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少數民族的資料
維吾爾族
民族:維吾爾(Uygur)
居於中國的人口:1990年-7,164,231人
2000年-9,041,200人
2010年(預計):11,410,000人
主要聚居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廣東省,北京市
官方身份:識別的民族
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基督徒:約50人
超過9,000,000名維吾爾族人生活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另有約2,000名維吾爾族人居住在湖南省。最近,大約20,000名維吾爾人遷移到了廣州市。1921年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各個突厥群體沒有自己統一的名稱。他們用各自居住地附近的綠洲來稱呼自己。1921年突厥群體的領袖們在塔什干會面,選擇了維吾爾這個名字作為他們身份的標誌。維吾爾的意思是「團結」或「聯盟」。
在八世紀中葉,維吾爾族人居住在現今蒙古境內。公元840年左右,他們受到從北方來的柯爾克孜族的攻擊,遂往西南方向遷徙,到了他們現在的家鄉。大多數維吾爾族人信奉混雜著迷信成分和通俗化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新疆南部的勢力比北部強大。現在,雖然幾乎所有的維吾爾族人都認為自己是回教徒,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歷史的某個時期,大多數維吾爾族人是基督徒。
維吾爾族人的祖先之一是突厥柯爾特部落。到1009年,柯爾特部落已有200,000人受洗成為基督徒。在十二世紀和十三世紀,「整個部落都被認為是基督徒」。從十四世紀開始,基督教在維吾爾族中消失了,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這種情況持續了500年,直到1892年一個瑞典佈道團重新開始在維吾爾族人中間工作。到二十世紀30年代,超過300名維吾爾族人皈依基督教,他們主要居住在喀什市。
阿卜杜拉可汗在1933年來到亞肯特,他驅逐了佈道團,並在一次大規模死刑處決中殺死了維吾爾族信徒。雖然在新疆有許多漢族基督徒,但很少人想到向維吾爾族人傳福音。很多教會領袖更絲毫不感到羞恥和罪疚地公開承認他們對這些族人沒有負擔。當一個教會長老被問及向維吾爾族人傳福音的問題時,他喊叫著說:「你瘋了!」現在已知的大約有50名維吾爾族人相信主耶穌基督。最近更有些報告顯示,很多維吾爾族人都開始逐漸接受基督。
小小資料室:
「回族」、「伊斯蘭教」和「穆斯林」名稱簡介:
「回族」(Hui):這是中國其中一個民族的名稱,差不多所有「回族」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不過人們多稱「回族」中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為「回教徒」。
「伊斯蘭教」(Islam):這是此信仰的正確名稱。
「穆斯林」(Muslim):信奉「伊斯蘭教」信徒的名稱。所以「回教徒」即是「穆斯林」。
其它少數民族
由於少數民族多居住在邊遠地區,生存環境各異,飲食習慣也大相逕庭。即使同一民族,由於住地不同,飲食習俗也有差別。但歸納起來,少數民族的食俗和漢民族的食俗相差無幾。也可分為日常食俗、年節歲時食俗、婚喪生娶食俗、禮儀社交食俗、信仰食俗等。
河南地處中原,是少數民族聚居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回族的飲食習俗與全國其他省份的回族差異不大。主食以米、面、雜糧為主,基本上和當地漢民相同,其差別主要表現在肉食方面。回族對飲食的選擇必須遵守《古蘭經》的規定,對食物要求非常嚴格。豬肉只是禁食的一種。不吃一切動物的血自死之物,不吃河中無腮、無鱗的動物,如泥鰍、鱔魚等。螃蟹因無頭無尾,走路橫行,形狀猙獰,大多回民不吃此物。另外,回族還不吃地上行走的不反芻動物的肉。頭上無角,足蹄不分瓣的動物肉也不能吃。那些形態奇怪、性情凶猛、同類相食的動物,如老鷹、烏鴉、獅子、老虎、貓、蛇、鼠等更不能吃。回族的肉食主要選擇以吃水草或糧食為主,性情溫順,形態俊美的禽類,如天鵝、大雁、鴿子、鴨子等。可以吃頭上長角、足蹄分瓣且反芻的動物,如牛、羊、駱駝等家畜。也可以吃有腮、有鱗、個頭不大的魚類。
