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廣東粵劇
劇在早期叫做本地班或廣東大戲、廣府戲。明末清初,弋陽腔、崑山腔由「外江班」相繼傳入廣東,隨後出現了由本地藝人組成的戲班「本地班」,唱的是「一唱眾和」的「廣腔」,在道光年間改唱「梆簧」(西皮、二簧)。 清代末年,廣東出現了一批被稱為志士班的粵劇班社,他們演出時仿效話劇的化妝、布景,在唱法上 由假聲改為真聲,並開始使用廣東方言演唱。
20世紀30至40年代,粵劇吸收了歌劇、電影、話劇的藝術營養,表演藝術更加細膩和生活化,但商業化的傾向性日趨顯著,舞台上常出現新奇古怪的音樂和裝置,以此招徠觀眾。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商業化的傾向才得以改變。藝術家們對表演、音樂、舞台美術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先後整理出像《苦鳳鶯憐》、《胡不歸》、《秦香蓮》等優秀傳統戲,還創作改編了《搜書院》、《關漢卿》等歷史劇。
粵劇的唱腔音樂以「梆簧」為主,並保留了弋陽腔和崑山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木魚等廣東民間曲調。由於用方言演唱,因此,在韻味上與其他的皮簧戲區別明顯,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粵劇有許多以歌唱著稱的名家,如薛覺先、馬師曾、紅線女以及香港的任劍輝及白雪仙等,他們以精湛的唱工藝術,形成粵劇的流派唱腔,並傳帶出各自流派唱腔的傳人。
2003年8月1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廣東省文化廳及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文化局;中央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中央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廣東省政府雷于藍副省長、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有關領導人在廣州珠島賓館參加了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第三次例會。
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鄰港澳,增強三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夠促進三地的文化互補,形成合力,豐富"大珠江三角洲"區域人民的生活,提升"大珠江三角洲"區域文化的地位,在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發揮"窗口"和排頭兵的作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粵港澳地區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整合已經先行邁出了重要步伐。廣東省文化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分別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舉行了兩次例會,探討合作的具體事宜,確定了演藝人才交流、劇節目合作、售票網路的合建,文化資訊交流共用,文博考古合作,圖書館數位化聯網,弘揚粵劇藝術、申報粵劇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等五大合作專案。
8月15日下午,三地代表在會上通報各自文化合作五個方面的進展情況並提出工作建議。中央駐港、駐澳聯絡辦公室、廣東省政府和省港澳辦領導在會上講話,省文化廳曹淳亮廳長作大會總結。之後,舉行《粵港澳藝文合作協議書》簽署儀式。
附:五大文化合作專案 演藝專案
粵澳支援香港申辦2006年國際演藝會議,推動三地委約作品的演出,鼓勵藝術家、團體在大珠三角巡迴演出及合作邀請國際節目等。廣東方面,省文化廳已將省內14家條件較好的演出場地的中文資料提交香港、澳門方面,對應的英文資料及更多場地資料正在搜集整理中;組織省內30家可直接引進或承接港澳臺地區及外國演出專案的演出經紀機構名錄提交香港、澳門方面;粵港澳三地聯合制作節目赴法國展演,廣東省已作出了展演方案和舞臺設計圖紙;計劃利用廣州星海音樂廳和廣東粵劇學校的場地、人員優勢,明年暑期舉辦"粵港澳三地藝術人才夏令營",並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的交流活動,提升三地青年演藝人才的綜合素質,等等。香港方面,負責統籌編制粵港澳演出場地資料,現已大致搜集了主要演出場地的資料,?節省成本,計劃粵港澳三方各自製作相關網頁,並互相安排連結;將舉行"青年音樂營";香港康文署音樂事務處將與廣州管樂學會合作,安排8隊來自廣東省的學校管樂團來港進行音樂交流活動;考慮舉辦民間機構可參與的經驗交流會,以便瞭解三地文化藝術發展的最新情況及促進合作的機會,等等。澳門方面,在今年的澳門藝術節上,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配合下,挑選了6部故事片、1部紀錄片,舉辦了別開生面的"《銀幕上的老澳門》懷舊尋根電影周"。
文化資訊專案
粵港澳三地已建立文化資訊網連結。在各方網站設置《文化訊息》專欄,推介各地的文化節目。三地加強在"文化諮詢網"互動方面的合作,如網上售票等電子商務。針對香港方面草擬的"粵港澳文化諮詢網"方案,廣東省文化廳建議三地分頭建設,統一主頁面,統一風格,統一欄目,統一格式,方便鏈結。建設中的"廣東文化網"是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行業性網站,重在宣傳弘揚嶺南文化,?繁榮廣東文化事業,發展文化事業搭設一個"政府-公"、"政府-企業"的統一平臺。
文博專案
廣東方面,由中山市文化局牽頭,廣東省文化廳文物處參與,繼續籌辦"粵港澳文物大聯展",初步商定在2005年舉行,具體展品內容、展出地點和時間待進一步研究;準備在今年建立文博領域的聯絡機制和合作平臺;明年5月18日舉辦"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等等。香港方面,由去年11月至今,已與粵澳方面合作籌辦展覽及安排巡迴展出共4次;正在籌劃的合作專案,包括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將應邀來港參與西貢沙下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香港歷史博物館將與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及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合辦展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計劃于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香港自2001年開始,每年舉辦的"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的推廣活動,今年邀請澳門博物館參加,明年邀請粵方博物館參加,等等。港澳合辦"藝海流芳--粵劇花旦王芳豔芬藝術珍品展"。
圖書館專案
廣東方面,近幾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數位化方面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建成我國第一個實用化省級數位圖書館。在建立三地圖書館數位化網路上,由深圳市文化局牽頭,廣東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參與;深圳圖書館分別與香港公共圖書館、澳門中央圖書館交流了圖書、期刊和光碟。香港方面,香港公共圖書館與粵澳兩地共26間圖書館建立了刊物交換計劃合作關係;今年以來,香港公共圖書館已接待廣東方面6間圖書館來訪交流;同一期間,該館共上載了數位化資料約180萬頁。澳門方面,澳門中央圖書館已送出24種書刊到香港中央圖書館,送出36種書刊到深圳圖書館;澳門中央圖書館也已分別收到香港中央圖書館送來的94種書刊、深圳圖書館送來的59種書刊。
粵劇藝術專案
著重於粵劇藝術推廣與人才培訓。作了推廣粵劇藝術,申報粵劇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一專案由廣州市文化局牽頭,廣東省文化廳藝術處參與,廣州市文化局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資料收集工作,正與國家文化部協商申報事宜;省文化廳擬按原計劃從2003年開始,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在粵港澳三地同時舉辦推廣粵劇藝術活動;準備組織三地的青年粵劇演員在三地舉行粵劇折子戲巡演,或進行青年粵劇演員比賽活動。香港方面擬於今年11月30日在香港舉辦"粵劇日",並已向粵、澳方面提供三地共同舉辦粵劇藝術活動的草案。澳門方面,則已邀請廣州粵劇團參加澳門藝術節,演出其創作的《花月影》,使廣大觀對粵劇的改革成果和新的藝術形式有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