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是哪一個朝代?

2007-04-23 6:19 am
可以告訴我正確答案嗎? 先謝嚕~

回答 (4)

2007-04-23 8:25 am
✔ 最佳答案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是在秦朝﹐ 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中國。

秦始皇,全稱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結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
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佈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后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遠交近攻、分化离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后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后,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万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后,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体的情況下,徵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里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民間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對修築長城的怨言。修築長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匈奴,但當時匈奴實力並不強,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後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蒙恬死后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占領了燕、代等郡。綜上所述,長城本身在後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2007-04-27 5:52 pm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是在秦朝﹐ 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中國。

秦始皇,全稱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以趙為氏,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秦始皇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
2007-04-24 5:07 am
秦朝﹐( 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中國)
2007-04-23 6:38 pm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名贏政(前259~前210),秦莊襄王之子,莊襄王死後繼秦王位,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稱始皇帝,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終年49歲。葬於酈邑(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25里處)。
--------------------------------------------------------------------------------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於趙國,又稱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另一說為呂不韋之子)。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位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后的男寵毒專權。公元前238年親政,毒乘他外出之機,舉兵叛亂,他一舉粉碎叛亂,誅殺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後逼殺呂不韋,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接著,嬴政採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買關東六國權臣,離間其君臣關係,遠交近攻,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贏政統一天下後,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國家的一切政務都由皇帝裁決,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隨後,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公元前213年,嬴政為了控制思想,採納李斯的建議,將秦國的歷史、醫藥、卜筮和植樹以外的書下令焚燬。禁止私學。第二年,方士盧生和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贏政聞知後派人追緝,侯生、盧生逃亡,贏政大怒,將有牽連的460多個儒生全部坑殺於咸陽。這兩件事. 史稱「焚書坑儒」,它鉗制了思想,嚴重地摧殘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廣西崇左縣)四郡。同年又派大將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了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遷來內地人民,建築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使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至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象郡。

  贏政在位時期徭役繁重,刑罰苛嚴。人民除了將收穫物的三分之二繳作賦稅外,還得負擔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發70多萬人,在渭水南邊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他又征發農民將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向東向西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到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西北)的城防,這就是偉大的萬里長城。它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當時,全國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達150多萬人,男丁不夠,連婦女也被抓去運糧餉。許多人被折磨而死。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繳、銷毀民間兵器外,還規定一人犯死罪,親族—起處死,叫作「族誅」;一家犯法,鄰里同罪,叫作「連坐」。人民隨時都會被指控犯法,被罰做苦役,或者斬腳、割鼻、處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滿路都是。

  贏政又好大喜功、浪費無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沿途刻石頌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嬴政實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階級矛盾就開始激化,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10年,贏政進行最後一次巡遊,隨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掌管皇帝文書的宦官)趙高和他最喜歡的小兒子胡亥。他渡過錢塘江,一直到達會稽郡的吳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東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病勢轉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趙高起草詔書,並將詔書和國璽遞送給長子扶蘇,催扶蘇立即趕回咸陽,主持喪禮。當李斯草擬好詔書呈交嬴政審閱時,嬴政已經死去了。

  扶蘇因為勸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貶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軍中任監軍。趙高歷來與蒙恬一家有仇,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殺。蒙恬懷疑,不肯自殺。扶蘇忠厚,相信詔書是真的,便自殺而死。

  趙高秘不發喪,將嬴政屍體放在車中,關上車門,拉上車簾,讓百官以為秦始皇仍然活著,每天在車外奏本;一面帶領大隊擁著屍車匆忙趕回咸陽。因為天氣炎熱,屍體腐爛發臭。趙高派人弄來夭批鮑魚,命令每輛車上裝鮑魚一石,以混淆屍臭。接著發喪,並擁立胡亥為帝。秦始皇為歷史上對始皇帝嬴政的通稱。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參考: 銅雀夕照中國歷史網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34: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2000051KK061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