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歷史人物! 快

2007-04-28 11:08 pm
一個中國女性歷史人物的詳細資料,如生平等,,唔要得秋瑾,李清照,4大美人,武則天,慈禧太后,文x公主,虞 (姖) 。但係一定要比較特出& famous! THX

回答 (2)

2007-04-28 11:15 pm
✔ 最佳答案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中國海南文昌縣;父親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親倪桂珍。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的妹妹,蔣中正的妻子,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議指導長、輔仁大學董事會前董事長與名譽董事長。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係(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1897-1927)
8歲時到美國,畢業於美國衛斯里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 MA)。
1919年回到中國,此時她已經忘記怎麼說中文,她自嘲「只有臉是東方的」,後再老師教導下重新學習中文。
1920年與蔣中正初次見面,被蔣中正熱烈追求。宋美齡要求蔣中正先行與所有妻子妾侍解除婚約才答應他的追求。

[編輯] 第一夫人(大陸時期)(1927-1950)
1927年12月1日蔣宋兩人假上海大華飯店舉行結婚儀式,此一結合曾被一語雙關的稱為「(蔣)中(正)(宋)美(齡)合作」。
1930年在宋美齡的促使下,蔣中正接受基督教洗禮。
1932年宋美齡擔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祕會長,並曾經負責當時中國空軍之組建,日後被空軍譽為「中國空軍之母」。
1934年國民政府在蔣中正與宋美齡的主導下開始推行「新生活運動」,宣傳新政內容;秋天,隨蔣中正作了1個月的西北考察。
1935年在宋美齡的促成下,中國成了美國武器和飛機的最大進口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楊虎城與張學良扣押蔣中正,實行「兵諫」,發生了舉世聞名的西安事變。蔣中正在西安被扣押的消息傳出後,宋美齡大為震驚。她當時正在上海養病,沒有隨行。聞訊後,顧不得身體不適,急忙趕回南京同政府有關人員,商議解救辦法。宋美齡竭力陳說用和平方法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中正的重要性,要求各方面「檢束與忍耐,勿使和平絕望」,「推進軍事之前,先盡力求委員長出險」。隨後,宋美齡、宋子文等於12月15日飛往西安,代表蔣中正同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正式進行談判,進展順利。最後達成協議。12月25日日下午,蔣中正偕宋美齡等人飛離西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7年蔣中正授權宋美齡掌握空軍;宋美齡聘請陳納德將軍整頓中國空軍。
1938年宋美齡的《戰爭與和平通訊》出版;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以「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為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
1938年影響非常大的美國《時代》周刊把蔣中正和宋美齡作為一九三八年第一期的封面人物,評選他倆為一九三七年「世界風雲人物」,指出「一九三七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中國。在陸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國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尤其是在上海,中國軍隊連續十三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進。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最能幹的領導人蔣中正和他的傑出夫人宋美齡。傳統上,中國人是四分五裂的。然而在蔣、宋的領導之下,中國人逐步有了民族意識。蔣介石及其夫人不甘心中國的失敗。他們很早以前就宣稱,要通過遊擊戰騷擾、消耗並最後終擊敗日本侵略者」。

蔣中正宋美齡夫婦
與史迪威將軍於緬甸(1942年)1943年為了取得美國對中國抗戰的更多支持和同情 ,宋美齡作為蔣中正的特使,於該年二月訪問美國。她成為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的貴賓,在白宮住了十一天。她那優美的儀態、高雅的風度和適度的言談,贏得了羅斯福夫婦的敬佩。在此期間並完成對美國募款的任務,並於二月十八日在國會發表演說,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也是第二位女姓(第一位是荷蘭女王),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為中國贏得了美國的同情,隨後,宋美齡又去美國各地發表演說,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總計有超過25萬人聽過她的演說。
當時,美國朝野對日本空襲珍珠港和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所遭受的重創還記憶猶新,所以對中國艱苦抗戰的英勇表現產生了由衷的敬意。他們把這種敬意集中表達在對宋美齡的歡迎上。加以宋美齡有著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背景,美國人覺得這是自己國家培養出來的高雅人才,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因此,美國一時掀起「宋美齡熱」,傳播媒介大量報導她的行涵,許多雜誌以她的肖像作為封面。她所到之處,人們鼓掌歡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美國國會更順勢廢除實行已有60年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提高美國華人的地位。接著,宋美齡又去加拿大訪問,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
戰時,她為國軍縫製軍服以及在醫院探望國軍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
1943年宋美齡再次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和年度風雲人物。
1943年11月,宋美齡隨蔣中正出席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穿梭於蔣中正和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之間,充分顯示了外交才幹。由於蔣中正不會說英文,居中翻譯協調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齡負責,羅斯福事後說:「我對蔣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現在想想,我對蔣先生的認識,幾乎全部是透過他的夫人。」。事後,邱吉爾對羅斯福說:「這位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於中蘇雙方在東北問題陷入困境,宋美齡以特使身份前往處理,然而出自本身對共產黨與共產國家的厭惡,在東北期間幾乎不茍顏笑態度冷漠,最後無功而返,1946年春天蘇聯撤軍。
1946年,為調停國共衝突,美國派遣特使馬歇爾來華,接受蔣中正夫婦招待,由於接受西方美國教育,宋美齡與馬歇爾在各方面的交流反應,引起民情不同的中國人及部分美國人批評,甚至出現和馬歇爾傳出緋聞的不實消息,傷害了宋美齡的形象。
1946年10月,蔣中正夫婦首次造訪台灣,參加「台灣光復一周年紀念」活動,兩人皆對台灣留下深刻的印象。
戰後,宋美齡姐夫孔家與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團在政治力的默許下,在貿易特許權、金融等等方面上下其手,被許多近代史研究者認為是導致當時中國國民黨形象敗壞的主因之一。台灣公視「世紀宋美齡」第二集「奮起與挫敗」中,曾描述宋美齡親人孔宋家族以權勢謀私利,蔣經國1948年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宋美齡的姨甥孔令侃,但在宋美齡干預下,蔣中正還特地發了一封電報給當時上海市長吳國楨處理此事,暴露出內心的掙扎[1]。
1948年底,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一路潰敗,蔣中正為了爭取美國對他再次的支持,再度派遣宋美齡前往美國,然而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冷凍處理,在美國無可為力。

