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土星的資料?

2007-04-27 3:57 am
quick!^v^
please

回答 (4)

2007-04-27 4:03 am
✔ 最佳答案
土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亦是最吸引人的行星,因

為它擁有明亮的環,它的密度比水還小,只有0.69(水=1),而且它的自轉

速度快,所以土星的形狀明顯地橢圓。

結構

土星與木星一樣,主要由氫和氦組成。最外層是由氨、硫酸銨和水

構成的大氣,這裏的風速極高,在赤道每小時可達1800公里;大氣下面

是液態氫和液態氦,這層約佔土星的三分之二;再下層是液態的金屬氫

和液態的金屬氦;中心是由冰和岩石組成的核心。

衛星、環

土星已知的衛星有22個,最大的是土衛六,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

星,是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土星的內圈衛星在土星環縫中穿梭。此

外,土星的某些衛星還共用一條軌道:土衛十六和土衛十七共用一條軌

道;土衛十和土衛十一共用一條軌道;土衛三、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共

用一條軌道;土衛四和土衛十二共用一條軌道。



土衛六

土星已知有6個環,分別以A-G來表示,由內至外的次序是:

D,C,B,A,F,G,E,其中B環最闊,A環為其次,每個環其實都是由數以千計

的環組成。在A環和B環之間有一條縫,這條縫是由天文學家卡西尼發

現,因此命名為卡西尼環縫(見上圖)。g星環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而光

環是怎樣形成現在還未有定論,但最為人接受的理論是︰土星曾經有一

顆衛星,因為土星的重力使它分裂,分裂後的碎片散開成一個光環。



觀測土星

若用望遠鏡觀測土星,是可能會看到土星環。土星每1年又2個星期

大衝。

由於土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面斜交,所以我們可定期從不同的角度

去看土星環,土星公轉一週就有兩次把土星環邊緣對著地球,由於土星

環實在太薄了,所以那時地球是看不到土星環的,下一次發生這個情形

是在2009年9月發生。



直徑(地球=1) 9.14
質量(地球=1) 95
體積(地球=1) 764
密度(水=1) 0.69
重力(地球=1) 0.92
衛星數目 22
平均溫度 -176。C
最大星等 -0.3
自轉軸傾斜(度) 26.7
自轉週期(地球日) 10小時14分
公轉週期(地球日) 29.5年
2007-05-01 3:41 am
土星相片(http://www.solarsystemexplorer.org/saturn.htm)(http://hk.geocities.com/jy1988/saturn.htm)

土星是太陽系中最輕的行星;是個有63顆衛星的行星;它和太陽的距離為142700萬公里(9580天文單位);直徑為120000公里;質量為地球的95倍;體積為地球的745倍;太陽系中,它的大小和質量都僅次於木星,佔第二位;它的平均密度為0﹒7克/立方釐米,比水還輕;土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為11﹒5米/平方秒,與地球差不多,但它的表面物體逃逸速度為37公里/秒,是地球的3﹒30倍。

土星的大氣以氫氦為並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氨晶體組成的雲,從望遠鏡裡看,這些雲也有於木星一樣的亮帶和暗紋,不過,要比木星的規則,色彩不如木星那樣鮮艷,它的雲帶以金黃色為主;土星上有一個大褐斑,不過規模比木星的大紅斑少得多;木星還有強烈的閃電,而它的氣流運動沒有土星那樣強烈;表面溫度為-140℃,雲頂溫度為-170℃;從探測器探測到,土星發出的能量是它吸收太陽的能量的2倍多,可見土星和木星一樣,內部也有熱源。

現時認為,土星沒有固體外殼,內部直徑為20000公里的岩石核心;而外面包圍著5000公里厚的冰層,再外面的是8000公里厚的金屬氫層,最外面的就是大氣。它也有磁場和輻射帶,雖不如木星,但磁場速度為地球的強千倍,而輻射帶卻不如地球。

土星有一個漂亮的光環,使到土星成為太陽系中最漂亮的行星;整個光環有16圈,有三圈最亮,外環寬19000公里,中環寬28000公里,最裡面的叫做內環,而其他的環都比較暗,很難看到,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外環外面,這些環都是由冰粒、石塊和塵埃組成。但實際上,它們都是土星的‘小衛星’它們很寬,卻很薄;外環繞土星一周需時14小時27分,中環則需時7小時46分,內環更快;另外,由於土星自轉軸和公轉軌道面成了63°,看上去光環轉動速度不一,方向不同,亮度不一樣,形狀不斷地變化,時寬時窄,時隱時現,十分迷人。

土星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平均速度為9﹒64公里/秒,公轉一周需29﹒5年;它自轉得很快,赤道區自轉周期為10小時14分,到緯度60°處為10小時40分。


