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作一篇大約500字關於功夫的文章(20分!!!!!!!!!!!!!!!!!!!)

2007-04-23 5:00 am
請作一篇大約500字關於功夫的文章(20分!!!!!!!!!!!!!!!!!!!)

回答 (1)

2007-04-23 5:07 am
✔ 最佳答案
中國武術是一個龐大的武術體系,兩廣人稱為功夫、武功,更被近代中國人視為國術、武藝、國粹。當中包涵大量不同流派的格鬥、技擊手法、武器使用技術。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巨系統之中的一個子系統。因此,它體現中華民族對攻防技擊的理解和經驗積累,以及自立、自衛、強身、健體的自我運作,同時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思想冶鍊等民族文化特徵。由是,同所有的其它技擊一樣,中國武術往往帶有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龐大的兼有技擊、健身功能的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一般估計,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的人類用棍棒等工具與野獸搏鬥,逐漸積累了一些攻防經驗。而商代產生田獵更被視為武術訓練的重要手段。
商周時期,武術為舞蹈的一種形式。通常利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御,習舞干列為教育內容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很重視格鬥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在這時期,劍的製造及劍道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秦漢時期,盛行角力、擊劍,有宴樂興舞的習俗。鴻門宴中即有項莊舞劍。其形式更接近於今天武術的套路。漢代槍的應用達到顛峰,各種槍法開始出現。據傳華佗首創「五禽戲」,是中國武術的濫觴。
許多的認識都認為武術起源於戰鬥的需要,但是《中國武術——歷史與文化》一書卻提出武術雖然部分來自軍事需要,但是大部分還是來自民間的私鬥。軍事用途的武術和民間武術的要求不同。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綠色是停止的止,紅色是干戈的戈。止戈為武 《國家地理雜誌》在《鄭和下西洋》裡的研究報導指出[來源請求],南北朝時期,佛教禪宗始祖達摩把印度的武學帶入中土河南嵩山少林寺,為中國的武學融入了國際性的精華。
唐朝實行武舉。並用考試的辦法授予一定的稱號,這大大促進了武術的發展。此時武術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形式,並產生流派。也是在這段時期,中國武術開始影響到東南亞各國。
宋元時期,是武術發展的高潮。以民間結社的武藝組織為主體的民間練武活動蓬勃興起,有習練槍棒的「英略社」,習練弓射的「弓箭社」等。也出現了浪跡江湖,習武賣藝為生的「路歧人」。有單練、對練的形式。
明清時期,武術大為發展。明朝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許多記載武術的書籍也相繼出版;清朝官方禁止習武,民間通過「社」、「館」等形式秘密傳授武藝。產生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流派達幾十家之多。清代是武術融合的時代,摔跤技法融入武術之中。使武術的技擊技巧得到完善,也是武術的分水嶺,觀賞套路和實戰技擊技術正式的分離。
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國術館。1936年8月中國武術隊赴柏林奧運會參加表演。1956年,中國武術協會建立了武術協會、武術隊等。1985年,在西安舉行了首屆國際武術邀請賽,並成立了國際武術聯合會籌委會。1987年,在橫濱舉行了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1990年,武術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屆「亞運會」競賽項目。1999年,國際武聯被吸收為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這是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的標誌。
中國武術門派之多,在世界武術中 也是非常少見的。據統計,中國目前有「歷史清楚,脈絡有序,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種約300多個。郭希汾的《中國體育史》中提到門派眾多是由於南北地 理、氣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氣候嚴寒造成北派拳術氣勢雄勁,大開大合。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術也比較細膩。諺語也有「南拳北腿」之說。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起源自北方的八卦掌就很少用腿攻擊,而南方的詠春拳卻有不少腿擊技巧。
中國武術的流派繁多,卻沒有統一的命名方法。有些按地區命名(如河南派心意拳);一些按山脈、河流(如武當派);有以宗師姓氏命名(如楊氏太極拳)……以往,這些流派會以主修內功、外功來粗略劃分,成為內家拳和外家拳兩大類;現代,一般按其內容分為套路和搏擊格鬥兩個類別。
中國武術的學習,目前在武館或一些武術教學場所公開招收學徒。而傳統武術的拜師學藝目前在民間卻仍然保持了許多古代的傳統,需要有人推薦,然後遞帖 子行拜師禮。雖然已經很少像以前那樣「師看徒三年,徒看師三年」,但是仍然會有較長時間的觀察期,讓師傅了解這個徒弟是否可教;讓徒弟了解師傅的功夫是否 可學。
中國武術的修煉,各門各派都不相同。大體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內功和外功。尤其是其中的內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視為最重要的內容,素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說法,不肯輕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見的傾囊相授。
就內功而言,主要的中醫理論基礎是中醫的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為臟腑之表,臟腑為經絡之里」,修煉經絡,會對臟腑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中國武術的內功主要練的是內氣,而經絡是內氣運行的通道,內氣在經絡中按一定方式運行,會對經絡本身、相應的臟器以及身體的整體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
就外功而言,很多外功的修煉要藉助藥物作為輔助。輔助的作用主要分為輔助練習、療傷、調理及增強身體相應部位和器官等幾方面。藥物的作用通常同時包括其中的多個方面。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各家各派大同小異。一般有站樁,例如站馬步;各種鍛煉肢体柔韌性的方法(和現代其他體育項目的鍛煉方法差不多);一些基本招式和基本套路的練習。這是對於傳統武術而言,對於現在的套路武術,則具有一定運動員水準,就直接進行套路動作的學習,對於傳統武術的基本功並不大重視。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講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手法有拳、掌、鉤,「四擊八法十二型」。

