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問題!!

2007-04-23 8:10 pm
我想要一啲座右銘!!
唔該!!

回答 (2)

2007-04-23 8:13 pm
✔ 最佳答案
在人生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句話、一個道理,能夠啟發自己,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準則,於是將之書於案桌上,每日自我提醒,如同長輩在旁,時時耳提面命一般,就叫「座右銘」。
  銘,就是鑄刻的意思。座右銘不見得是鑄刻在木頭上、石頭上,或是寫在卡片上;岳母刺字,勉勵岳飛要「精忠報國」,不就是刻在背上的座右銘嗎?
  座右銘更重要的,是要刻在心中,銘刻於心,永不忘失。自古以來,忠臣孝子、賢君明相、士林學子、工商企業等,各種職業,各種人等,都有各自的座右銘。






財富並非永遠的朋友,但朋友卻是永遠的財富。
*需要向他做太多解釋的朋友,還是絕交了的好。
*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敵人。
*口才宜於用來應敵,卻不宜用來待友。
* 朋友如金錢,獲得容易保有難,朋友如金錢,沒錯,不過,倒不如改為朋友如硬幣來得貼切,你不用時滿口袋都是,一旦急著要打電話,翻遍了口袋,一個也沒有。
*失去金錢的人,失去很多﹔失去朋友的人,失去更多; 失去信心的人,失去所有。
* 富貴時,人人都把我們當朋友;患難時,我們才有機會知道誰是朋友。…阿拉伯諺語
* 朋友應像口和手,手痛時用口去吹,口痛時用手去撫。…非洲諺語




乘風破浪闖難關,
奮鬥努力事可成。
成事在人,謀事在天。
決心就是力量,
信心就是成功。
只要有恆心,
鐵柱磨成針。






有生就有死,有愛就有恨。我們因愛而生,因生而愛,又常常懷恨而死,因死而恨。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織這生死愛恨的網,也用了一輩子的時間,解那生死愛恨的結。只是,看穿了,生死愛恨能有多少距離?看破了,生死愛恨只是一念之間。
今生都不積極把握,憑什麼矚望來生?勇敢地面對今生,今生債,今生了!連前世未還的債也今生了斷!
當正義與責任應當發言的時候,不要讓金錢出聲;後者一出聲,前者往往就沈默了。
你可以停下車,幫助一個陌生人檢視他們輪胎,但當你彎腰時,要小心你的後腦;你可以弓下身,撫摸一隻受傷的狗,但在蹲下時,要小心你的喉嚨;人可以同情,但要知道同情時,也是最放鬆戒備的時候。
機會是要創造的,每個偶然裏都會有必然,許多聰明的人知道必然導出偶然,再以偶然創造必然。
真正的成功,是使自己成功,也讓對手成功。
我們要知命、惜命、造命、救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所以我們不能認命!
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同一時間永遠只能做一件事的人,將可能被淘汰。
人生就是如此,我們既要有迎向光明、成功的胸懷,也要有面對厄運的能耐。
只知剛的人,難免被折斷;只有柔的人,到頭來終是懦夫。只有那些剛柔並濟、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而在崎嶇坎坷且多荊棘的人生道路上,以最適當的方式來應對的,才可能作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帝給每個人同樣的時間,只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過人的成就;也只有知道計畫的人,才能事半功倍。
當你被奉承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你為什麼被奉承,而且應該知道,如果失去了那被奉承的東西,你也可能失去已獲得的一切。
不要輕視任何人,也不要輕視自己,因為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貴人,你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貴人。
記住!年輕人,"無心"往往主是一種錯誤!
要成功,先得上臺面!臺面都上不了,怎麼成功?
不要以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也不要以為過去的光榮可以永遠地被肯定,在這個世界上,"現在的成功"才是重要的,而現在馬上便成為過去,下一刻又得有下一刻的成功。
在前進時要知道自製,免得只能進而不能退;後退時則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卻重整之後,能夠再向前行。
對已知的環境,做進一步想;對未知的環境,做退一步想。
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但是每個人使用的效果卻不相同。如果你沒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無法戰勝惰性,就很難把握時間。
快樂就是完成理想,完成任務,就是由無到有的創造;從這一站到下一站的旅程。快樂就也就是積極地生活。
在我們的生命中不總是風和日麗的,但是有些人在淒風苦雨裏,卻能咀嚼出另外一種美,也只有這種人最經得起打擊,也才稱得上懂得人生的情趣。
壓力雖不好受,但它會使我們站得更挺、步履更穩,能夠在未來承擔更大的壓力,產生更強的鬥志,而且從身體的內部、心靈的深處,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力量,走向人生的凱旋門。
生物就是在競爭中成長與進化的,有競爭就有壓力,只有具備最強的實力,又能忍耐最大壓力的人,才能站到巔峰。
在學習間工作,是一般人所謂的打工;而在工作中學習,則是打工者應有的態度。
不要以市場價值來衡量東西,而要以環境來做考慮,因為同一杯清水,在沙漠與在河邊,價值是不同的。
人是為活而生,不是為死而生!即使死神敲門叫我們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
2007-04-23 8:21 pm
最愛座右銘﹕「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論語.里仁》4.15 朱子註

