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漢的影響(20點呀唔該'')

2007-04-25 5:40 am
如果我係當時ge商人 /農民/權貴地主,佢(王莽)改革對我有咩影響?
例如政治,,土地,社會,經濟等方面有咩好影響or壞影響?

回答 (3)

2007-04-25 5:48 am
✔ 最佳答案
政治方面:

A. 模仿古制:王莽即位後,即改正朔,易服色,並取法【周禮】,恢復古代官制,如大司農改稱羲和、太常改稱秩宗等,宮室和郡縣亦均改名:

B. 恢復封建:

a. 重建領地制,設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b. 分天下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區分六服,每服一千八百諸侯,總

六服為萬國。

c. 恢復古代巡狩之制,並依時舉行郊祀、養老及大射等古禮。

d. 廢除所有的王號,以前受漢冊封王號的四夷君長,亦一律降號為侯。

乙. 經濟方面:

A. 王田制度:公元8年(始建國元年)下令禁止買賣田地,恢復井田制度,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稱為「王田」,不得買賣,限定男丁八口以下之家,佔田不得超過一井(即九百畝),過限的田須分給宗族鄉鄰,原來無田的由政府授田,每夫一百畝,目的在解決社會上貧富懸殊的現象。

B. 五均六管:

a. 五均是一種古代管理市場的官名,以徵收一切地稅為主。王莽於長安及五郡(臨淄、宛、成都、邯鄲、洛陽)立五均官,專營民間日用必須品如五穀、布帛等收買及出賣,以平抑物價,防止商人囤積居奇。

b. 六管(筦):將鹽、鐵、酒、五均賒貸、貨幣鑄造、名山大澤收稅六項事業收歸國營,設官主理,禁止豪富操縱,目的在裁抑兼併,防止豪門富賈操縱及開發資源。

C. 改革幣制:廢除當世通用的五銖錢,定貨幣為六大類,即金、銀、龜、貝、錢、布,計二十八品,稱為「寶貨」,嚴禁私鑄。

D. 低息貸款:政府以五均及貢(商業稅)所得,貸款給貧民。貧民缺乏資本經營生產事業,可向政府貸款,息率為所獲純利的十分一,喪葬祭祀的貸款,則不收利息。

E. 工商業稅:凡人民從事漁、獵、畜牧、巫、醫以及養蠶、紡織等業,均收取所得純利的十分一,稱「貢」。

F. 徵荒地稅:即今日之差餉稅,凡荒廢田地不事耕植;或城廓中的空地,任令棄置者,均須徵稅,藉此鼓勵生產,以收地盡其利的效果。

丙. 社會方面:

A. 禁止買賣奴婢:

西漢時貴族豪戶畜奴婢往往數以千計,王莽下令限制每家奴婢數額,並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以防止奴婢數目的增加。

B. 強迫游民勞動:

凡無業游民,每年須納布一匹,否則強迫勞役,由國家供給衣食,目的在杜絕無業游民。


我唔知你想問改革既影響 定係改革既好壞處
2007-04-27 5:39 pm
王莽變法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9年)。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結果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缺乏改革的技術能力,而行政官員大多近乎腐敗貪污;
改制前後缺乏周詳計劃,以致法令繁複,朝令夕改,如:多次幣制改革,令貨幣種類繁多,導致通貨膨脹;又以嚴刑強制執行,使人民反感;
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賣買私屬、行五均六莞,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自然鳴鼓而攻之。

自王莽假借符瑞﹐終於篡漢﹐而美其名為禪讓﹐以後東漢﹐魏﹑晉﹑宋﹑齊﹑梁﹑陳﹐經隋﹑唐﹑五代至北宋﹐其間各朝﹐每易代之際﹐繼起首領固以力為後盾﹐而皆假禪讓方式奪取帝位﹐以正視聽﹐實屬欺已欺人。

2007-04-27 09:41:31 補充:
仲有一個參考資料:chist.yy2.edu.hk/al_paper1_wongmon2.htm
2007-04-27 3:35 am
王莽變法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有他的政治理念,並開始進行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結果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評價
綜觀王莽的一系列新政,其主要問題乃只求名目復古,常要求恢復周禮,徒增行政困難。如實行王田制乃根據周代的「井田制」,但井田制的崩壞乃因為人丁增加,耕地不足以養活各人丁,再實行井田制自不可能成功。又如幣制改革不但令貨幣種類繁多,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貨幣都全是古時貝殼,皆是因為使用不便才被淘汰,再恢復使用自當引起混亂。

除了不符世情外,王莽篡漢失敗還有其他原因:

缺乏改革的技術能力,而行政官員大多近乎腐敗貪污;
改制前後缺乏周詳計劃,以致法令繁複,朝令夕改,如:多次幣制改革,令貨幣種類繁多,導致通貨膨脹;又以嚴刑強制執行,使人民反感;
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賣買私屬、行五均六莞,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自然鳴鼓而攻之。


收錄日期: 2021-05-02 13:1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4000051KK048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