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糖尿病是一種症候群,包括許多代謝異常和各種神經、血管病變等,但目前糖尿病的診斷幾乎全靠血糖高低來決定。測定血中胰島素、升糖素、酮體、C胜鋛、糖化血色素和果糖胺的濃度,均不能取代血糖對糖尿病診斷的絕對地位。而自體免疫抗體測定和胰島素阻抗僅作為糖尿病分類的根據。血糖濃度也是糖尿病控制良窳指標之一、低血糖反應的客觀證據、和調整降血糖藥物劑量之重要依據。
血糖
所謂血糖,如無特別指明,應指靜脈血、全血中的真正葡萄糖濃度。空腹時靜脈、動脈和微血管血之血糖值很接近,前者約比後兩者低2-3mg/dl(每百毫升2-3毫克)。臨床上為了方便計,一般視為三者相同;但是飯後則相差較大,靜脈血糖比微血管血糖低約20-70mg/dl。最近很多實驗室以血漿糖代替全血糖測定,其好處為血漿較易運送保存,受酵素性糖分解影響較少,並可避免貧血或紅血球過多所引起之誤差。但血漿糖比全血糖高15%(不是15mg/dl),兩者的換算可以下公式行之:
血漿葡萄糖(mg/dl)=血糖(mg/dl)x1.15
如果受試者有嚴重貧血或紅血球過多症,則應以下公式換算:
血糖(mg/dl)=血漿葡萄糖(mg/dl)x[1-(0.37)x血球容積]
測定葡萄糖濃度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認為使用葡萄糖氧化(glucose oxidase),己糖激(hexokinase),O-toluidine,Somogi-Nelson,Autoanalyzer ferricyanide 或Autoanalyzer neocupronine 等方法測得的值,均可代表真正葡萄糖值,但以Folin-Wu方法測得之血糖值比真正葡萄糖值高出20mg/dl。採血時也要注意,抽出來的血標本應裝於乾淨試管內,以防細菌性糖分解。最好應立即測定血糖,以防止酵素性糖分解。一般而言,酵素性糖分解的速率在攝氏37度時為每小時10-20mg/dl,在室溫環境為每小時5-10mg/dl;在攝氏4度之冰箱內則僅每小時1-3mg/dl。所以如不能立即測定血糖,應將標本冷藏於攝氏4度冰箱內,或去除血中之紅血球(30分鐘內可避免酵素性糖分解),也可加入氟化鈉,以便減少酵素性糖分解。但氟化鈉會影響葡萄糖氧化方法測定血糖,如一定要用此方法測定,氟化鈉劑量應減少到2mg/dl 以下。
尿糖
葡萄糖可以自腎絲球體濾出,卻又由近端腎小管再吸收回體內。腎小管再吸收有極限(稱為腎臟葡萄糖閾值),一般而言血糖濃度升高到180mg/dl以上,葡萄糖會從尿液中漏出來,於是可以偵測到尿糖,尿糖愈多常表示血糖也愈高。
目前診斷糖尿病最重要的方法是血糖測定,不過早期的糖尿病篩檢多以尿糖試驗的方法進行,其敏感度和特異度都很差。主要的原因是受到腎臟葡萄糖閾值的影響。閾值愈高,尿中比較不會出現葡萄糖;反之則容易出現葡萄糖。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閾值愈高的人,就是血糖高也不一定會出現葡萄糖;而閾值低的人,縱使血糖在正常範圍內,也可以出現尿糖。腎臟之葡萄糖閾值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年齡愈大或糖尿病史愈久,閾值愈高;男性比女性略低;而婦女懷孕時或小孩閾值降低,尤其在懷孕最初三個月,約有50%正常孕婦,尿中會有葡萄糖出現,但這並不表示就有糖尿病。
雖然尿糖檢驗較方便、便宜、病人不需忍受扎針的疼痛,且過去亦有使用尿糖試驗當作糖尿病篩檢之第一步,但是基於以下理由我們仍不推薦此法:
腎臟葡萄糖閾值常因人而異;就是同一個體也會因時而異。
尿糖測定會受尿液濃稀,水分攝取或某些藥物影響。
尿糖測定陰性可能是低血糖、正常血糖或輕度高血糖,無法分 別。
尿糖檢查敏感度低(隔夜禁食後檢查,其敏感度只有16.7%),篩選結果必然遺漏很多病例。
最近美國糖尿病控制與合併症研究、日本熊本大學報告和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報告均指出早期診斷糖尿病,早期治療可以改善患者之預後,則由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之立場來說,沒有理由選用敏感度如此不佳的方法。
如果尿糖篩檢只當作很多階段篩檢之第一步,則隨之證實檢驗所需花費之人力物力必定無法達成節省經費之目的。
不過對於不能經常測血糖或不願意測血糖的糖尿病患,尿糖試驗就成為追蹤血糖控制的次佳選擇。早期使用鹼性銅溶液半定量法(Benedict's test),需使用酒精燈加熱尿液,如果病患操作不熟練,可能灼傷自己。以後有商業產品如Clinitest (改良Benedict test);葡萄糖氧化方法,特異性較高的Tes-Tape, Clinistix, Diastix 和chemistrip uG等,不需用酒精燈加熱尿液,使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