土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行星,和木星一樣,是氣態行星,不過土星的密度比水還要低,即是說土星會在水上浮起。土星大氣層的成份為97%氫、3%氦和一些微量氣體。

土星擁有太陽系內最光亮和最寬的光環,是最容易看見的光亮,土星的光環資料存放在以下網頁︰

土星光環系統

土星是一個多風暴的行星,呈波浪形的雲帶,是兩股反方向的風的分界線。風速在赤道處可達每小時1800公里。土星表面上有一個卵狀的巨班,名叫「安耐班」,是類似木星大紅班的風暴,不過大小就比大紅班小得多。

2007-04-30 19:42:32 補充:
直徑(赤道) 120 536公里 直徑(兩極) 108 728公里 質量(公斤) 5.6851x1026 與太陽平均距離 1 426 980 000公里 軌道半徑(天文單位) 9.53707 公轉速率 9.64公里/秒 公轉一周時間(地球年) 29.46 自轉一周時間 10小時40分 日出時間相距 10小時40分

2007-04-30 19:42:47 補充:
質量(地球=1) 95.18 密度(克/立方厘米) 0.69 表面重力(地球=1) 0.925 自轉軸傾斜角(度) 25.33 軌道離心率 0.054151 軌道傾斜率 2.4845 從太陽接收的輻射量(地球=1) 0.010994 反射率 47% 最大光度 0.67 平均雲層頂端溫度 攝氏-125度 雲層頂端溫度 攝氏-180度
2007-04-27 6:23 am
土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亦是最吸引人的行星,因

為它擁有明亮的環,它的密度比水還小,只有0.69(水=1),而且它的自轉

速度快,所以土星的形狀明顯地橢圓。

結構

土星與木星一樣,主要由氫和氦組成。最外層是由氨、硫酸銨和水

構成的大氣,這裏的風速極高,在赤道每小時可達1800公里;大氣下面

是液態氫和液態氦,這層約佔土星的三分之二;再下層是液態的金屬氫

和液態的金屬氦;中心是由冰和岩石組成的核心。

衛星、環

土星已知的衛星有22個,最大的是土衛六,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

星,是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土星的內圈衛星在土星環縫中穿梭。此

外,土星的某些衛星還共用一條軌道:土衛十六和土衛十七共用一條軌

道;土衛十和土衛十一共用一條軌道;土衛三、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共

用一條軌道;土衛四和土衛十二共用一條軌道。



土衛六

土星已知有6個環,分別以A-G來表示,由內至外的次序是:

D,C,B,A,F,G,E,其中B環最闊,A環為其次,每個環其實都是由數以千計

的環組成。在A環和B環之間有一條縫,這條縫是由天文學家卡西尼發

現,因此命名為卡西尼環縫(見上圖)。土星環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而光

環是怎樣形成現在還未有定論,但最為人接受的理論是︰土星曾經有一

顆衛星,因為土星的重力使它分裂,分裂後的碎片散開成一個光環。



觀測土星

若用望遠鏡觀測土星,是可能會看到土星環。土星每1年又2個星期

大衝。

由於土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面斜交,所以我們可定期從不同的角度

去看土星環,土星公轉一週就有兩次把土星環邊緣對著地球,由於土星

環實在太薄了,所以那時地球是看不到土星環的,下一次發生這個情形

是在2009年9月發生。



直徑(地球=1) 9.14
質量(地球=1) 95
體積(地球=1) 764
密度(水=1) 0.69
重力(地球=1) 0.92
衛星數目 22
平均溫度 -176。C
最大星等 -0.3
自轉軸傾斜(度) 26.7
自轉週期(地球日) 10小時14分
公轉週期(地球日) 29.5年

 

 
2007-04-27 4:04 am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六顆。土星是一個巨型氣體行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文名稱Saturn是以羅馬神的農神薩杜恩命名的。中國古代稱之為鎮星或填星。

物理特性
土星那兩極扁平赤道突出的橢球體狀令人印象深刻;它的赤道直徑和兩極直徑之比相差大約10%(前者120,536公里,後者108,728公里)。這是由於土星高速自轉的結果。其他氣體行星也是扁平的,只是沒有這麼厲害。土星的平均密度是太陽系諸行星裡最小的,平均密度為0.69(少於水的密度)。這是因為土星有著氣體濃度高的大氣層,言而其核心的密度要比水大一些。

土星內部與木星的類似,中心有一個固態核,其上是液體氫,再上是一個分子態的氫層。土星的核心非常熱,核心溫度為12000K(11,700 °C),而且輻射出來的能量比它從太陽接受到的多。大部份能量是因為開爾文-亥姆霍茲原理(緩慢的重力壓縮)產生,但這還不能充份解釋土星的熱製造過程。額外的熱可能由另一過程產生:在土星內部下的氦雨點不斷與與較輕的氫相互摩擦而產生熱。

