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觀世音菩薩,又作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從梵語的 Avalokitesvara 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在佛教中說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的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與西藏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最廣為人知的大菩薩,又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美譽,道教與一貫道亦十分尊敬觀音菩薩,在道教中稱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Status_of_Kuan_Yin.jpg/180px-Status_of_Kuan_Yin.jpg
天后姓林名默娘,五代十國的未期(約公元 943年)在福建莆田湄州島紅螺鄉出生,幼時跟一名道士學法術,到十五歲時,得一仙女授予銅符,之後便漸漸學會替人驅邪治病。除了治病及預知吉凶禍福外,最令人敬佩與崇拜的就是拯溺神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年),九月初八日,林默娘登上湄州的高峰時,竟然在白雲峻嶺之間,如踏平地一樣,悠揚地隨風而去,這時,只見雲端射出了五彩紛繽的光芒,一對金童玉女迎接著林默娘連袂飄飄地昇天而去。
媽祖文化來自福建,後來從沿海傳至全國,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崇拜信奉對相。甚至連日本、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亦都設有奉祀媽祖的天后廟。
圖片參考:
http://www.fushantang.com/1005/ett/mazhu.jpg
媽祖經常與佛教的觀音相提,甚至一同供奉。原因乃兩者女性的外表和大慈大悲的神態有著相似之處。於香港有淺水灣的觀音像及天后像並列,在廟街的天后廟,亦多個神衹一同安放。
以廟宇名稱數量計,天后廟是全香港之冠,相信和昔日香港是漁港有關。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誕辰,已成為一個很有特色的宗教活動。新界等地區會舉行盛大的天后誕巡遊,「搶花炮」或「太平清醮」,很多信眾會到天后廟參拜,希望獲得天后娘娘的庇佑,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觀音同天后明顯不是同一位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