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home.kimo.com.tw/ntuaboriginals/0300301.htm
潮
汐是一種相當有規律的海面升降現象,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其成因是由於月球和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各處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水位、地殼和大氣的週期性升降現象,其中以海洋潮汐最為明顯。當海面上升時稱為「漲潮」;海面下降時稱為「退潮」或「落潮」。從漲潮轉為退潮時海水位達到相對最高時稱為「高潮」或「滿潮」;從退潮轉為漲潮時,海水位達到相對最低時稱為「低潮」或「乾潮」。高潮或低潮時,有一段很短的時間,海面無升降現象,稱為「停潮」或「平潮」。潮汐的週期,即高潮至下一次高潮或低潮至下一次低潮相隔的時間,各地都不一樣,平均約為12時25分。高潮和相臨的低潮之水位差稱為「潮差」。潮差也有週期性,即潮差會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以半日潮為例,其週期約為14.77日,以農曆計算的話初一、十五之間隔約為一次潮差之時間。
影響潮汐現象的主要成因有:地球繞太陽的自轉及公轉週期、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海岸地形及海水溫度、氣象等方面。
由於天體之間的引力為潮汐現象之主要成因,所以天體運動之週期性必定影響了潮汐周期的時間,所以在天文學上的恆星日、太陰日、太陽日等(恆星日為以對準恆星之一點為起點到下一次對正恆星之同一點的時間,而太陽日及太陰日也是以此方法計算出來的時間),因此如果地球與另一天體運轉剛好到了最短距離,而時間也剛好為恆星日之起點,則到了下一次恆星日之時間時,潮汐現象可能會到達最大或最小的週期點。
另外,水波為一種分子及能量的波動,而受海水及波浪的推引作用,潮汐現象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因此潮汐的變化有一定的週期,而其運動的特性可視為一種波動,這種波動稱為潮波。因地球表面的水深平均不超過四公里,但潮波的波長可達20000公里,所以潮波可視為淺水波,屬長波性質。當潮波在行進的過程中,會因海水深度的改變和海底摩擦,使速度減緩。而潮波從較寬的河口進入逐漸變窄的河道時,會造成海水的堆積。例如每年中秋節左右錢塘江的暴漲潮就是因為碰到每年一次的大潮週期,加上漲潮海水向陸地推擠,而越接近陸地海水深度越變越淺、海底摩擦和河口逐漸越來越窄的多重影響所造成的。
因此,當船隻在沿海航行時,尤其是在河口或海峽,其潮流強勁,頂流航行時航速減小,使航行時間加長;順流航行時,如船速與潮流速度相等則船舵完全失效,容易發生海難。至於較淺的港口或河口,對於吃水較深的船隻,非俟滿潮不能進港。當船隻要離靠碼頭時,常利用船隻的慣性前進,而潮流和風向均是影響船隻行動的重要因素,稍有不慎則很容易發生碰撞。漁撈工作也要注意潮流的動向,決定網具佈放的位置與深度,才能獲得較佳的漁獲。水庫洩洪也要計算潮時,以避免洪鋒到達河口時遇到高潮,河水無法宣洩造成海水倒灌。至於一般民眾的休閒活動,會選擇低潮時抓螃蟹、撿拾貝類和海藻,釣魚就要依所要釣的魚種選擇漲潮期或退潮轉漲潮的時間,而觀賞水鳥會選在高潮前後的時間。可見潮汐的影響對人類活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