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代每個歷史時期,對美女的評判標准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粗壯結實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生殖和生產的標准就是美的標准。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展現的就是粗壯結實。
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柔弱細膩
人們注重女性面部形像,男人提倡“柔弱順從”的美女觀念占了上風,士大夫盛行“精致細膩”的審美意識。
兩漢至南北朝時期:內外兼修
這一時期,人們重於裝飾,對美貌的欣賞玄學化,審美達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學高度,如曹植《洛神賦》。到了南北朝,中國的美女觀完成了一輪循環,從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態雕飾。
先秦、兩漢時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獨立的價值,人們雖然欣賞女性之美,但更強調道德,表現出了以德壓美的傾向。也許是受物質條件的限制,這一時期女性 的服飾較為古樸,衣服、鞋子和男子無多大的差別,身上沒有巾、帶等飾物,頭上也只是挽一個簡單的發髻,沒有任何裝飾,但這個時期的女子已經知道一白可以遮 百醜,開始使用妝粉。古老的粉有米粉和鉛粉兩種,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後加入香料做成的。鉛粉是糊狀的面脂。漢代以後,鉛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體的 形狀,一直被後世所沿用。先秦、兩漢時期的上衣下裳的服制、粉白黛黑的服裝、豐肉微骨的體型,奠定了中國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調。
隋唐時期:雍容富態、健康自然
雍容富態、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導性標准。女性體態美是額寬、臉圓、體胖,健康是當時人們欣賞的一種婦女之美。這一時期,女性穿著相當暴露,大有西方現代“性感”傾向。
從魏晉時期開始,女性之美開始獲得了獨立的價值,得到欣賞和珍視。荀粲曾說“婦女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在這種美德獨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開始走向 對於美的自覺的追求。這一時期的女子,大多穿著廣袖短襦,曳地長裙。腰部束以“抱腰”,並且用衣帶來裝飾,當時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這樣走起 路來衣袂飄飄,環佩叮當,進一步強調了女性的溫婉嫵媚,婀娜多姿。在化妝上,最盛行的是在額間點上一個紅色或黃色的“花子”以做裝飾,“花子”形狀各異, 以葉子或花朵形狀為主。花木蘭從軍後回到家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就是這種裝飾的體現。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對外開放,對內寬松,婦女的束縛也相對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應地呈現出了雍榮華貴的景像。唐代 女子以豐腴的體態為美,加上高聳的發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氣像”。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 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可得到印證。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松,上戴碩大的折枝花朵,並簪上步搖釵,衣著輕薄的花紗外衣,另佩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 露,上有大撮暈纈團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後。
唐代女性著裝極其自由,寬袖窄袖,華服胡服,女裝男裝,皆從其便。因此,當時女子還盛行胡服打扮,翻領窄袖長袍,腰系皮帶,上掛各種金屬飾件,內穿條紋窄腿長褲。在化妝上,唐代女子流行畫濃暈蛾翅眉,高而上揚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風韻。
宋元明清時期:嬌小嫵媚和三寸金蓮
宋朝以後,中國傳統社會開始走下坡路。時代精神與審美習俗皆為之一變,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女性美大致以觀音菩薩的本貌作為標准,人們 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纏足的出現,北宋中葉以後形成"三寸金蓮"的崇拜。
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
宋代纏足之風則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使用的妝粉已制成粉塊,每塊直徑3釐米左右,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個粉塊的表面,還壓印著凹凸的梅花、蘭花及荷花圖案。
近現代:從自然走向性感
清末,整個社會還是把"林黛玉"作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國時期仍是主導性的美女標准,受西方影響,女性不再以纏足為美,性感美有所抬頭。
民國期間,中國美女標准逐步與西方國家接軌,代表人物如賽金花、胡蝶等。
今天,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中國美女的標准不再單一,特別是容貌、獨立個性和知識素質成為重要的參數。這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中國婦女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