禁食豬肉是回族在飲食方面最顯著的特點。這一習俗,來源於伊斯蘭教規。在伊斯蘭教看來,豬是畜類中最污濁的。河南民間有這樣一則傳說︰古時候,回民的先袓穆罕默德經常帶領本族和外族人打仗。每逢打仗期間,族人總是准備好充足的酒食,讓士兵吃飽喝足奮勇殺敵。那時,他們沒有忌食豬肉的特殊習慣。布一次,隊伍打了勝仗,人們殺豬設宴犒勞將士。大獲全勝的將士看到美食,便忘乎所以,放開肚子吃下了來。當時天氣炎熱,很多肉食腐爛變質,許多人吃後都得了病。正在這時,敵人又組織反攻,穆罕默德惊慌失措,趕忙組織人馬迅速反擊。可是,將士們身體虛弱,病體還未康復,一時無法應戰。戰爭結束,穆罕默德遭到了慘敗,將士死傷了大半。事後,他總結教訓,為了使本民族永遠保持旺盛的戰爭力,便立下禁律,永遠忌食豬肉食品。這種傳統代代相傳,直到現在,回民還認為豬肉不潔淨,吃了肯生病。實際上,這種習俗是由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水少,不宜豬的生長和繁殖而逐漸刑成的。在伊斯蘭教形成以前,阿拉伯半島的游牧民族便存在不食豬肉的習俗,後來盲把這一習俗作為伊斯蘭教的一個教規列入了《古蘭經》。這一教規雖然嚴格,但並不絕對,因飢餓而迫不得已的人,雖吃了禁食物,也毫無罪過。
回族按《古蘭經》規定可以食用禽畜,必須經過伊斯蘭教阿訇宰過升後才可以食用,否則,也在禁食之列。所食牛、羊、雞等牲畜忌叫殺而叫宰。河南回族宰牲時,一般都到清真寺請訇宰。所宰牲畜至少要切斷三根血管使血流盡。阿訇宰時須念 ''台思米'' 經,意為奉真主之命而宰。只有經過這一道手續之後,牲禽之肉才能食用。
回族的飲食以清潔為準則。牲禽的前陰、尿泡、苦膽、睪丸都為不潔之物,不能食用。回族講究:一口不潔,廢四十日功課。顯然是對食不潔之物的懲罰。平時,回民所用餐具不外借漢民,也不向漢民借用;食用水不與漢人混雜。回民聚居區的食用水井一般都把井口高出地面一尺左右,以防止雜物、污水進入。
回族每年有三大節慶,都是伊斯蘭教的節日。
''開齋節'' 俗稱 ''大爾代節'' 、 ''大節齋'' 。是河南回族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每年伊斯蘭教曆九月內齋戒。齋戒的人白天不飲食,晚上才吃喝,連續一個月,此簡稱齋月。齋月最後一天尋看新月後才能吃飯。封齋的第二天為 ''開齋節'' 十分隆重,這天回族男女都要換上節日服裝,分別到清真寺參加慶祝活動。婦女進寺禮拜的人不多,大多在家炸油香、徹子、三角等節日食品,分送親鄰,互相祝賀。
油香、三角、(散)子是河南回族傳統的日食品。油香是燙面做成,實際上就是大油餅,每個有半斤、一斤不等,有大有小,有甜的,有咸的。 ''三角'' ,即油炸的包成三角形的小餃子,分為肉餡、素餡和糖餡。這類食品與宗教活動相關,人們做的時候都很虔誠。
''古爾邦節'' 亦稱 ''小爾代節'' 或宰牲節'' ,為每年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十日。其隆重程度雖不如大爾代節,但因有其特點,所以也相當熱鬧。這個節日的特點是宰牲。''古爾邦'' 是阿拉伯文的譯音,是''獻牲'' 的意思。相傳伊斯蘭聖人易卜拉欣夢見真主,讓他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伊斯瑪儀殺死,以考驗他對真主是否忠誠。伊斯瑪儀遵從父命捂住眼睛等待被殺,當易卜拉欣執行時,真主看到了他們父子的決心,改命以羊代替。為紀念這種忠孝獻身精神,這天,有條件人定,要宰一隻形狀俊美、口齒較嫩的公綿羊,把羊肉切成塊狀煮鮮湯。鮮湯煮好後,連肉帶湯施舍給貧窮親友,把羊血、羊腸及羊雜碎埋到地下,羊皮出賣,得到錢散給清真寺的下刀阿訇。
伊斯蘭教曆三月十二日是聖紀節。這天是穆罕默德的生日又是其死忌。教徒在該月紀念穆罕默德誕生和逝世,謂之''聖紀'' 。這天,清真寺內要舉行紀念儀式。誦經祈禱,並宰牛宰羊,大辦宴席會餐,款待那些來參加儀式的穆斯林。節日期間,家家 ''下油'' 炸油香,鄰友相互饋贈,以致慶祝。
除了以上三大節日外,每年伊斯蘭教曆正月十日是阿舒拉節。這天清真寺內要熬(薩),即雜豆小米粥贈給領(薩)的穆斯林。據說這是紀念努海聖人方舟避難而做的憶苦飯。
回族的婚姻食俗也是獨具特色的-----只要女方父母同意後,親房叔伯也都同意了,便用麵、油作成團,用盤盛著,請這些親屬吃,這叫「油交團」。回俗認為吃這個會永無異說,就好像漢族婚書似的。媒人裹著餘下的「油交團」到男家,用此來表告這椿婚姻定了。
娶親的日子,女婿及親屬都到女家戶外,環坐地上,尊長朗誦合婚經,女婿跪戶外,新婦跪室中。誦畢,女家送「油香」,每人一個,牛肉各一塊,即各先歸。女家送新婦來婿家,婿家的女眷獻四杯茶,送親的男眷不入門,環坐野地,婿家用牛肉饃饃、油麵疙瘩、(散)子慰勞送親的人。晚上便親了……
回族食俗總的特點忌食和清潔。