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不是計農曆?

2007-04-24 9:45 pm
為什麼清明節不是計農曆,而係計新曆?

回答 (2)

2007-04-24 9:49 pm
✔ 最佳答案
爲什麽清明節是陽歷4月5日而不是陰曆?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清明一詞1936年版<辭源>的解釋是,"三月節",古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曰:“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到了清明時節,我國的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其平均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因而,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就氣候變暖,草木青茂,一掃入冬以來的寒冷枯索景象,呈現出一派生機勃發、清麗溫馨的春色春光。
這裏的"節"就是節氣的節,節氣一詞按<玉海>(算是古代的辭源)的說法是"五日爲一侯,三侯爲一氣,故一歲有24氣.每月二氣,在月首爲節氣,在月中爲中氣."從前的24節氣是慢慢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的.在春秋時期,《呂氏春秋》就只記載了八個節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西漢《淮南子》一書中首次完整地記載了廿四節氣。在西漢初年的<禮月令疏>中以驚蜇爲正月中,清明爲二月中,後漢劉歆作<三統曆>以驚蜇爲二月節,今曆以清明爲三月節,穀雨爲三月中.以後每個朝代都按照當時對天文學的瞭解(特別是對太陽運動的瞭解)修改曆法並頒佈民間施行。清朝順治年間西方科學家湯若望(漢名,在清朝任官職)曾在奏張中說到節氣反映太陽活動的規律同時也是觀察總結了北方地區物候變化規律所致“如果節氣安排的時間不對,則太陽起落的時間、晝夜的長短都會引起混亂,現在的節氣安排只是考慮了北方,即便是在北方各地的同一節氣,也會相差1-2天,中國幅員廣大,這種混亂影響人民起居生産……”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地區不同的農諺,來看到同一節氣在全國各地的氣候和物候上的差別。
華北、華中地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東北西北和內蒙古各地:“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黃河中下游地區:“柳近清明翠縷長,多情右袞不相忘”;江南地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嶺南地區:“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河西走廊:“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從根本上講,二十四節氣是陽歷,節氣是由地球公轉時所在的位置確定的。地球公轉一周爲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爲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廿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歷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最多相差兩天。
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月相29.5天的周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一年12個月,每月卻是以30爲基本天數,24節氣中,立春是一年的開始,但是,“百年難遇歲朝春”,如2000年龍年除夕(2001年2月4日)適逢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有報道說,從西元前221年至今,在有據可查的兩千余年間,龍年除夕巧逢立春的機會只有6次。(另注:清稗類鈔“時令”篇中有乾隆朝三次出現此種正月初一爲立春的記載)所以,簡單地說,按照陰曆,正月的第一天並非一定是立春節氣,但按照陽歷,立春的每年都在2月3-5日。
因爲陰曆紀月推算節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曆書所載各個節氣發生的時間是要由國家頒佈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說明當時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講農曆中節氣的設置規律往往只是確定月首爲節氣,月中爲中氣,兩個節氣間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節氣歌也是一般人掌握節氣規律的必學知識。稍微複雜一點的推算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現在按陽歷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說,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
總之,四五清明說起來是一個農曆的節氣,但它是用陽歷方法確定下來的日子,這個說法在使用西曆以前是沒有的。就好像說3月21日是春分,6月23日是夏至一樣。用節氣來反映太陽的運動規律是中國古人了不起的發明。
2007-04-24 9:50 pm
清明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之後十五天,關於清明節的起源,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其一是源於一個古代忠臣的故事。
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4: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4000051KK014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