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瀕臨絕種動物的資料(快)

2007-04-26 9:30 pm
瀕臨絕種動物
基本資料
原因
保護方法

回答 (3)

2007-04-26 9:35 pm
✔ 最佳答案
何謂瀕臨絕種動物

科學家估計現在地球上有超過一百五十萬種生物品種(包括植物和動物), 有些研究估計的數目更高出二十倍。而地球上現在有超過1000種動物瀕臨絕種。 單在美國就有超過200種瀕臨絕種動物,包括三分之一的魚、 三分之二的小龍蝦及接近四分之三的蚌類動物。

現在有很多名詞是用來形容生物接近絕種的情況, 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或誤解它們的意思和分別。

若一品種被列入'受威脅'品種,代表牠是屬於'野生環境中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或'易受傷害'的組別中。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每隔四年便會發表一次保育報告。 以下將會就'絕種'、'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的定義作一討論。

'絕種': 若一品種於沒有理由懷疑的情況下,最後一個個體也死去,這品種便稱為'絕種'。

'瀕危絕種'、'瀕臨絕種'和'易受傷害': 這三個種別也是用來形容一個面臨絕種危機的品種, 它們的不同處在於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瀕危絕種'和'易受傷害'分別是面臨最高和最低危機的組別。 面臨絕種危機的程度取決於種群大小、生境大小及成熟個體的數量。大致上,如以上三個參數低, 那物種便面臨較高的絕種危機。

動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生境的破壞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令生物瀕臨絕種。 於自然生境中,生態演替和氣候轉變不斷在進行中,但速度是十分緩慢的。物種通常能適應和應付自然的干擾。 但人類的活動大大地改變了自然環境,他們改變了地形、破壞了物種的生境。很多時候, 自然環境及物種經過人類的干擾後不能復原。物種不能生存,導致牠們的數目不斷下降。
溫室效應、酸雨、污染和砍伐熱帶雨林都會改變生態系統。 當這些改變突然發生時,個別生物可能沒有足夠時間來適應新環境。因此生境的消失使生物瀕臨絕種, 而人為活動是主要的因素。
生物瀕臨絕種的情況在熱帶雨林最嚴重。 那裡的生態正不斷地遭受破壞,泥土表面的營養也被沖刷掉。森林要數百年才能恢復未被破壞前的樣子。 很多嚴重瀕臨絕種的生物都生長在這些森林裡,如果森林的消失速度持續下去, 很多動物和植物就會在地球上消失了。
疾病和狹窄的活動範圍也是威脅動植物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種生物的基因對某種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沒有抵抗能力,該病源體所造成的疾病很容易會嚴重地影響這些生物。 狹窄的活動範圍通常是其他威脅所造成的,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將群體限制在很小的地區。 這不但減少食物的供應和交配的選擇組合,而且加劇了傳染病的傳播。生境損失是導致活動範圍狹窄的原因。 如果物種的活動範圍局限於一個狹窄的生境中,物種間的食物競爭會變得激烈,食物會變得不足夠,導致物種的數量下降。 若少量個體分散於多個小的生境中,而這些生境又不是互相連繫的,因為難於交配,物種的數目就會下降。
原生品種能適應當地的生境,而且與生境中其他生物息息相關。 一些外來品種會對原生品種帶來負面的影響。人類活動在有意或無意中將外來品種帶入本土環境。 外來品種可能會嚴重地影響原生品種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如改變食物鏈和能量流向,會威脅原生品種的生存。 有些外來品種會捕食原生品種。或會改變自然生態和增加食物的競爭。因此外來品種是造成一些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之一。
很多生物因為被過量地捕捉或採摘而面臨絕種,例如捕殺、 控制害蟲、控制捕擸者。在二十世紀時不受管制的捕鯨工業,過量鯨魚被捕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一些動物的器官有很高的價值,也造成了它們被大量捕殺的成因。現時,犀牛角和老虎骨在亞洲的黑市市場仍然有很高的需求。
牠們絕種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 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 物的威脅。

如何保護/拯救瀕臨絕種動物


污染是釀成生物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有毒廢氣、廢水、 輻射和熱能正在污染著我們的自然環境(下圖)。這些污染可以直接殺死野生生物或破壞它們的生態環境。 當生物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它們會減慢繁殖的速度及慢慢地變成瀕臨絕種。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 污染物的控制可能會改善污染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污水處理廠就是一個例子。

砍伐森林會減少一些動物作為休息、居住及覓食的場所。 因此森林的砍伐必須要管制,另外我們也要在生活方面減少對樹木的需求,如節省使用紙張,循環再造和善用紙張。 電子書、電子咭可以用來代替紙張產品。



