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的經過和結果

2007-04-26 7:51 am
請列明來源,有圖片

回答 (2)

2007-04-26 8:16 am
✔ 最佳答案
十字軍東征(英語:Crusades,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的聖地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其他天主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每次十字軍開始時,都有講道、宣誓及受予每個將士十字架的儀式,任命成員為教會的將士。雖然十字軍的主要攻擊對象是伊斯蘭教徙,但此狂熱同時發洩在招募十字軍地區的猶太人身上,亦使猶太人受迫害和遭殺害。十字軍令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為。

背景
伊斯蘭教徒在636年開始控制耶路撒冷。十一世紀中期,土耳其的回教徒連番征戰勝利,勢力直接威脅各天主教國家。加上朝聖的基督徒到耶路撒冷的路被封,朝聖者受回教徒侮辱,拜占庭帝國亦被回教勢力包圍。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1095年11月發出呼籲,請法國信徒以武力維護信仰成立十字軍。在為反對異教及收復宗教聖地耶路撒冷為號召,十字軍東征的侵略戰爭拉開了序幕。

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騎士想擴張領地;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羅馬教宗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許多農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宣傳,想到東方去尋找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嬴取名聲、蒐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地圖1095年11月26日,教宗烏爾巴諾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蒙召開宗教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並且說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自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神的旨意亦成為東西方教會召集軍隊的口號。首次十字軍共有兩隊。第一隊是由隱修士彼德所率領,此支十字軍是由二萬名貧農組成,稱為「農民十字軍」。出征不久,已有好幾千人病死於途中。此支軍隊沒有紀律,也做出強迫歸信和殺害猶太人的暴行。軍隊雖到達君士坦丁堡,卻被土耳其人屠殺。另一隊由歐洲貴族組織的十字軍,在西元1097年齊集君士坦丁堡,苦戰數個月,佔領了安條克等城市。但很快又被土耳其軍包圍。經過了兩年的苦撐,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隨即十字軍建立了十字軍國耶路撒冷王國,同時分別建立了三個附屬小國:伊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的裝束1144年,奧斯曼帝國攻佔伊德薩。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 - 1149年),結果遭到慘敗。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攻佔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 - 1192年),腓特烈一世在途中墜水而死,其部隊退出戰爭。薩拉丁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雙方互有勝負,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2年,教宗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 - 1204年)。最初的目標是埃及,後來改變了軍事計劃,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並洗劫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並建立了拉丁帝國(1204年 - 1261年)。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 - 1221年),以埃及為進攻目標。1219年攻佔達米埃塔,1221年由於尼羅河水泛濫被迫撤退。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 - 1229年)仍然以埃及為進攻目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恆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佔領耶路撒冷。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 - 1254年),進攻埃及慘敗,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筆贖金贖回。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還是由法王路易九世領導,進攻突尼斯。路上發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軍隊撤退。

此後,教宗或國王都號召不起東征,十字軍在東方的領土逐漸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後一個據點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陷落,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


影響
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西歐各國人民也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同時教廷和封建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導致大量自由民的出現,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亦是文藝復興的一重要成由。

2007-04-26 00:18:50 補充:
唔識copy圖片,sorry...自己到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1%E5%AD%97%E8%BB%8D%E6%9D%B1%E5%BE%81&variant=zh-tw睇啦...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4-26 6:08 pm

圖片參考:http://www.cmi.hku.hk/Teaching/Crusade/crusade1.gif

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戰爭構成一個思考模式,使後人對大戰發生的原因,更具警覺性。例如亨廷頓的東征思維對我們分析現代的以阿之戰、海灣戰爭和南斯拉夫的種族戰爭等,都有莫大的幫助。
圖片參考:http://www.cmi.hku.hk/Teaching/Crusade/crusade2.jpg

首次東征是由一個叫做彼德的傳教士所率領,他所率領的十字軍是由二萬名貧
農所組成,這支軍隊既無組織,也沒有什麼經濟資源,不久就有好幾千人病死於途
中,有些人雖然 支撐到君士坦丁堡,但到了尼斯亞卻也逃不過土耳其人的屠殺.除
了彼德的軍隊外,歐洲的貴族也組織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到了西元1097年才抵
達君士坦丁堡,花了數個月的時 間才佔領了安提阿等城市,但不久又被土耳其軍
包圍.經過了兩年的苦撐,才到達耶路撒冷 收復聖城,隨後他們建立了四個十字軍
國:伊達沙國,安提阿諸侯國,的黎波里國,耶路撒冷王國.到了西元1144年,回教徒
再度攻下伊達沙北部.西元1147年,第二次十字軍又從歐洲 出發了,但這次東征卻
徹底失敗;而回教徒則在偉大的領導者蘇丹薩拉丁的領導下獲得統一.西元1187
年,蘇丹薩拉丁所率領的回教徒,在希丁之戰打敗了十字軍,重新佔領耶路撒冷.兩
年後十字軍國只剩下三個;就在此時,歐洲又掀起了收復聖地與拯救耶路撒冷的運
動 .第三次十字軍是由英格蘭,德國,法國,三國的軍隊所組成的聯軍.但當德國皇
帝腓特烈一 世死於西里西時,德軍便撤回歐洲,只剩英法的聯軍經海路到達聖地.
他們在亞克登陸,再次攻下耶路撒冷.但不久之後,雙方領袖發生糾葛,法國國王菲
立普二世因而率軍撤回,留下英國國王查理和他的軍隊.但因兵力薄弱,無法有效
攻擊而撤退.此後,查理勉強地解救了十字軍國,並與撒拉丁定約,准許朝聖者自由前
往聖城朝聖.在十三世紀還有四次的十字軍東征,其中只有第六次十字軍東征確實
佔領了耶路撒冷,但僅維持了短暫的時間.十字軍國終於被推翻.
1291年回教徒攻破十字軍所佔領的最後一個城市,結束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西歐各國人民也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同時教廷和封建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導致大量自由民的出現,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亦是文藝復興的一重要成由。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2: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5000051KK054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