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是否真有其人, 還是虛構出來的?

2007-04-22 8:11 pm
花木蘭是否真有其人, 還是虛構出來的?如真有其人, 又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回答 (3)

2007-04-23 2:48 am
✔ 最佳答案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已久﹐
很多人心中都有疑問:
花木蘭代父從軍究竟是否真有事?
花木蘭又是否真有其人呢?

從很多資料看來﹐
花木蘭的姓氏、住居等已經無從考究﹐
而且木蘭辭中的情節亦有不合理的地方。

現今花木籣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亦有些是反對的。
但是對於這個流傳多年的傳說﹐
本人認為已經難以證實其真確性﹐
我們只要把花木蘭視為我們一個值得學習的人物就好了。



【參考資料1】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2602473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參考資料2】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0400063

  在延安市杜甫川內,與萬花山隔河對峙的果園山,原名在家陵。據傳為花木蘭的墳墓。通往墓的山間小路原為磚石砌成的臺階,長30多米,每階寬約2米,臺階邊還有拴馬樁。半山坡有石碑,高約1.5米,寬1米,厚0.1米,上書“花木蘭之墓”。
  花木蘭,西漢初毫人。木蘭,原姓魏、名木欒。父魏應。文帝時,匈奴南侵,木蘭家鄉深受其害。為抵抗其侵略,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戰死後被追諡為孝烈。
  歷史上有無花木蘭其人?南宋程大昌根據白居易“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和杜牧“彎弓征戰作男女,夢裏曾經與畫眉”詩句,而肯定花木蘭實有其人。有的經過考證,認為木蘭姓魏,有的說姓宋,而多數人認為姓花。有的文章考證“木蘭”是鮮卑族姓,因而斷定木蘭是鮮卑族人。
  也有人認為,以上這些說法只能說明後人喜愛花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形象,因而將“木蘭”寫入詩裏,但都不足以證明真有花木蘭其人。從全詩看,木蘭系少女名字。不然,豈有面對天子表姓略名之理?又豈有自述家世中,先言“阿爺無大兒”,即講“木蘭無長兄”之理?有人認為,花木蘭雖未必實有其人,但北人矯建尚武,騎馬射箭成為風氣,不僅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樣。因此,《木蘭詩》應是流傳的一個相類似的事實,經許多無名作者的潤色,民間藝人的傳唱,後又經過各族人民的流傳,成為有系統的故事詩,而花木蘭則是人民現實生活中塑造的典型化了的人物。
  對於《木蘭詩》的評價,有人認為《木蘭詩》不過描寫了一個代父從軍的孝女,沒有什麼時代意義;木蘭不過是故事中的主角,夠不上什麼英雄人物;木蘭只是一個兒女情長的閨秀,缺乏勞動人民素質。有人則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魏,據史書記載:西元402年至492年90年間北魏與柔然(即蠕蠕)大的戰役就有20次,《木蘭詩》故事的歷史背景很可能是北魏抵禦柔然入侵的反掠奪戰爭。作者在詩中不僅歌頌了木蘭的愛國熱忱,也通過棄官還鄉表現了她不羡慕功名利祿、熱愛和平生活的高尚情操。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中指出:“詩中描寫的木蘭,確實表現了中國婦女的英雄氣概和高尚道德。”“北魏有《木蘭詩》一篇,足夠壓倒南北朝的全部世族詩人。”
2007-04-22 9:00 pm
花木蘭是真有其人
是明朝的人
參考: me
2007-04-22 8:37 pm
更係有啦...唔信睇下呢個網子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25: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422000051KK016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