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馬俑的資料

2007-04-24 2:17 am
我想要西安兵馬俑的資料

我要好多!!!

ThX........................................

回答 (4)

2007-04-24 2:21 am
✔ 最佳答案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裡的下河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裡,外城周長6.3公裡。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裡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d/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general.JPG/200px-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general.JPG

兵馬俑

其他名稱

英文名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法文名
Mausolée du premier empereur Qin

基本資料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登録類型
文化遺產

評定標準
文化遺產(i) (iii) (iv) (vi)

登録年份
1987年

官方網頁
UNESCO(英語)

地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d/dd/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200px-LocMap_of_WH_Mausoleum_of_the_Qin_Emperor.png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裡,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採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采、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編輯] 墓葬

[編輯]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製,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範,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瞭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豔,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受空氣氧化影響,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編輯] 隨葬品

[編輯] 秦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裡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裡。其於1979年中國國慶節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編輯] 參看

秦始皇
秦始皇陵

[編輯] 圖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f/TerracotaChina.jpg/80px-TerracotaChina.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f/Terracotta_army_xian.jpg/120px-Terracotta_army_xian.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5/Group_of_terracotta_warriors_at_Xian.jpg/80px-Group_of_terracotta_warriors_at_Xian.jpg


一隊的兵馬俑站在第一坑後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d/Terracotta_warriors_at_the_pit1_in_Xian.jpg/80px-Terracotta_warriors_at_the_pit1_in_Xian.jpg


兵馬俑,第一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0/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detalle.JPG/120px-Xian_guerreros_terracota_detalle.JPG


兵馬俑,第一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c/Soldier_Horse.JPG/90px-Soldier_Horse.JPG


兵俑和他的馬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b/Red_stripes.jpg/90px-Red_stripes.jpg


陶俑的背部還可見到殘餘的一少些紅油漆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4/Group_of_soldiers.jpg/120px-Group_of_soldiers.jpg


原本兵俑是手持長矛的,但陵墓被發現後,一堆人擁進這裡,並偷了他們的武器。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a/Xian_museum.jpg/120px-Xian_museum.jpg


最大的兵馬俑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8/P1010019.JPG/120px-P1010019.JPG


四匹銅馬和一架銅馬車(這裡的馬是較現實中的馬小的)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Terrakotta_2006_1.jpg/90px-Terrakotta_2006_1.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2/Terrakotta_2006_2.jpg/90px-Terrakotta_2006_2.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Terrakotta_2006_3.jpg/90px-Terrakotta_2006_3.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1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1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2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2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c/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3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3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4/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4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4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4/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5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5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6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6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7_ubt.jpeg/93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7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8_ubt.jpeg/51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8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9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09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0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0_ubt.jpe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1/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1_ubt.jpeg/120px-TERRACOTTA_ARMY_%40_Gdynia_2006_-_11_ubt.jpeg




2007-04-24 2:26 am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發掘  
秦始皇帝陵位於西安市臨憧區東的驪山北麓。通過考古勘探,在陵園內外已發現各種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員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較重要的有:兵馬俑坑、銅車馬坑、馬廄坑、珍禽異獸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吏俑坑、青銅水禽坑,以及各種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園內外還發現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大量的宮殿建築遺址。整個陵園猶如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它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園。

一號俑坑保護陳列大廳是紀念館中最早的建築,此後,考古人員繼續發掘工作,並陸續發現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放有最多的兵馬俑,數目達六千,俑坑呈長方形,長二百三十米,寬六十二米,深四點五至六點五米,面積約一萬四千多平方米,比兩個足球場還要大,故踏足館內,即有一種震撼感覺。導遊說佔大多數的兵馬俑是排列整齊面向前方,只有兩側及最尾的士兵是背向軍隊站立,這種排列方法是古代行軍陣式,兩側和最尾的士兵是用來觀察外圍形勢,以防有人突襲。導遊又指各個武士俑高度約一點八米,不同的裝束代表不同官階,容貌各有不同,有說是當時的陶匠師傅,按照真實的秦軍士兵來塑造的。看到壯觀的兵馬俑,當然要拍照留念啦!館內貼有告示,指明不能使用閃光燈和相機腳架,所以請遊客們不要閃燈,以免因閃光燈所釋放的能量損害文物,導致褪色及變質。
參考: internet
2007-04-24 2:26 am
兵馬俑被發現之後,學術界即展開了研究。當時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誰是兵馬俑的主人?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率先提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但不久有人表示異議,認為兵馬俑離秦始皇陵太遠,而且上繪顏色鮮豔,不合秦水德,因而提出秦昭王之母宣太后才是兵馬俑的主人。這種觀點提出後引起學術界的爭論。

1984年,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召開的第一屆學術討論會上,全體代表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絕大多數學者都反駁宣太后是兵馬俑主人的說法,提出大量論據證明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就是兵馬俑的主人。現在,這種觀點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一號俑坑小資料:
坑道座西面東,東邊的門當為正門
由東至西長:230米
由南至北寬:62米

一號俑坑的結構:
東西兩端和南北兩側各有5個斜坡門道
四面有環廊圍繞
環廊之內有9條東西向的過洞,各長180米,寬3.5米
過洞與過洞之間以土牆相隔


二號俑坑小資料:
位於一號俑坑東端北側20米處
平面為曲尺形:東西最長處為124米,南北最寬處為98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二號俑坑的結構:
二號坑東西兩邊各有3個斜坡門道,北邊有1個斜坡門道

