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的歷史(詳細資料)

2007-04-27 5:55 am
求馬桶的歷史(詳細資料)。最好答多個電燈。

回答 (1)

2007-04-27 6:15 am
✔ 最佳答案
「馬桶」的由來

正如劉德華所唱的,馬桶使我們逍遙又輕鬆,是解決煩憂最好的朋友。詭異的是,面對這種天天照面的朋友,我們卻羞於提到它的存在;就連廁所上方的牌子,也不會直說這是廁所,而是寫成「洗手間」、「化妝室」,甚至「盥洗室」呢!其實,這種情形在西方也是一樣的:英文裡的「Toilet」其實也是隱諱的單字,跟據節目裡的說法,這個字原本竟然是指貴婦早上起來梳妝打扮的意思呢!

不只如此,放馬桶的地方不叫「馬桶室」而叫做「浴室」實在是太奇怪了!受訪者說,雖然馬桶並非骯髒的辭彙,但提到的時候大家還是會覺得噁心;所以,在那個年代,美國不但禁止電視上說出「馬桶」,甚至連馬桶的聲音及畫面都不可以出現。當1895年衛生紙發明的時候,包裝上竟然也對「馬桶」隻字未提。這不禁讓我想起兒時劉德華貼著馬桶說它是好朋友的廣告,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或許頗感震驚吧?
那麼,中文裡的「馬桶」一辭又是怎麼來的呢?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漢朝的皇帝開始使用虎型的便壺,稱做「虎子」;在這之前都是只有糞坑的。但唐朝時為了避「李虎」的名諱,故將「虎子」改名為「馬子」或「獸子」,接著再經過時間的演變,就成了如今所稱呼的「馬桶」了。

沖水馬桶的發明人到底是誰呢?一位名叫約翰.哈林頓的爵士於1596發明了將污水排向花園的馬桶。雖然當時的馬桶管子是直的,造成的臭氣回流使大家棄若敝屣;但他的發明已經有了現代沖水馬桶中的兩個重要部件:水箱和活塞。有趣的是,他還著書說明自製馬桶的方法。直到鐘錶匠亞歷山大‧康德發明了帶有像洗臉池底下那般管線的沖水馬桶,才使得馬桶中可以隨時有水,解決了臭味的問題。

馬桶本身雖然趨於完美,但當時的排水溝卻是直接通向河川的。不但河中的生物紛紛死去,滿溢的化糞池也會造成周遭土壤的汙染,使得西方世界陷於霍亂之中。終於,在1858年的冗長夏天,倫敦爆發了嚴重的「大惡臭」事件(The Great Stink),大家才被迫開始進行下水道的建立。

馬桶沖水的各種原理~~
1.Wash down﹙洗落式﹚,即一般歐州馬桶走的設計,這種馬桶的特點是,水箱比較小而窄,馬桶座裡面的排糞口﹙就是馬桶裡面那個洞﹚比較大,馬桶內坡度很陡﹙顧客常開玩笑說上大號便便掉下去還會彈起水來﹚,因為這種馬桶是利用水的沖力把排泄物沖走,所以沖起水來驚天動地,聲音很大,馬桶裡面還會有小水花濺起。水量一般只要6公升﹙1.6加崙﹚左右,是比較省水的。現在美國歐州基於環保,也都強制廠商把水量設定在這個上限了。台灣廠牌則不一定。

洗落式馬桶最早見於歐州,後來日本的TOTO跟INA﹙日本兩大廠﹚也跟進,雖然這種馬桶沖水時有點吵,嘩啦啦地半夜有點嚇人,但是水箱比較小、馬桶座本身也比較小,佔的空間也比較少。裡面的排糞管形狀有點像「ㄣ」字型,彎曲度不大。由於孔徑也比較大,馬桶本身塞住的機率比較小。

2.Siphonic﹙虹吸式﹚,這是台灣、美國跟日系廠牌最常見的馬桶。特點是水箱大而寬,馬桶座本身也比較寬大,裡面的坡度長而斜,底下排糞口小而圓。這樣的馬桶,其中的排糞管就做成「S」型,因為這個S的彎曲度非常大﹙看過解剖圖的感覺是像羊腸小徑,彎來彎去﹚,所以馬桶座的體積才會變得比較大﹙也就是馬桶裡長長的「坡道」底下一般看不見的馬桶內部其實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彎曲的管路﹚。

虹吸馬桶沖水時,馬桶裡會先積一點水﹙有的人就會以為那是馬桶不通﹚,然後管道裡變成真空、產生虹吸現象,排泄物跟糞水就會吸下去了。沖水時噪音不大,沖完有時會聽到「噗通、通、通…」的聲音,那就是虹吸現象結束時,空氣重回管道內的聲音。

因為虹吸式馬桶是靠水量到達一定程度﹙填滿整個馬桶內的排糞管﹚,造成虹吸現象,來「吸走」排卸物,所以水量往往要到3.2加崙﹙12公升﹚,後來基於環保原則,美國強制廠商把馬桶水量「調整」成6公升,因此對於虹吸式馬桶是一個很大的改革。因為,水量是虹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

