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據載此書由唐代天文官李淳風與袁天罡所共著的,圖文並茂,共載六十象,在最後一象以兩人推背而行為題,書中的預言故計由唐代至天地盡時,而書中疑有提到武則天的興亡,唐代的興亡,中國的國運,也有疑是世界時局的預言。
根據資料所載元代順帝至正六年的「宋史」藝文志卷﹝在廿六史之中﹞的宋史志卷一百五十九卷第廿五頁第五行,已有推背圖的記載。而在日本的「大漢和辭典」中,亦有推背圖的記載,可見其在文史上的地位非輕。
--------------------------------------------------------------------------------
不詳人 嘆曰:
《推背圖》的成因及演變
唐代出了兩位緯學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監的李淳風,一位是隱士袁天罡,亦為初唐名士。這兩位均是正史有傳的博學名士,其神秘的預言能力和準確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無數次地具體預測國事外,李袁二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其神秘難解的緯學奇書-推背圖》。因為這部奇書預言了自天地形成以來的萬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代為世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可見當時對這部奇書的重視。
據說李袁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間。"日二人相遇無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來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來),一人推後事(唐以後中國大事);推一事畫一幅秘象。寫幾句讖言偈語以記。如此數天,天帝怕天機洩露過多,即派陳博老祖(據說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陳呼二人:"你們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進是退?"說著一步跨開,目視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飄然而去。
這卷書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傳於世。因最後一象有語雲"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所以後人名其為《推背圖》。《推背圖》無論是否李袁所作,都不影響它作為緯學奇書的地位。因為其中前四十三象圖(共六十象)均已被歷史揭密,其神秘性與準確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圖像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明代金聖歎曾為《推背圖》作注,並力求揭密。
--------------------------------------------------------------------------------
不詳人 嘆曰:
金聖嘆(1608─1661),名 採,字若採,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因‘抗糧哭廟”罪遭斬殺。(順治皇帝1643即位1661歿)
金聖嘆評第33象 :「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反客為主殆亦氣數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歟。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璜璜漢族對之得毋有愧。」
金聖嘆評第34象 :「證已往之事易,推未來之事難,然既證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將來。吾但願自此以後,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無罪矣。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此一亂也。」
此二則評註證明金聖嘆當年所持的推背圖已經是被修改過的版本
蓋33象是金聖嘆當年的時代而其評註亦極符合 而34象已經是金聖嘆自認力有未逮的太平天國了(1851-1864) 而其間相差了2百年左右之距
所以若說真有權力調動或刪改推背圖之人 必是在金聖嘆年代之前的掌政者
再以51象來說,若此象所描述的皇太極得孝莊文皇后之助當時是位在33象之前後的話
金聖嘆應不會說:「此象乃明君得賢后之助,化行國內,重見昇平,又一治也。卜年一六,或在位七十年。」
因為金聖嘆是目睹皇太極入關直到被其子順治砍頭的當代人士
--------------------------------------------------------------------------------