二號俑坑大致分成四個單元:
弩兵陣
車兵陣
車兵、步兵、騎兵混合陣
騎兵陣


三號俑坑小資料:
位於二號坑的西端北側,兩坑相距25米
正面看去呈「凹」字形:東西長17米左右,南北寬21.4米,面積約 520平方米

三號俑坑的結構:
三號坑是軍幕,也就是軍隊的指揮部,坑中的士兵是擔任警衛的衛兵。

此坑結構較複雜
東邊有一斜坡形門道,直通正面的車馬房
車房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南北向長廊,長廊的西邊連接南北廂房
南廂房分為甬道、前室、後室
北廂房呈東西向

http://www.chiculture.net/1204/home.html

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TNiCxGqkMAt3ezygt.;_ylu=X3oDMTB2ZjQ4dDExBGNvbG8DdwRsA1dTMQRwb3MDMgRzZWMDc3IEdnRpZAM-/SIG=1242q5ruc/EXP=1177410125/**http%3A//www.chiculture.net/1204/1204a02/index.php

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TNiCxGqkMAu3ezygt.;_ylu=X3oDMTB2M3MzdmZoBGNvbG8DdwRsA1dTMQRwb3MDMwRzZWMDc3IEdnRpZAM-/SIG=11aq4a8l1/EXP=1177410125/**http%3A//www.bmy.com.cn/

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TNiCxGqkMAyHezygt.;_ylu=X3oDMTB2azJrdmpwBGNvbG8DdwRsA1dTMQRwb3MDNgRzZWMDc3IEdnRpZAM-/SIG=12imfeie2/EXP=1177410125/**http%3A//www.shs.edu.tw/works/essay/2005/10/2005102921492191.pdf

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TNiCxGqkMAzHezygt.;_ylu=X3oDMTB2bDEyNXM5BGNvbG8DdwRsA1dTMQRwb3MDNwRzZWMDc3IEdnRpZAM-/SIG=1227dkp4j/EXP=1177410125/**http%3A//yy2.hkcampus.net/~yy2-chis/newpage2.htm
2007-04-24 2:25 am
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率先提出,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但不久有人表示異議,認為兵馬俑離秦始皇陵太遠,而且上繪顏色鮮豔,不合秦水德,因而提出秦昭王之母宣太后才是兵馬俑的主人。這種觀點提出後引起學術界的爭論。

1984年,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召開的第一屆學術討論會上,全體代表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絕大多數學者都反駁宣太后是兵馬俑主人的說法,提出大量論據證明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就是兵馬俑的主人。現在,這種觀點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一號俑坑的結構:
東西兩端和南北兩側各有5個斜坡門道
四面有環廊圍繞
環廊之內有9條東西向的過洞,各長180米,寬3.5米
過洞與過洞之間以土牆相隔



四號俑坑的特點:
坑內沒有隔牆,沒有青磚墁地,沒有木架結構,更沒有出土任何文物。
其餘三個坑為東西長,唯獨此坑是南北長。以上各種差異引起不少學者的疑惑。
四號俑坑的推測內容:
多數學者認為,這個坑是未建成的四號坑;大概是坑快挖好時,秦末農民軍進攻關中,工程被迫停止。理由是此坑的深度與一、二、三號坑的深度相同。

但對此坑的擬定的內容則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已發現的一號坑為右軍,二號坑為左軍,三號坑為指揮部,唯獨缺少中軍,四號坑即是擬建中的中軍。
有學者則認為一號坑表現秦軍列陣的情況,二、三號坑表現秦代軍營及幕府的建築結構和格局。古代的作戰隊形多作橫排方陣,由此推論,四號坑該擬建作表現對敵的場面。


兵馬俑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極為珍貴的軍事資料。通過這些兵馬俑,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秦代的兵制。 秦代的軍隊可以分為中央宿衛軍、邊防軍和郡縣兵三類。兵馬俑即屬於前者。秦代實行徵兵制,所有軍人都是從民間的適齡男子中甄選而來的。

從體貌特徵上看,兵馬俑坑中的士兵,主要來自關中地區,也有一些來自巴蜀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

秦代實行軍功爵制,軍人「勇於公戰」,這種情況在兵馬俑勇猛的神態上也有所反映。兵馬俑坑中的戰車、甲衣、兵器都由中央主管兵械等器物的「寺工」製造,這說明秦軍的兵器和甲衣是由政府發放的。至於兵馬俑坑中的士兵俑穿著不同的衣服,則說明秦軍的服裝是由自己準備的。

兵馬俑是一支威武之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軍的精神面貌。秦自戰國以來,武功赫赫。尤其是在戰國後期,不斷向東方擴張,與魏、趙等國進行了一系列兼併戰爭,多次打敗東方的勁旅。秦始皇即位後,更進行了大規模的消滅六國的戰爭,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全國統一後,又北擊匈奴,修築長城,南開五嶺,平定百越,顯示出強大的軍事實力。秦國能夠在軍事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有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兵馬俑裝備精良、陣列威武,作待命出征狀,正是強大軍隊的縮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12: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3000051KK029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