土星上層大氣與木星的相似,同樣有一些條紋,但土星的條紋比較暗淡,並且赤道附近的條紋丈都比較非常寬。土星的風速是太陽系最高的,航行者計劃的數據顯示土星的東風最高可達500 m/s (1116 mph)。直到航行者探測器飛近土星,比較纖細的條紋才被觀測到。由那時起,地面望遠鏡已經改善到能夠慣常觀察土星。

有時,土星「枯燥乏味」的大氣層會出現一些長壽的橢圓型斑點和其他常見於木星上的現象。在1990年,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在土星赤道附近有一些白雲,而這是之前航行者探測器飛近期間沒有的。而在1994年,一些較小型的風暴被觀察到。期中1990年的現象就是被稱為「大白斑」的現象的一例。大白斑是土星特有的短期現象,大約以30年為一週期。在1876、1903、1933和1960年都有大白斑出現的報告。若這週期能持續下去,下一次的大白斑現象會在2020年出現。

土星環
土星因為它美麗的行星環而出名,它也是最早被發現光環的行星。土星環首先被伽利略在1610年7月用他自己的望遠鏡觀察到了,但因為望遠鏡成象不好,他並不能意識到這是一個環。他寫信給托斯卡納的大公說:

土星不是由一個而是由三個幾乎彼此在一起的而且從不移動也不改變的物質組成。他們排成一列與黃道帶平行,而且中央的那個物質(土星本身)是兩側的物質(實際上環狀邊緣)的約三倍大。

他也把土星說成是有「耳朵」的。但在1612年,由於光環平行對著地球在觀察者看起來似乎消失了,及後在 1613年光環又再次出現,這現象更進而困擾伽利略。

最終在1655年被克理士提安·惠更斯觀測到完整的土星環,他使用了一個比在伽利略時代能得到強大得多的望遠鏡。那時的一個神學家里奧·阿拉丟斯,說那光環可能是耶穌基督復活進入天堂的聖包皮。但土星環理論直到1665年才被天文學家所接受。

1675年喬凡尼·卡西尼發現土星環的最大一個環縫,卡西尼環縫。另外在其外還有一細小環縫稱恩克環縫,在1837年5月28日由恩克於柏林發現。之後通過天文臺大望遠鏡觀測和行星際探測器拍得的照片,證實土星環由很多之間縫隙很小的多個小環組成的,猶如唱片。近十年來,由於電腦的發展,天文愛好者亦能以較佳的設備拍得以前只能是天文臺大口徑望遠鏡才能拍攝到的恩克環縫。

現在以一具成象質量好的天文望遠鏡放大80倍以上就可清楚看見光環(光環由矽石、氧化鐵和冰這些小如塵埃大如汽車物質組成)。土星環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二個理論:19世紀Edouard Roche認為光環曾是土星的一個衛星,後由於逐漸接近土星而被土星潮汐力所撕裂,亦有認為是被彗星撞擊土星衛星後形成光環;另一個理論認為光環從來就不是衛星形成,而是在土星形成初期的原始星雲留下。但這理論現今不是很多人接受,因為相對於晚近起源的學說認為數百萬年前的土星光環是不穩定的結構。
光環的黑暗一面
土星的光環有二邊, 朝著太陽的和背著太陽的, 它們看起來非常地不同, 雖然從地球看來我們不以為然, 因為從地球上無法仔細觀察一個離太陽如此遙遠的行星。

美國太空總署的卡西尼—惠更斯號將會很快把土星以我們25年內所從沒有見到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光環的背面。

軌道參數
平均半徑 1,426,725,400 千米
偏心率 0.05415060
公轉周期 29年 167天 6.7小時
會合周期 378.1天
平均公轉速度 9.6724 千米/秒
軌道傾角 2.48446°
衛星數量 48
物理特性
赤道半徑 120,536 千米
表面積 4.38×1010 平方千米
質量 5.688×1026 千克
平均密度 0.69 克/厘米3
表面引力 8.96 米/秒2
赤道旋轉周期 10小時 13分 59秒
內部旋轉周期 10小時 39分 25秒
軸傾角 26.73°
星體反照率 0.47
逃逸速度 35.49 千米/秒
平均雲頂溫度 93K
表面溫度 最低 平均 最高
59K 143K  N/A K
大氣參數
氣壓 140 千帕
氫 >93%
氦 >5%
甲烷 0.2%
水汽 0.1%
氮 0.01%
乙烷 0.0005%
磷化氫 0.0001%


收錄日期: 2021-04-26 22:26: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6000051KK039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