不詳人 嘆曰:
唐朝貞觀年間 司天監 李淳風.袁天罡著
共分六十象,每一象合讖詩二首,卦圖一幅,分別預言自唐代以迄的國運興亡。
推背圖是由(周易)推演而成,每一卦象以八八六十四卦之一起始,六十卦占卜自唐初以迄的國運更迭。合計約推估中國一千八百年的國運。由於推背圖流傳久遠,其間不乏有人偽作版本,目前較為可信的為明末才子金聖嘆批注的金批本推背圖。
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由清宮大內流出,輾轉公諸於世。中央圖書館目前所藏者亦為金批本。金聖嘆於清順治十八年因"哭廟案"遇害,時為西元一六六一年,故金批本至少有三百卅十年的歷史。
各朝代的衣服問題,古人非今人有發達的資訊,能閱覽許多中外歷史風土人情,見聞廣博,其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就沒有今人那樣生動和接近事實,如同,飛者非鳥,潛者非魚。,他們就無法貼切想像或叫出今日的名稱,所以只能以當時他們的語彙來形容和想像描繪,
,如同第三象到六十象,人服的穿著畫法,還停留在古人那時代的畫法,只能說他們當時的想像能力不足,所以還是用古代的思維去想像未來
,就算現代人,光憑一段文字,還是無法精確畫出未來的情境,怎麼可以去苛求古人,一定要畫對無誤,HONDA第八代CIVIC,一定會出,簡單來說就是轎車功能,但造型與細節不是你我在今天,可以精確畫出,除非你有時光機親自的看到影像,才有可能無誤畫出,推背圖的畫者,想必是依文句去想像而畫,而非見視到未來影像吧
筆者比較認為推背圖是應該,先有籤詩,之後才有圖畫輔助,這種籤詩預言,再後人依時事現況去解釋的情形,是必較涵蘊寬廣,若是以圖像是預言,有時預估容錯範圍相當小,很容易不準,中國籤筒詩句與西洋塔羅牌圖像,你認為誰比較能給人信心,當然中國式算命中,也有圖像預言,但信的普及率,並不高,因為這種圖像式預言,很不明確,要看解圖意人的功力,由時是看人講的,差異會很大,而謙詩,有些暗示的很有方向性
"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游戲。"(56象),這意思是指戰爭型態,起了革命性的變化而言,如果把這解釋為波灣戰爭,就是亂套用,因為不能把起了革命性的型態預言,就套在日後發生某場地區戰爭上,地區戰爭影響是區域性,重要性是沒有世界大戰來的深廣,推背圖推論過第一次(38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39象),是合理,因事世界大事件,但要說波灣戰爭,就很牽強,45象則是另一個重大戰爭預言象,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知,但可確定一定是和中國有關
推背圖是中國預言為主,非全然的是世界預言,,而且推背圖是有其時序性,拿"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游戲。"(56象),來解釋預言波灣這類區域性戰事,就犯了許多錯誤,非關中國的區域戰爭,非依象的排列時序,推背圖究竟有多少不同版本差異推背圖是不是歷代許多後人集體創作附加,其實可以從另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思考,就是推背圖的全六十象,這60的數據,60的數目就中國人而言是有意義的,不是隨便亂扯一數,67就很難有說服力,因古文人對於數的對稱和數目意義,相當堅持
,如果在五代時期就開始推背圖流傳,這全六十象是真,就是一個很重要關鍵,第39~47象,是代表中國20世紀中到21世紀上半業,從過去歷史印證2~38象都是吻過去,那48~59象,一定是還未發生,但是存在的篇節,
反推回去,因為要事後諸葛去湊足60象,一定會有不同朝代後人的不同版本,產生內容大亂而非小出入現象,所以一定真要提出所謂不同版本,來做分析比較
事實上,還是要從所謂的30象,60象,67象,這幾種大版本去看內容,一定要有內容比較,不能說傳言還有30象與67象,這樣粗糙方式,還未看內容,就去否定主流版本的60象,也不科學,因為30象與67象版本內容,不管真偽,都是有推背圖考究判定的價值,古書提到推背圖,但沒有詳細如今日著作,有些會引用到內容的手法,所以會產生許多想像空間,而今21世紀要辨推背圖真偽,一定要看不同版本的內容差異,不能再用傳聞當主要證據,忽略內容的判斷
如果以第一象,日月循環去解釋推背圖是從明朝開始預言,很簡單,那第二象是指明代何事何人,解不對或解不出,都是會兜不起來,也很容易去印證,日月循環之意是否是推背圖從明開始,因為推背圖有時事的發生順序性,要說第一象是講明朝,後續一定要兜的起,連貫的下去,如接不起,那日月循環才不是指明朝開元
宋太祖的:"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當然是一種以假混真,去掩飾真的手法,現今不也常有此事在你我周遭,只是假造一個假版本或謊言,還涉及到手法和內容是否高明,但不管為何,也可以單純化去看攸關你我,最近的民國的這一百年,因為這60象版本,大多抵定出入不大,資訊的傳播不像古代不流通,從有關民國的這一百年,去鑑古推今,看準不準,,這是從37-44象,43象有點是書兩岸關係,44象中國聖人今天還未見,所以45象戰爭,難說在這幾年內會到(民國100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