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赫梯國是印歐語中之第一國, 如果說祥西出埃及時是在拉美西斯二世時, 他必會見赫梯1, 可是不會, 不因是摩西的後人進入加南地時是公元前八百年, 再加上幾大年流浪, 出埃及是應是元前九百年左右. 只是傅道人不會, 而要硬塞歷史, 再搞出個大頭佛.
"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1200年的500年,是赫梯國的強盛時期,史學家稱之為“赫梯帝國”。他們相繼占領了內安納托利亞很多地方,且不斷向外擴張,先后攻占了現在的敘利亞、巴勒斯坦所在地,還揮師東征,攻陷了巴比倫帝國的首都巴比倫,成為中東強國,并同當時的文明古國埃及發生沖突。要知道,當時的古埃及國王是大名鼎鼎的第19王朝的拉姆西斯二世。兩強之爭必然引發大戰。
赫梯人同古埃及人的戰爭延續了16年,雙方都精疲力盡,損失慘重。尤其對法老王來說,遠征的負擔更為沉重。雙方都有罷戰之意,然而誰都不愿服軟,如同今天的巴以沖突。公元前1275年,赫梯老國王駕崩。新國王是老國王的弟弟哈圖希利三世,他要全力穩定內部,樹立政績,便主動派出友好使團去埃及講和。這自然正中拉姆西斯二世的下懷,雙方在卡德什簽署了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和平條約,法老稱之為“孟斐斯和約”。和約刻于一塊銀板,上書“偉大而勇敢的赫梯國王哈圖希利和偉大而勇敢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共同宣誓:從此,雙方互相信任,永不交戰﹔一國若受他國欺凌,另一國應出兵支援……”。
和約簽訂后,哈圖希利國王欣喜中還把一位女兒遠嫁給拉姆西斯二世,盡管拉姆西斯后宮無數,僅王子就有99位。為了紀念這個“勝利”,拉姆西斯二世千里迢迢從盛產綠松石的埃及南方特選一塊珍貴的巨大綠松石,作為給赫梯國王的禮物。赫梯國王把它安放在一個大殿里。從此,當時的中東兩強數十年和平相處,百姓安居樂業。 "
赫梯人信奉神祗,但與歷史上其他文明不同的是他們也容忍別的宗教信仰。他們被稱之為“萬神的民眾”,因為他們允許信仰敘利亞、巴比倫和其他國家的神,並把這些神請迸了自己修建起的萬神殿裏。考古學家在漢梯沙廢墟遺址上找到過31座神廟的遺址,其中最宏大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被稱之為大殿。它占地5英畝左右,是一座建築複雜,四通八達的廟宇,可能曾經擁有200多名僧侶、神職人員、樂師以及其他供奉神祗的人。考古學家們曾於1962在大殿的一間貯藏室裏發現一塊陶碑,其文字顯示此廟宇是為供奉風雨雷電之神和太陽女神而修建的。他們是赫梯人供奉的最高神明。在赫梯王國最後的幾個世紀裏,赫梯的國王也被認可為眾神之一。
赫梯文明繁榮了5個多世紀,但到了西元前1200年,災難降臨了。科學家們已找到證據證明大約在不長的幾年時間內,漢梯沙和其他許多赫梯城市就被夷為平地。雖然說赫梯王朝的覆滅來得迅猛而突然,但致使它遭此滅亡的各種條件因素卻已孕育了好幾十年。長達一個世紀,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乾旱,一系列的莊稼歉收,似乎嚴重地削弱了赫梯王國的實力,學者們相信長時期的旱災給整個地區帶來了不安和騷動,人民開始遷徙,尋找好一些的生活環境。於是,自身臣民的不穩定,再加上北部遷徙而來的擄掠性遊牧部落和西部入侵民族的合力,把赫梯王國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到了西元前1150年,赫梯王國已經徹底地不復存在。那些在城市毀滅時倖存的赫梯人四散奔逃,在許多年之後最終為別的民族所同化,然而赫梯文化在歷史上卻留下了自己的一頁,在赫梯王國覆滅200年以後,在安納托利亞東部和敘利亞北部又崛起一系列小的王國。考古學家們相信這些王國的人民不會是赫梯人的後裔,但是他們卻選擇了赫梯人的語言,承借了赫梯人的一些宗教和風俗習慣。學者們把這些王國稱之為新赫梯人。
在敘利亞,新赫梯人建立起了城邦,並持續到西元前8世紀左右。正是這些敘利亞新赫梯人雕刻了後來威廉·萊特在哈馬找到的石頭;而《聖經》裏提到的也正是這些新赫梯人。哈馬石頭和《聖經》上得到的零散資訊僅是第一手線索中的一部份,這些線索幫助現代學者解開了赫梯文明之謎,即當年查裏·特克思爾在土耳其岩石山上找到的廢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