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回答 (4)
由1874年至今,香港錄得V度(五度)或以上的有感地震有6次。在香港歷史上,只有1918年位於香港東北偏東約300公里的汕頭7.3級地震在本港造成輕微損毀,當時一些建築物的牆壁出現裂痕。這次地震是香港錄得最強的一次,估計達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VI至VII度(六至七度)。
自1979年至今,香港共錄得53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年約2次。當中大部分的烈度都是介乎III至IV度(三至四度)。最小的是II度(二度),共有5次,而最大的是V至VI度(五至六度),只有1次。
這些地震的震中位置大部分都在香港境外,如廣東省的河源和陽江、台灣、菲律賓和北部灣等。
自1979年以來,震中位於本港境內的地震有6次:1983年在米埔(1次),1982年(2次)及1995年(3次)在大嶼山東部離岸海域。這些境內地震引起的振動均屬輕微,烈度在V度(五度)以下。
香港的地殼結構
世界大部分的強烈地震都發生於地殼板塊邊緣。香港位於歐亞板塊內,而並非處於板塊邊緣。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位於歐亞及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並貫穿日本、台灣及菲律賓。香港距離這條活躍地震帶亦較遠,最近的地方約600公里。因此,本港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
香港的地震風險
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烈度為V度(五度)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15至20年,烈度為VII度(七度)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350至400年。
香港有感地震數目的趨勢
近年香港有感地震的數目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自1979年至今共有53次。首十年期間(1979-1988)有18次,與其後十年(1989-1998)的19次相若。以最近數年計:1996年有3次、1997年有2次、1998年0次,1999年8次,2000年1次,2001年1次,2002年1次,2003年1次,而2004年至今共4次。
參考: 天文台
地震,就是突然而強烈的震動。當地球內部長期積累起來的地應力(即單位面積上產生的抵抗外力的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波動的震盪形式向四方八面傅播出去,令地面發生震動。
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 focus。大多數震源都在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岩石圈內。根據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為三類:淺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
由震源豎一垂直線至地面上的位置稱為震中 epicentre。震中是地表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達這處,震動也最為強烈,破壞程度也最大。
地震而產生的波動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移動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可分為縱波(初波/P波)和橫波(次波/S波)兩種。縱波傳播時,岩石物質振動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一致,而且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時,岩石物質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而且傳播速度較慢。所以,當地震發生時,人們的感覺是先顛後晃。祇能沿地面傳播的地震波稱為面波(L波),是縱波或橫波到達地面後,在一定條件下激發起來的次生波,速度比橫波還慢。一般當橫波或面波到達時,振動最為猛烈,破壞作用也最大。
內營力作用(英文:endogenetic processes),指地殼運動產生強大水準擠壓力,地球內部各種力量所帶來的地形演變過程,地球內部的岩漿為主要能量來源.令地球表層岩石(地殼)震動、擠壓、扭曲、以至斷裂,帶來地震、板塊移動、褶曲、斷層、火山噴發等變化。
地震的種類
地震一般可分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兩大類。由人類活動,如開山、開礦、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統稱為天然地震。
[編輯] 按成因分
構造地震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稱為構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殼上。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動,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釋放,形成構造地震,地震學家通常用彈性回跳理論來描述這個現象。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時岩漿噴發衝擊或熱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較小,數量約占地震總數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關聯。火山爆發可能會激發地震,而發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發。
陷落地震
由於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於地下採礦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層崩塌陷落而引發的地震,稱為陷落地裂。這類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3%左右,震級也都比較小。
誘發地震
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隕石墜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水庫地震。水庫蓄水後改變了地面的應力狀態,且庫水滲透到已有的斷層中,起到潤滑和腐蝕作用,促使斷層產生新的滑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水庫蓄水後都會發生水庫地震,只有當庫區存在活動斷裂、岩性剛硬等條件,才有誘發的可能性。
地震依照深度的不同,又可分為: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間;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於300公里。
一般來說, 震源越淺地震的破壞性也越大。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5: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5000051KK022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