瀕臨絕種的動物

1.黑 臉 琵 鷺
2.中 華 白 海 豚
3.夏 威 夷 的 座 頭 鯨
4.蝙 蝠

高瀕臨動物
1.老虎
2.犀牛
3.美洲獅
4.綠海龜
5.亞洲黑熊
6. 閉殼龜
7.紅咀相思
8. 鱷魚
2007-04-27 12:02 am
瀕臨絕種仲可能因為
1.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如果唔可以適應食物環境天氣等就會絕種(如恐龍過唔到冰河世紀). 動植物代代都因生活改變體型, 外觀, 習性而適應環境~Revolution (如非洲長頸鹿由馬變成長頸鹿; 而近代就好似有一種非洲既食用樹突變令葉分泌毒性以致食用其葉既長頸鹿死亡)
不能適應突然環境轉變既動植物就會絕種.

2. 地殼變動, 人為原因及外來因素.
地殼變動令地球板塊下滑, 火山爆發等天然災害; 超巨大殞石撞擊星外因素; 人為戰爭等都令某地區特有動物滅絕.



其實係另一個post~(政府,大型公司和我們,可以怎樣保護左猩猩?)~ 裏面我已經荅過類似問題, 都關於呢個題目, 請準許我post多次同細讀D points. 唔投我best answer is okay. 我只想大家認真關注呢個問題...如下:

我都好鐘意猩猩, 尤其黑猩猩(chimpanzee).

其實猩猩威脅主要來自
1. 開闢農地
2. 人口劇升以致土地需求大增(工業, 農業, 及房屋; 猩猩居住地帶多為發展中國家)
3. 過量閥木以至森林面積高速縮小, 影響猩猩居住/領土範圍及食物資源. (導致泥土流失, 增加水浸威脅, 更會損害生物多樣化(Food Chain)及加劇溫室效應
4. 因森林面積高速縮小食物資源減少, 猩猩為食物逃至民居而遭殺害
5. 用猩猩作上等食物 (如非洲國家剛果, 肉與腦為上品)
6. 動物黑市售賣圖利, 作食品, 展品及寵物(尤其瀕危動物更甚, 因為價錢因供應減少急升)


其實很多政府及基構如WWF, RSPCA, ASPCA, HKSPCA已關注多年, 做很多推廣, 癈物分類及再做, 人口控制, 污染物如水的清潔工作, 打擊黑市買賣等, 但係其實作用很低, 因為最終係人形成(有需求demand=有供應supply)
所以最終要加強環保教育給現在人口及下一代為先決條件.
- 減少浪費現有資源
- 少用/買木製品或買再做品(如亞洲國家木筷子問題, 全球紙張問題)
- 不參與買賣野生動物行為
- 全球減少污染物及用電(如汽車癈汽, 個人及工廠排污; 電燈及冷氣用電等), 以免破壞環境及食物鍊(Food Chain)

**** 維持生態平衡 ****

香港政府可做及必需做的主要係公民教育環保教育, 和本土環境保育及城市發展平衡. 以及癈物排污, 癈物分類及再做之研究, 監管及政策實行為主.
之前癈物分類有推廣有實行, 但係好似冇跟進... 發現好多住宅都仲未有開始, 例如美孚新X就跟本未推行過.
如前文所講木筷子及紙張問題係亞洲區要解決問題, 呢個問題直接影響猩猩及所有生態, 包括人類自己.


請支持環保.

**** 如果你鐘意黑猩猩, 去政府公共圖書館, 找Jane Goodall既書, 有中文譯本(英文較原味), 佢係研究野生黑猩猩第一人
2007-04-26 9:49 pm
一)黑 臉 琵 鷺

---基本資料 :大 型 涉 禽 , 身 上 長 滿 白 色 羽 飾 , 鳥 喙 形 狀 獨 特 , 成 匙 狀 , 又 似 琵 琶 , 臉 呈 黑 色 , 皮 膚 裸 露 , 因 而 得 名 。 體 長 約 76厘 米 , 約 重 一 公 斤 。

---原因:主 要 以 沿 岸 淺 水 地 帶 的 魚 蝦 為 食 糧 ,但東 亞 大 部 份 的 沿 岸 地 區 承 受 稠 密 人 口 及 工 農 業 活 動 帶 來 的 重 大 壓 力 , 導 致 生 境 地 破 壞 及 污 染 ,因此有 絕 種 的 危 險。

---保護方法:保護沿 岸 淺 水 環境,不要在此附近興建工廠。

----------------------------------------------------------------------------------------------------------------------------

二)中華白海豚

---基本資料:屬於哺乳類動物(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殺人鯨的近親。

---原因: 1.來 自 陸 地 的污 染 物 及 船 隻 清 洗 儲 油 庫 排 出 的 污 水 2.填海

---保護方法: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7: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6000051KK014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