據聞特首曾的祖先就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曾參,約生於公元前五百年)。則他都算是名門後人。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學生,而且原來曾子的父親也是孔門的弟子,兩父子有幸都受業於孔門之下。曾子在儒家的流傳中算佔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孔子死了之後,曾子被認為是孔門的正傳,而曾子是子思的老師(子思就是孔子之孫),子思又是亞聖孟子的老師,據韓愈的儒家道統承傳系譜,古代聖王傳之孔子,孔子又再傳孟子,這樣說來,曾子既然是孟子的師公,當然算是保存了儒學道統精神的一個重要人物了。

曾子是個很重孝道的人。據說有一次他落田種瓜的時候,錯手弄斷了瓜的根部,他父親居然大怒而將他「杖擊,幾近要死」。孔子知道此事後,不但無維護曾子,而且還說如果曾子來,不許他進來,原來孔子認為:「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今參(曾子)陷父不義,安得為孝乎!」。原來並非「打就企定,錯就要認。」就叫做孝,做孝子要顧及「老豆打我有理」,又要顧及「老豆打我唔死」,似乎在孔子心目中的「孝義」係行為藝術多D。曾子的主要思想就是提倡孝道,所以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史記》說《孝經》就是曾子所寫的,又據某些學者研究《大學》裏修身的內容都是曾子作的。

《論語》記載了幾句曾子所說的話,有一句名言多數人人聽過:「吾日三省吾身」,在《論語》的整句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曾子在《論語》還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可以說是承先啟後的,是個儒家大道理來,在〈里仁〉篇這樣說: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參呀!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念。」

曾子曰:唯「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孔子走出去以後,別的學生便問曾子道:這是什麼意思?」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他老人家的學說,只是忠和恕罷了。」

雖然孔子自己講有個核心觀念貫串他的儒家學說,但是他老人家對「吾道一以貫之」一直都沒有說明,就只有曾子以「忠恕」二字來詮釋孔子這一貫之道。「忠恕」確實是儒家倫理的金律,但通常只被人們稱為銀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的金律是耶穌所說的「如果你想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後來朱夫子(朱熹)為「忠恕」作注曰:「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即是說盡力做自己的份內事就叫忠,將心比己就叫恕,朱子這注至今仍然被看為是最好的解釋。講開又講,這一個「忠」字或者就是儒家倫理於政治上的好處,可見歷代皇帝都表面地以儒家治國,因為有大條道理在,絕對名正言順。

從哲學方面看,學者認為這個「忠恕」二字確有一體兩面的意思,不過「盡己之謂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而「推己之謂恕」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前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自己行得正企得正,也使人行得正企得正」,我想大概不能理解為「你好我好」的意思,不過「你好我好」確實較容易做得到,後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也不能理解為「過得自己,過得人。」的意思,當然這又是較容易做到的,畢竟義與利之辨也不是容易把握得當,枉論持之以恆,我自問最多只是明多於行。

講番這一貫之道,傳到孟子就更發揚光大了,原來孔子的倫理精神不只是講「識做人」咁簡單,其中仲有天人合一的超越精神,這就需要了解到儒家的道德反思的意義,所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確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所發展的這個天人合一精神就全在這句「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不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盡心上〉,這句話的前段大意是指毫無保留地依照自己的良心本心而行事,之後當你有所反省,當能默會遙契上天了,孟子講的「天」不是指自然界、人格神或者超自然力量的意思,天只是指道德的最高根源。咁樣講夠未呢?未,因為孔子孟子的思想太「濃」,但是再解釋起來又是很費力的,因為「心、性、天」都好鬼形而上,所以到了宋明儒家就用了近六百年咁長的時間,連同《大學》、《中庸》、《易傳》三部巨典大著來貫通「盡心、知性、知天」的義理,你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大道理、大事件」了。中國哲學的主要觀念都是很濃的、飽和度很高的,好處是任你點「灌水」,依然化不開,但缺點是不講求概念清晰,不似西方哲學講求概念的精簡,清楚又界線分明,學者就常以「方以智」來點出西方哲學的精神,至於中國哲學的精神就是「圓而神」,神當然不是指上帝或者神仙之類,而是指夠靈性、夠神妙的生命體現,最重要的是指價值創造的精神,事實上,圓形在平面圖形之中是最具無限性特徵的。西方「方以智」的哲學精神的害處是太過於二分碎裂,缺少了很多親和性,不過,中西哲學都是相對而言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21: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3000051KK011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