[編輯] 第一夫人(台灣時期)(1950-1975)

晚年的蔣中正與蔣夫人1950年宋美齡來到國民政府的台灣與夫蔣中正會合,開始了在台灣的生活。她基於宗教信仰與認知,反對共產主義,反對共產黨,大力支持「反共復國」的大業,並創辦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華興育幼院等等。
1962年擔任在台復校的天主教輔仁大學首任董事長。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病逝於台北,中華民國政府舉行國葬,宋美齡旋於隔年離開台灣,遠走美國。

[編輯] 晚年(1975-2003)
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宋美齡在美國仍堅持反共復國的理想,並曾發表「給廖承志的公開信」[1]、「為勸告鄧穎超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公開信。
1981年5月29日宋美齡二姊宋慶齡過世,華盛頓的中國大使館曾向她發生訃聞,並希望能夠回到大陸赴北京祭拜,宋美齡在幾經考量後,拒絕了這項請求。
1986年宋美齡返台,發表了「我將再起」演說,引起台北政壇議論。同年參與出席「蔣中正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上臺發言說出「我只希望,讓三民主義的光輝,普照大陸」。
1988年蔣經國過世,國民黨擬推李登輝代理黨主席之前,宋美齡致函當時的國民黨祕書長李煥表達異議,認為此事不宜過急。7月,國民黨13全大會,通過李登輝總統為黨主席,宋美齡以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身分發表「老幹與新枝」演說,這是她在台灣公開政治場合最後一次發表演說
1991年再次離台赴美,並從官邸帶走大批行李共100多箱,之後除了孔家甥輩過世外,不再回過台灣,1994年後長居紐約。
1995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周年,宋美齡接受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杜爾及參議員賽蒙,分別代表共和黨及民主黨的邀請,出席美國國會為她舉行的盛大致敬會,以表彰她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美關係所做的貢獻[2]。
2003年10月23日於紐約逝世,享年106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3][4]。
2007-04-28 11:26 pm
呂雉

呂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中國漢朝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單父(今山東省單縣)人。又稱為漢高后、呂后、呂太后。

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將其嫁與劉邦。劉邦稱帝後,被封為皇后。生子劉盈、女魯元公主。呂雉位居皇后之後,積極幫助劉邦鏟除異己,殺掉韓信等朝中重臣。劉邦駕崩後,立劉盈為帝。把持朝政。她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歷史學家承認為漢朝的君主並將其傳記列入本紀。不過,她也開了外戚專權的先河。

劉邦死後,她積極扶植呂氏力量,打擊劉姓皇族及勢力。劉邦最寵愛的妃子戚夫人,依照史記記載,曾經常在劉邦面前哭鬧,意欲從呂后手中奪取兒子的繼承權。呂后在劉邦死後,一開始先罰戚夫人作苦工,她又表示不服,最後呂后將她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zhì,ㄓˋ),意為人中之豬,並叫漢惠帝看。漢惠帝受到驚嚇,從此不問朝政,不久便死去。她又先後扶植了兩位漢少帝(劉恭、劉弘)做傀儡,而將實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呂氏專權的時代,直到呂雉去世才告結束。

呂氏外戚專權,給西漢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留下了深刻教訓,以致周勃等誅滅呂氏勢力後,在劉姓皇族選擇皇位繼承人時,考慮的重中之重就是其母親必不能有一個勢力強大的娘家。這才引致了漢文帝劉恆的繼位。

呂氏的掌權統治,雖然對於劉家來說是一個威脅,但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在呂雉掌政期間能重用人材,並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武則天

唐高宗則天順聖皇后即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稱武后、武則天、天后、則天后、則天武后、則天帝等,另有廢除的尊號「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本名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5年—683年在位)、中國唐朝第一位皇太后(683年—690年在位)、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武周和唐朝太上皇(705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女性太上皇。14歲入後宮為才人時,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故人稱「武媚娘」,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出生於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唐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生平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因出身官宦之家,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十四歲入宮,唐太宗封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宮中權鬥使她還俗入宮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三十一歲時,高宗冊封皇后,後加封為「天后」,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氏長期代理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女皇執政期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武則天日漸衰老,朝臣大多認為應當由廬陵王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採納了李昭德、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705)十一月去世前武則天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諡號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1.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2.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3.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4.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5.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1994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金星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


子女


1.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李弘
2.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李賢(曾改名李德)
3. 中宗李顯
4.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


1. 安定公主早殤,後來武則天收養唐高祖女千金公主,並改其封號為安定公主。
2. 太平公主李令月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47: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8000051KK025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