一般消費者不知道的,一個馬桶的「靈魂」其實不在於外表美觀與否,而在於看不見的部位,內部排糞管路彎曲度的設計,好的管路能讓水量省又沖得漂亮。

虹吸馬桶後來發展出所謂的「one piece」單體馬桶,也就是和成有名的荷花系列一直到後來的UFO系列,那種一體成型、看起來沒有水箱的馬桶。這種馬桶在美、日行之有年,因為同樣是虹吸式,卻把水箱縮到跟馬桶座合而為一,省點空間又「安靜」。安靜是因為儲水箱的位置低了,沖水時安靜無聲,就像洗衣機一樣的渦流原理,讓水「平行」流入馬桶內﹙一樣是虹吸式所以還是會先積點水再消下去﹚,然後就看到排泄物在馬桶裡滾啊滾接著就被吸走了。這是靜音單體馬桶,又稱為渦流馬桶。

飛天馬桶歷險記

雖然馬桶已經如此完美,但太空人要上廁所可是極為麻煩的。太空中畢竟沒有重力,我們的糞便不可能像在地面上如此順利地落下。對此,節目中說了個有趣的故事:一位名叫艾倫謝普的太空人因為延遲發射,所以出現了大家原本沒設想到的,需要上廁所的需求,大家只好讓他尿在太空衣裡。從此以後,每位太空人的太空衣裡就都有一個儲尿袋了。順帶一提,這段劇情我剛好在電影《太空先鋒》裡看過。

如今,太空中的馬桶會以和緩的氣流讓糞便慢慢落下,和我以前從書上得知的利用真空原理不大相同;想想也是,如果真是強力真空的話,太空人應該會吸在上面很難過吧XD?書上可能是為了便於理解所以說得不是很清楚。節目裡說,待糞便落下後只需按下按鈕,機器就會自動將它給壓成餅狀,存放在袋子的底部;而當今的飛機底部也有一個儲存槽,不再像以前那樣便完以後就直接往地上落下了。

未來的環保馬桶

以前曾在新聞裡看過臺灣的某間公廁,使用木屑來處理糞便,不再需要水的沖洗,今天這個節目也詳細介紹了這種未來的環保馬桶;之所以環保是因為他完全用不到水,而且產物還可以拿來施肥:當你上完廁所以後,抓一把刨花後的松木丟入馬桶,他們就會一起落入大樓底部的發酵槽,最後成為有用的肥料。問題是,如果管子是直通的話,不是會有臭味的問題嗎?不用擔心,現代將會使用風扇來防止臭氣回流;不過,我覺得奇怪的是,萬一停電的話該怎麼辦呢XD?雖然大樓應該都會有自己的發電機啦!

當然,節目裡也提到,這種馬桶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方便」,因為你還要自己抓一把刨花丟入其中;因此,在未來馬桶的發展上,必須要在環保與便利之間取得平衡,為了環保我們必定需要損失一點點的方便--我想,這就像資源回收一樣吧?雖然我們必須花時間去做垃圾分類,卻等於為環境保護出了一份心力。隨著文明的演進,馬桶將永遠是我們狗以外最好的朋友。

2007-04-26 22:25:06 補充:
我們都知道電燈是由愛迪生發明的,但最早利用電來發光的,是在十九世紀初,由英國的漢弗萊戴維( HumphreyDavy )所發明的電弧燈。他利用導線連接在電池上,然後與兩塊相距很近的炭極連接,由於電弧的產生,所以兩極之間產生了耀眼的光芒。電弧燈存在某些缺點,因此無法廣泛的使用。這包括電弧的光芒過於刺眼、炭極的距離須不斷調整;炭極打火時會冒出嗆人的氣味和黑煙,所以電弧燈無法用於室內的照明。雖然如此,電弧燈還是被應用在燈塔、劇院和廣場這需要高光度照明的場所。

2007-04-26 22:26:32 補充:
在電弧燈發明之後,接著的十多年,有許多科學家投入「如何將電轉化成光」的研究。為了能找出一種經濟實用的電燈,科學家進行了多次的實驗,也累積了很多失敗的經驗,這段時間裡雖然有許多電燈的發明,但都因為壽命太短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跨越障礙進入實際應用的層面。 愛迪生開始找尋有關氣體發光的相關資料,他還買下了煤氣工程學會所有與外界交易的檔和歷年的煤氣雜誌,經常徹底鑽研。有人說愛迪生在成為電燈專家以前,已是一個最權威的煤氣專家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電燈的研究過程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

2007-04-26 22:26:39 補充:
在電弧燈發明之後,接著的十多年,有許多科學家投入「如何將電轉化成光」的研究。為了能找出一種經濟實用的電燈,科學家進行了多次的實驗,也累積了很多失敗的經驗,這段時間裡雖然有許多電燈的發明,但都因為壽命太短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跨越障礙進入實際應用的層面。 愛迪生開始找尋有關氣體發光的相關資料,他還買下了煤氣工程學會所有與外界交易的檔和歷年的煤氣雜誌,經常徹底鑽研。有人說愛迪生在成為電燈專家以前,已是一個最權威的煤氣專家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運氣」,他投入電燈的研究過程可以說是最好的證明。

2007-04-26 22:29:00 補充:
從 1878 年 9 月開始,門羅公園的研究所成了研究電燈的戰場。愛迪生是總指揮,有 7 個經驗豐富的人當他的助手。愛迪生首先尋找適於製作燈絲的材料,並試圖設計出最佳形狀。在前一年的實驗裡中,他嘗試使用過炭化紙、玉米芯和各種纖維,共達幾十種之多,但都沒有成功。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32: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6000051KK049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