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甘地 改編撰文/張文貞 圖/高賢志
在西元一八六九年的時候,以倡導『不合作運動』率領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政治領袖-甘地,誕生在印度提阿瓦半島的波班達。
甘地在世時,雖然貴為印度首相;但是再追溯到他的家族淵源時,甘地並不是出生在具備從政資格的貴族家庭。
很早很早以前,甘地的祖先原本是個雜貨商;到了他的曾祖父時,才棄商從政。在印度古時候,類似這種以平民身分做到大官的例子,可以說少之又少。
因為印度自古以來就存在著貧富貴賤的階級制度,不同階級的人不能同桌吃飯,也不能通婚;而且祖先是奴隸,後代的子孫就天生註定是個奴隸,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換句話說,印度古時候的階級制度,是代代相傳的世襲制度。
印度古時候的社會分為四個階級:最高階級是和尚,稱為『婆羅門』;次要階級是貴族及武士,稱為『剎帝利』;接下來的階級才是農人與商人,稱為『吠舍』;最卑微的階級就是奴隸,稱為『首陀羅』。如此看來,甘地的祖先屬於社會階級制度中的第三個階級。
由於曾祖父的努力向上,獲得晉升,甘地家族的後代才能夠承襲貴族身分,在印度各大王國擔任首相。不過,甘地家族的官運之所以能夠那麼好,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們的家教嚴謹,願意花心血調教子孫的人格,為他們培養具有擔當大任的氣度。
像甘地的父母親就是一對以身作則,並且不厭其煩的教導子女向善、行善的好父母。
甘地的父親個性耿直忠厚,從來不做非分或違法的事。他擔任首相多年,不但不會仗著自己官高勢大到處欺壓百姓,反而清廉自守,勤正愛民,絕不接受任何人的賄賂。所以,甘地的爸爸並沒有為家裡賺取大筆的財富。不過,甘地的爸爸卻因為具有高潔的人品而深受國王及人民的愛戴,也獲得妻子及兒女的敬重。尤其是甘地,他更是以父親為榜樣,有時他甚至幻想自己長大以後,也能像父親那樣,人前人後的受人尊敬。
雖然父親的品德深深的影響著甘地,但是真正督促甘地一言一行的,卻是他的母親。
甘地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她有一顆清靜、細膩的心。每次孩子犯了錯,她不會怒目對待,也不會重言批評,只是靜下心來思考孩子犯錯的原因,然後再以慎重的態度,用婉約的言語加以勸戒。不過,只要甘地犯錯,不管大錯或者小錯,母親都會適時的加以糾正,絕不容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正因為如此,母親的謹慎小心,反而常常遭受孩子們的抱怨,說她挑剔成性。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來購物的母親給撞見了。母親看不慣甘地那一付不正經的模樣,當場就說了他幾句。哪知道,甘地不認錯也就罷了,竟然還理直氣壯的頂撞母親說:「媽,妳也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偶爾不修邊幅又不礙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親沒等甘地把話說完,就連忙搖頭制止,說:「孩子,不注重細節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嗎?再說,連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貼的,將來又如何能仿效妳的父親處理眾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現在就向我低頭認錯,只希望你日後能改過。」
由此可見,甘地他母親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是嚴肅而不失寬厚的。
雖然母親對甘地的錯誤,總是和顏悅色、好言相勸;可是,如果甘地犯了不誠實的過錯時,她就會一反常態的嚴厲指責。不過,正因為母親如此注重甘地的人品,所以甘地的性格才能夠始終光明磊落。
又有一次,當時的英國政府派遣傑魯士督學到學校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傑魯士一共出了五道題目,其中四題,甘地都答對了,只有「茶壺」這個字不會寫。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來。這時,老師剛好走到甘地後面,看見甘地還有一題沒作答,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腳,暗示甘地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願偷看別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
當考試成績發表之後,老師把甘地叫到面前對他說:「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關係?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只有你一個人考八十分;如果你聽老師的話,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們就可以接受表揚了。」
儘管老師這麼抱怨著,甘地卻不以為然的反駁老師,說:「我覺得靠作弊獲得高分而被表揚是可恥的,我堅持憑我的實力考取滿分。」說完,甘地就背著書包回家了。
從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這麼的擇善固執,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險精神,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無理壓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獨立、自由,並且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聖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