[編輯] 內功 要是用呼吸、吐納、運氣方法,配合身體動作,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效果。
由於中國民間思想受道教影響深遠。道教有說法認為大宇宙(世界)和小宇宙(身體)能互相溝通影響,所以有所謂氣功或內功的修練。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部份武術流派亦有「養氣」、「練氣」、「運氣」之說。一開始,內功並不是中國武術的內容。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和氣功結合。
不同流派對「氣」的理解不盡相同,不過大體源自對外在大氣的想象,近似於中醫理論中的氣,但不同於近代科學中的空氣或其它氣體。內氣又稱「真氣」或「氣」,而修煉內氣大致分為動功和靜功兩大類,前者以一定的動作套路配合呼吸、意念實現對內氣的增強、推動,廣泛流傳的如太極拳等;後者主要依靠呼吸和意念實現同樣的目的。練習較前者困難。並且,由於深度的入靜,容易受外界干擾而產生偏差(即所謂「走火入魔」)。
內功的修煉效果: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將氣功修煉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方法。如果長期堅持並且練習得法,能使精神健旺,全身高度舒適,並能增強體質。 如果作為技擊的基本功長期練習,則可以大幅增加肌肉爆發力,並增強體力。一些主要流派,都有發出內氣的功夫。
有傳說運用內功,可以在近距離不經接觸,而打擊對手(如少林功夫中的陽光手)。但一般認為此種功夫需要長期刻苦練習,並且各門派傳統上都不願公開自己的修煉方法,因此內功修煉的這種效果尚未能得到公開證實。內功修煉的這種效果尚未能得到公開證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從未有在實際對戰中使用過此種功夫做出實際傷害的可證明事例發生(如少林功夫中的陽光手)。

[編輯] 外功 主要是增強身體的筋、骨、肌肉的強度,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威力。
練習方式從手段上看有與其他技擊種類相似的地方,都是反覆打擊一定硬度的目標或反覆承受擊打,但在中國武術中,中藥對於外功的練習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輔助練習、療傷、調理及增強身體相應部位和器官等幾方面。
外功修煉的效果:外功的目的一是增加自身的抗擊打能力,二是增加進攻的威力。由於武術作為技擊實戰的意義早已基本消失,只有很少數人在練習外功。公 開的表演和武警訓練的內容包括用磚頭猛擊頭部,磚頭破碎而頭部無損傷等。更早時期的關於外功的公開表演有例如義和團時期的刀槍不入的表演。


收錄日期: 2021-04-26 18:14: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2000051KK054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