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曹操即魏武帝也。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及詩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曹操原姓夏侯,他的父親夏侯嵩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曹。年輕時,讀了不少書;依照東漢選拔人才的制度,四十歲以上才有資格被察舉為「孝廉」,並且必須經過政府的考試。曹操因為父親在朝做太尉的官,祖父又是最有權勢的宦官,所以受到特別的優待,二十歲就被察舉為孝廉。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
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即現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
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後自為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士申階級及社會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他在文學上也有極高的成就,《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樂府詩的經典作品。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 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 西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害,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西元229年,曹丕死,孫權即正式建立吳國,稱帝,都建業。西元252年病逝。
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備的英雄。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據有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丁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