羅·毓嶦
號君固,生于 1923年恭親王奕曾孫,小恭王溥偉第七子。14歲入長春僞滿皇宮,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20年。其間,于1945年與溥儀一同被蘇聯紅軍俘虜,遣送回國後又一同在旅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直至1957年。毓嶦先生幼承家學,隨父研習書法;1937年以溥儀堂侄身份入長春僞滿皇宮讀書時,得到晚清進士,近代著名詩人、書畫 家陳曾壽 先生的指導。他雖然一生經歷坎坷,但生性豁達開朗,且數十年來不輟筆墨,不僅書法造詣很高,在詩詞上也頗有成就。毓嶦先生文革後供職于中國藝苑,專事書法創作。現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多次在日本、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展覽,著有《末代皇帝的二十年——愛新覺羅·毓嶦回憶錄》。其書法展《筆意詩情——愛新覺羅·毓嶦夫婦書法作品展》於2005年9月27日在恭王府花園明道齋開幕。
圖片參考:
http://www.pgm.org.cn/images/5.02_11.jpg
毓嶦先生
http://www.pgm.org.cn/5.02_b.htm
(2)愛新覺羅·毓峘 1930年生,滿族溥僡之子。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幼年師從其伯父、畫壇一代宗師溥心畬,後又受到堂叔溥松窗的教導。他的山水畫風格秀麗、筆墨深厚,備受推崇。毓峘(繼明)先生是我國著名書畫家,不僅承襲乃父衣鉢還擅長三弦演奏,曾將《弦索十三套》傳授給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繪畫、書法。
圖片參考:
http://www.pressnet.co.jp/aixin/Pic/Sakusya/syasin/YuHuan.jpg
毓峘先生
(3)愛新覺羅·毓崟(溥心畬先生之侄):字君彥,北京市人,滿族。 現任河北省書畫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會員。是中國著名北派山水畫 家溥心畬 先生之侄,書畫均得先生親授,繼承家學傳統。 早年曾在北京參加周肇祥氏創建的中國畫會,近年曾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展,受到國際朋友的贊賞。
愛新覺羅·毓岦
溥儒長子、又名溥孝華(1924-1991),河北省北京市人,為國畫大師溥心畬之長子,亦擅長國畫。北平國學研究院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學院講師。
******************
第四代:
毓峘先生長子愛新覺羅·恒鉞的書法是愛新覺羅家族中的佼佼者。
愛新覺羅·恒鉞(1956年生於北京市)
北京市師範學院畢業。擅長楷書・行書・草書。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理事。
圖片參考:
http://www.pressnet.co.jp/aixin/Pic/Sakusya/syasin/HengYue.jpg
愛新覺羅·恒鉞
毓峘先生次子恒鍇在美術設計方面也很有特長。
http://artist.pmjj.com/ArtistList.aspx?condition=FirstChar&key=a&page=4
http://www.bfquyi.com/quyi_news_show.asp?id=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